腹毛目纤毛虫拟翁口虫细胞微管类胞器及射出胞器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毛目纤毛虫是纤毛虫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最典型的特征即具有纤毛聚集成的复杂的纤毛器结构。这些纤毛器结构主要包括纤毛器微管及基部附属微管,即口围带及其附属微管(小膜托架、小膜附属微管)、波动膜及其附属微管(波动膜托架)、额腹横棘毛及其附属微管(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横微管)、左右缘棘毛及其附属微管(前纵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尾棘毛和背触毛。且纤毛器结构的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因此腹毛目纤毛虫是用以研究纤毛虫皮层微管胞器和微管蛋白的常用材料。 根据纤毛形态结构及发生等特征的不同,可将腹毛目纤毛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腹毛目侧毛虫科纤毛虫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尾柱虫科和尖毛虫科之间的过渡类群。该类群纤毛虫种类及数量较少,且相关研究报道不多见,导致其科内分类较为混乱。本文以一种侧毛虫科(Pleurotrichidae)纤毛虫拟翁口虫(Onychodromopsissp)为研究材料,应用荧光紫杉醇(FLUTAX)直接荧光标记法、透射电镜术、扫描电镜术、SDS-PAGE电泳和生化抽提等方法,就本种纤毛虫的皮层微管胞器的形态及其形态发生、射出胞器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微管蛋白等方面展开研究,初步得到了相应的研究结果,从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为侧毛虫科纤毛虫的种间分类提供材料和证据。所得结果如下: 1拟翁口虫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及形态发生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方法显示本种纤毛虫的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及形态发生。其中,口围带含30~35片小膜;波动膜一片;额腹横棘毛为典型的8-5-5模式,左缘棘毛2列,右缘棘毛3列;背面含6列背触毛;额、腹棘毛基部的前纵微管束与后纵微管束均较发达,但未见横微管束;横棘毛前纵微管束发达,前4根横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向前伸展并汇聚成一个三角结构;左缘棘毛横微管束极不发达。形态发生过程中,细胞缘棘毛起始于最外侧右缘棘毛,且每列老缘棘毛的前、后部棘毛都瓦解,并在相应位置产生的新棘毛不断延伸代替老棘毛。据该纤毛虫的皮层纤毛模式和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形态,将其归为侧毛虫科(Pleurotrichidae)拟翁口虫属(O.sp);并据后仔虫口原基的发生、左右缘棘毛原基的发生不同于已报道的柔软拟翁口虫(Onychodromopsis flexilis)的情况,认为该纤毛虫可能为另一种拟翁口虫。 2拟翁口虫细胞及微管类细胞骨架的超微结构 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本种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拟翁口虫的表膜具高度发达的实质状表膜泡;纤毛杆轴纤丝排列成“9+2”模式,相邻两根纤毛基体之间具有连接结构;在同一虫体中每个口围带小膜单元的组成模式有两种:2列长度相当的纤毛组成和3列长度相当的纤毛;围棘纤维篮围着一层纤维,且向周围发出许多微管束,其中前纵微管束及其发达;表膜下一般具3-5层微管层,口区附近具由数十上百根微管紧密叠加在一起成为的加厚的微管层;大核复制带为透明均一状,未出现染色质状态不一的前部区、后部区。结果表明拟翁口虫表膜及表膜下纤维结构、大核复制带均具不同于其他腹毛目纤毛虫的特征,且其特征是符合腹毛目纤毛虫由尾柱虫类(Urostylidae)—侧毛虫类(Pleurotrichidae)—尖毛虫类(Oxytrichidae)—游仆虫类(Euplotidae)的进化规律的,从亚显微水平上为侧毛虫科内纤毛虫种群划分提供资料。 3拟翁口虫射出胞器的超微结构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术对腹毛目纤毛虫拟翁口虫细胞中射出胞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射出胞器扫描电镜下为颗粒状突起,口区分布较少:透射电镜下散布在整个细胞中,成熟后定位于表膜下,且顶部中间(靠近表膜的一端)的纤维物质密度较少,有的几乎出现空洞;射出胞器的发生过程中形成可高低电子密度相间的同心圆结构,且囊泡结构中间出现缢痕,随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具电子密度相间的同心圆结构的囊泡。射出胞器体外及成熟定位后的形态特征表明该射出胞器可能为一种类粘液泡;囊泡随缢痕一分为二的现象可能为射出胞器的一种新型起源方式;该射出胞器可能行使一种防御或应激功能,对捕食行为无直接作用。 4拟翁口虫全蛋白和γ-微管蛋白基因初步分析 应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拟翁口虫全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γ-微管蛋白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电泳结果显示:116KD与66.2KD之间、45KD与35KD之间的蛋白条带密集度高,在约30KD、20KD、16KD附近的条带蛋白表达量高达7.0%-7.9%;特异性地扩增出一条约为1200bp的γ-微管蛋白条带。结果表明本种纤毛虫具有不同于其他纤毛虫的全蛋白和γ-微管蛋白基因含量。
其他文献
设F为区域D内的一族亚纯函数,(?)f∈F,f=0(?)f(k)=1,f的零点重级为k,k为一正整数,极点都是重级的.且对于F1,F2(?)F,(?)f∈F1,(?)g∈F2,f=0(?)g=0.若F2正规,则F1正规.
学位
利用芯片数据来研究生物系统,其中挑选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稳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和研究这些基因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研究生物系统是很重要的和基础的,但目前没有比较系统的方法。本文试图基于生物芯片数据,建立一套方法来研究生物系统。 有很多挑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已经被发展出来,它们可以分为三类:参数、非参数和Bayesian方法。但是这些已知的方法都忽视了基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同时,它们自身具有比较
学位
S.Majid利用双重bosonization理论,从一个拟三角的Hopf代数H和H的模范畴中的任一个braided group出发,可以得到一个新的Hopf代数.而且用这一理论给出了Lusztig形式的量子普遍包络代数Uq(g)一个新的构造,从而可以从低秩的Uq(g)来构造更高秩的Uq(g).本文特别是针对g=sln时,结合由{ei|i=1,…,n}生成的,且是右的Uqext(sln)模范畴中的
学位
对于满足条件5≤a(Ω)≤11的任何双边胞腔Ω,和属于Ω的任何左边腔图ML,本文用4种不同方法找出一个独异对合元d使得d所在的左胞腔rd属于ML的顶点集ML.然后文章运用定理1.7.2.5和matlab编程找出所有属于ML\{гd}的左胞腔里的独异对合元,并画出了相应于左胞腔图ML的独异对合元图.最后,本文证明了集合W5UW6中左胞腔的左连通性,在该情形下证实了Lusztig的一个相关猜想.
学位
巨磁阻抗效应因体积小、灵敏度高、性价比高等优点而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交换偏置是可以在零磁场附近产生非对称性巨磁阻抗效应方法之一,而且无其他能量损耗,将交换偏置作用应用到GMI效应中,将可能制备出自偏置线性磁场传感器。目前类似研究集中在平面薄膜系统,本文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几何对称性更好的FesoMnso/Cu和Ni80Fe20/ Fe50Mn50/Ni80Fe20/Cu复合结构丝,研究了实验条
学位
石墨烯的独特结构和性质在物理学,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引起了广泛兴趣。本论文中,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石墨烯与不平整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了研究,分析了石墨烯在不同形貌的刚性基底上所呈现的不同结构。我们发现基底表面沟槽的深度越小,石墨烯就越容易发生大幅度的弯曲形变。同时,我们还探讨了温度对于石墨烯的弯曲形状和原子结构的影响。与OK时相比,在300K时,石墨烯更加容易形成与不平整的表面沟槽较贴附
学位
本文以特征p的代数闭域上的有限维完备李代数为研究对象,对维数小于7的特征p的代数闭域上的李代数作了一些讨论.最后还给出了两个与完备李代数相关的性质.同时本文还通过编程的方式初步解决了Jacobi等式的验证问题,即只要代数的基元之间的运算方式给定,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检验其是否满足Jacobi等式,从而到验证所给代数是否为李代数的目的,省去了繁琐的人工计算.
学位
本文主要是在特征为零的代数闭域上对完备李超代数做了一些讨论.首先,讨论了可解完备李代数的结构;其次,构造了一类偶部完备的李超代数Hξ,并且讨论了Hξ及DerHξ的完备性;最后,给出了一个判断李超代数完备的充分条件.
学位
一个图的能量是指其邻接矩阵的特征值的绝对值之和,也就是其奇异值之和.当割去一个图的某些边之后,剩下的子图的能量可能增大,不变,或者减小.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一类图,使得当割去一条边之后子图的能量保持不变. 非负矩阵自然地出现在很多地方,例如经济学,社会统计学等.非负矩阵理论作为一种基本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值分析,图论,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中.对非负矩阵Perron根进行估计,又是
学位
在当前的科学与工程计算过程中,有限元方法因其优越性在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求解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效率高、可靠性高的计算方法,它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其核心是后验误差估计和自适应网格改进技术.其过程可以用以下的循环来描述: 解方程一后验误差估计一标记一网格加密或者放粗 自适应方法的本质,是以后验误差估计得到的指示子作为依据,来实现网格的局部加密.它的主要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