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化学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末法国和英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变革,它奠定了现代化学学科的基础。以往关于化学革命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尽管不否定经验和实验在化学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基本上倾向于把化学革命理解为一场理论革命或概念革命。 本文指出了后实证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的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命题的“理论”概念存在着模糊之处,并引入了“元理论”概念使这个命题精致化。理论、元理论和经验构成了一个三角关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末法国和英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变革,它奠定了现代化学学科的基础。以往关于化学革命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尽管不否定经验和实验在化学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基本上倾向于把化学革命理解为一场理论革命或概念革命。
本文指出了后实证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的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命题的“理论”概念存在着模糊之处,并引入了“元理论”概念使这个命题精致化。理论、元理论和经验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在常规科学时期,通常是理论和经验交互作用。力在科学革命时期,理论与经验的联系开始失效,科学家只能试图让经验和元理论发生联系。这样,经验和元理论的交互作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实验也越来越精致化,直到产生新的理论。整个过程可称为“实验系统的精致化进程”。本文重点对1772-1777年拉瓦锡的实验系统的精致化进程进行了研究,以显示化学革命的动力学机制。
“化学元理论”包括这样一些元理论,它们告诉化学家在面临多个理论竞争的情况下,如何在特定的研究过程中理解化学实验以及如何进一步工作。在十八世纪末,氧化论者与燃素论者有着两个共同的“元理论”原则,在本文中被称为“分析原则”与“要素原则”。在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化学革命的论战双方可以理解对方的理论。结合历史研究,本文指出十八世纪化学家的观察不仅能负载理论,而且能负载元理论:在两个相同的元理论原则的基础上,燃素论者能够理解拉瓦锡所做的判决性实验的经验含义。
本文指出科学发现与辩护的过程是不可分的,并以此为基础对哲学概念“判决性实验”进行重新考察。本文的结论是判决性实验是实验精致化进程的自然结果,判决性实验并不是凭其单一的实验来进行理论选择,它有着激活整个实验系统、并使之具备在竞争中的多个理论面前选择其中一个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语言本质问题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包括哲学、语言学、人类学、符号学等众学科在内的不同领域的学者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本问题研究的艰深性、艰涩性与复杂性等影响,目前学术界对本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出现了以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诸多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本文通过对传统语言本质论演进历程的总体考察,以及对其中的几种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有代表性的语言本质论的重点考察,肯定了有
本文的核心工作是对马克思辩证法进行一种存在论的阐释。之所以选择存在论的视角阐释马克思辩证法,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其一,辩证法在其诞生之初就是一种寻求事物存在意义的逻辑,辩证法始终以寻求和批判存在的意义问题作为自己的固有任务。但辩证法的实在论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客观实在的实证规律和法则,认识论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人类思维认知形式与认知对象错位的消极产物。辩证法在这两种解释原则之下其固有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近代西方的意识人学基础进行了梳理。从休谟的情感道德人本主义到康德的主体中心性意识哲学,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本体论的核心地位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有其难以消解的难题;费尔巴哈看似赋予了人以完整性,将人看做类的存在,同样有其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实践人学理论,提出“现实的人”这一概念,并且试图寻找到能够实现“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而实现的途径唯有实践。 “人”与“实践
世界观是哲学的核心问题,恩格斯说“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关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国内学界理论分歧很大,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重镇的吉林大学哲学系在这一问题的理解上思想独树一帜。《论马克思“新世界观”转向——〈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这篇论文正是基于对吉林大学哲学系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从文本出发,尝试对马克思发生的新世界观转向进行比较
休谟的《人性论》试图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最少的和最简单的原则用以说明人的知识、情感和道德。在这些最简单的原则中,同情原则或者说同情理论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联结知识论和道德心理学的桥梁,并构成了道德心理学和道德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休谟在“论情感”中,也就是他的道德心理学部分,首次提出了同情原则。在休谟看,来同情不是怜悯、慈善等某种特殊的情感,而是这些情感由以产生的机制,只有在同情机
“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社会环境。”移动通信技术构筑的通信空间作为一种虚拟空间,为人类开辟了第二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生活、交流、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方式。人们在通信技术空间的活动过程中结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从而赋予了通信空间以特定的意义,形成了一个拟社会化的“移动通信社会”。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究竟我们如何利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本身,
实在论思想是英美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从哲学史上来看,各种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都与实在论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活动的产生和进步都在思想上受到实在论思想的影响。因此,研究实在论特别是科学实在论,对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升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参与了科学实在论思想的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颠覆传统的观点,开阔了人类的认识视野。普特南作为现代欧美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
探索科学发展的模式或者规律,是科学家、哲学家共同的课题之一。一个进步的科学发展模式,不但会加深对科学及其发展的某些主要特征的认识,而且会有助于从事科学研究、进一步去探索自然规律,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模式在科学认识和实践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空间位置及其不同位置的结构联系和联系方向性来实现。对科学的发展模式问题,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还是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们都进行了卓有成
人类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成果,无一不是创造的结晶。那么,创造的源泉是什么呢?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也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一项思维活动。 当今世界,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性研究,大多以自然科学为主,相比之下,对于创造性思维与人文科学关系的研究,则少了许多。而本文则着重研究一个前人很少涉足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危机的时代。风险已渗入了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风险社会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表征。当代风险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人们审视当代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反省自身实践活动的负面效应和社会发展的副产品;揭示当代风险的特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探索化解风险问题的出路。 现代社会整体所发生的重大变迁,也带来了社会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以贝克和吉登斯等人为代表的社会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