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传感器在喉运动监测中的有效性验证及其在吞咽中与舌压传感器的同步应用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吞咽是指食物进入口腔,经由咽部、食管,最终到达胃部的全过程;它可以分为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理行为,吞咽由吞咽中枢调控,以自主神经肌肉运动开始,随后为非自主神经肌肉运动,整个过程需要众多生理结构的协同参与。首先,摄入的食物经过咀嚼形成合适性状的食团,然后舌-硬腭接触产生舌压将食物后送,当食物流到达咽部时刺激这一区域的感受器激发吞咽反射开始,随后一系列的生理运动按照一定节奏有序进行,包括舌骨-喉复合体的上抬前移、会厌的翻转倒置、真声襞和假声襞的关闭以及食管上括约肌的开放,在有效运送食团通过咽喉进入食管的同时避免误吸的发生,最后食团在自上而下食管蠕动波的作用下进入胃部。吞咽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食物下咽、营养摄取、身体发育乃至生命延续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中任何结构的运动异常或者协调性偏差都可能引发吞咽困难,轻者损害健康,重者危及生命。在临床中,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偏瘫、重症肌无力等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已成为现代医学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神经内科、耳鼻喉、康复医学等专业的专科医生开始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吞咽功能评估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诊治工作中来。在口腔医学中,牙列缺损患者、牙列缺失患者、唇腭裂患者以及口颌面部创伤、肿瘤术后患者,由于咀嚼功能的降低、腭咽闭合不全、口腔颌面部畸形或者舌和舌骨等生理器官运动功能障碍等原因,同样饱受吞咽困难的困扰。因此,口腔医生在针对口腔常见疾患进行义齿修复、正畸治疗、头颈部创伤或肿瘤手术及愈后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在疾病诊断前、治疗中以及医治后的吞咽功能,这一点对于患者口腔机能的康复至关重要。如果在口腔临床工作中能够借助简便、有效的仪器方法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以及吞咽困难早期诊治,不仅可以降低医生临床工作强度、提高医疗质量,而且也有助于减轻病患疾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被用来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的仪器方法包括X线活动影像造影术(Videofluorography,VF)、电子内窥镜检查术(Videoendoscopy,VE)、核磁共振成像术(Magnatic Resonance Imaing,MRI)、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omputedTomography,CT)、超声波扫描术(Ultrasonography,US)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等等,其中VF被认为是吞咽功能评估和吞咽困难诊断的金标准。不可否认,这些测量方法都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吞咽这一复杂的生理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吞咽生理数据和临床参考价值。然而,上述仪器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如监测过程中的辐射性、仪器操作的复杂性、检查费用的昂贵性、对卧床病人的不便性等等,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给病患的疾病诊治带来麻烦的同时,也存在伦理学的争议。事实上,口腔和咽部都参与了吞咽运动,其中许多重要结构的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口腔疾病的影响,从而造成吞咽功能异常。而且,口腔疾病的治愈不仅包含生理结构的恢复,更需要生理功能的恢复,这已经成为现代口腔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医疗工作者的口腔医生,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吞咽功能评估和针对因口腔疾患引起的吞咽困难早期诊治工作中来。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便于牙椅旁、病床边简单操作、无创定量评估吞咽相关结构生理运动和功能的仪器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课题组早期已成功研发出舌压传感器,并通过测量多个舌-硬腭接触位点产生舌压有效地判断了吞咽口腔期的舌体运动。本实验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康复医学领域中用来记录人类某些精细动作的屈曲传感器应用到吞咽时舌骨-喉复合体运动的监测中,在确定受试者颈部合适的贴附位置以及所记录波形的标志时间点和特征后,同步应用VF来明确所得波形代表的舌骨运动生理意义,验证屈曲传感器在吞咽咽期喉运动监测中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舌压传感器和屈曲传感器同步监测吞咽过程中舌压变化和舌骨运动的生理协同性,为未来借助生物传感器系统无创、简单、定量、有效地评估吞咽口咽期功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同时也为椅旁、床边吞咽困难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实验支撑。本课题共分为两个部分,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屈曲传感器监测吞咽时喉运动的有效性验证。首先,选取12名健康成年男性做为受试者,对屈曲传感器最佳贴附位置的确定进行研究。分别将屈曲传感器沿受试者颈前部中线贴附在3个位置上,嘱受试者在听到指令后一次性吞咽5ml水。通过对各个贴附位置所得波形的重复性以及波形最大震动幅值分析后可见,尽管屈曲传感器在3个不同贴附位置上记录到的喉运动相似波形出现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当屈曲传感器顶端贴附在吞咽时甲状软骨最突点到达的最高位置时,吞咽过程中喉运动所产生的波形简单、清晰、便于后期分析,所产生的波形最大震动幅值也明显大于贴附在其它两个位置时的这一参数。这说明吞咽时甲状软骨最突点到达的最高位置为屈曲传感器测量吞咽时喉运动的合适贴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吞咽液体时所得喉运动波形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微分法准确定位波形上7个标志时间点,为后期实验分析做准备。随后,选取6名健康成年男性做为受试者,将屈曲传感器顶端贴附在吞咽时甲状软骨最突点到达的最高位置,并同步应用VF观察吞咽5ml液态钡餐过程中舌骨的生理运动。统计结果显示,屈曲传感器记录的喉运动波形某些标志时间点与VF记录的舌骨某些生理运动时间非常接近,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从而证明波形各个标志时间点所代表的舌骨生理运动意义,比较后还发现屈曲传感器记录喉运动波形各时期与VF记录舌骨生理运动各时期的时间相似。第二部分,利用生物传感器进行吞咽过程中舌压变化与舌骨运动生理协同作用的研究。首先,选取14名健康成年男性做为受试者,用以观察正常吞咽过程中舌压的变化模式。将舌压传感器贴附在硬腭,测量受试者吞咽5ml水时5个舌-硬腭接触位点的舌压变化模式。结果显示,舌中线前部最先与硬腭接触,然后是舌边缘与硬腭接触,最后是舌中线后部与硬腭接触;所有测量位点的舌压快速达到峰值,然后缓慢降低直至消失。舌中线后部的舌压持续时间、峰值以及舌压积分值明显低于其它4个位点,而舌与硬腭两侧边缘接触的舌压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吞咽时舌与硬腭接触的顺序以及各个位点舌压的时间、峰值存在精确的协调性。、然后,选取12名健康成年男性做为受试者,研究舌压传感器对屈曲传感器记录波形的影响。比较同一受试者在同时贴附屈曲传感器和舌压传感器或者仅贴附屈曲传感器而不贴附舌压传感器的情况下吞咽5ml水后屈曲传感器的记录参数变化。统计显示,无论贴附舌压传感器与否,屈曲传感器所记录波形的同一标志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非常微小,无统计差异,而且屈曲传感器记录的喉运动各时期持续时间也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舌压传感器的贴附对屈曲传感器吞咽过程中喉运动的波形记录不产生任何影响。最后,为了探讨吞咽过程中舌压变化与舌骨运动的生理协同性,选取14名健康男性做为受试者。将舌压传感器和屈曲传感器分别贴附在硬腭和颈前部同步记录吞咽5ml水时的舌压变化和喉运动。统计结果表明,舌压传感器记录的舌-硬腭接触各个位点舌压变化时程与前期实验结果一致;各个位点舌压产生时间接近舌骨上向运动的开始时间,舌压峰值出现时间略早于舌骨到达最上前位置的时间但无统计差异,而舌-硬腭接触消失与舌骨离开最上前位置开始回复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吞咽过程中喉运动波形某些标志时间点与各位点舌压变化具有正相关性。本课题的创新点:1、首次将康复医学领域用来监测四肢精细运动的屈曲传感器应用到吞咽口咽期舌骨-喉复合体运动的无创监测中来;2、第一次通过数学分析方法客观准确地定位了屈曲传感器记录波形上的标志时间点,避免了统计分析中实验人员的主观性误差;3、实现了舌压传感器和屈曲传感器在吞咽监测中的同步化;4、利用生物传感器系统无创、同步、定量地监测了吞咽过程中舌压变化和舌骨运动的生理协同性,为椅旁、床边吞咽口咽期功能评估和吞咽困难早期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其他文献
“深度报道”这一新闻学术语尽管引进自西方,但是类似这种长篇新闻报道形式和对同一类事件全方位深度分析后进行综合报道的这种新闻报道类型却由来已久,从国人办报时期的“时务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对心电信号等生理参数的实时采集与监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预防上述慢
期刊
在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具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惩罚具有劝善效应、激励效应和警他效应等积极的心理效应。究竟教育中"可不可以惩罚"?"
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远处转移两大生物学特点,术后易复发。众多的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与肿瘤
慢性骨疾病如骨质疏松、成骨不全等,是最为常见的骨代谢异常疾病,也是导致骨折和骨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严重影响到牙齿、牙周组织以及颌骨的健康。骨代谢异常时,可能会打破自体
本文介绍了高等级公路路肩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及其设计程序。
在现代性语境中,文化科技创新不是单纯的科技创新,它强调科技创新的文化旨归,主张在高度自觉的文化关怀中,通过协调技术想象与历史想象、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间的张力,引导文
本研究在阅读学、写作学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发现·探究·表达"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语文学
片断教学因成为教师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而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片断教学的虚拟性,决定其预设与生成具有合二为一的特点。在片断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可采用如下策略: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