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助推父亲参与家庭育儿的亲职教育研究 ——以L社区家长教育小组为例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个家庭和谐、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基础,未成年人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身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而对亲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未成年人的父母提升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但是通过在L社区的实习调查研究发现,父母一方缺失家庭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更多的是父亲很少甚至几乎不参与子女的成长和教育,父亲缺位、母亲越位、家庭关系发生错位是很多家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未成年子女父爱的缺失,还容易导致未成年子女性格的缺陷,影响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亟需政府、社会各界加以重视与解决。本文以L社区父亲缺席家庭育儿的家庭为例,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从这些家庭的问题与需求出发,探索小组工作对推动父亲参与家庭育儿亲职教育的介入优势。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结合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L社区父亲缺席家庭育儿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究该社区父亲缺席家庭育儿的原因,分析他们对亲职教育存在的需求,为后期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本文重点介绍小组工作介入L社区协同育儿亲职教育的实务过程,旨在改变目前L社区存在父亲缺席家庭育儿的现状,提升父亲陪伴子女、教育子女的意识,拓宽陪伴子女、教育子女的方式,学习与子女沟通和交流的方法,为父亲加入未成年的成长和教育工作提供实践经验。最后对本次小组工作的介入进行系统化的评估与反思,通过对该小组进行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可以证明小组工作对推动父亲参与家庭育儿的亲职教育是有效的,父亲开始主动地加入到养育子女的队伍中,但在实务过程中受到了小组工作时间短暂、小组工作效果难以维持、小组工作者专业理论与实务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针对本次小组反映出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四个建议,一是专业化、系统化开展亲职教育;二是延续小组工作服务效果;三是为同质化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四是促进社区宣传与效果的传播,希望能为以后社区开展类似的亲职教育小组提供经验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儿童是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生力量,儿童的健康发展对家庭、国家及民族而言都至关重要。近年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存保障已交由政府进行政策兜底,截止至2021年5月,全国已有27.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福利保障范围,但家庭结构缺失、原生父母亲情断裂、标签化等因素时刻影响着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日常生活,得不到情感慰藉和有效支持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极易产
学位
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青少年因受社会、家庭环境、朋辈以及学校的影响而产生的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它包括青少年逃学、打架、沉迷网络等行为。农村青少年受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朋辈、学校以及自身生理心理特征的交互影响,往往容易产生偏差行为,对农村青少年自身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以农村青少年小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A的偏差行为进行个案矫治,来探索农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以及矫治的方法与技巧。首先,笔者
学位
志愿服务可有效促进社会治理与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患者的需求范围扩大,逐渐从生理治疗扩展到人性化的就医体验。为满足病人多样化需要,志愿服务成为医院重要的服务形式。这是推进医院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部分医院的志愿服务工作由社工部门负责,但目前,“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尚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随着医院志愿服务规模的
学位
2021年《行政处罚法》全面修订,将“通报批评”引入“行政处罚的种类”,使得通报批评成为行政处罚的一般种类。但是,通报批评在适用的条件、范围、方式和程序方面存在空白与现有的系统并不相融。本文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同时梳理了目前国内通报批评研究现状和国外类似制度的实践情况。第一部分通过对通报批评作为行政处罚的一般理论梳理,结合历史和立法实践尝试提出本文中通报批评的定义,并区分了通报批评与警告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对于农村青壮年群体的拉力与日俱增。现代农村家庭中,大多数的青壮年在外务工,留下孩子长期与祖父母同住,从而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幅提升。自然而然,留守儿童群体所产生的困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处于社会化初期的儿童长期远离父母双方或一方,未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大部分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教育只能由祖父
学位
人工智能时代下,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的增强,其已经摆脱了简单的人类辅助工具这一角色。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伦理、制度上已经对现有社会造成冲击。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涌现出大量的人工智能生成物,而人工智能生成物应该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成为难题。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问题,存在著作权保护、先行者保护等学说,然而均存在保护不周的困境,而专利法作为刺激技术创新最
学位
我国救助制度发展到今天,实践成果丰硕。当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已经能够保证他们在救助管理站中获得生活援助,但是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层面上还有不足。2021年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对加强政府部门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资源链接、心理调适、社会融入等服务做了最新指示,也意味着心理救助与时俱进地被重视起来。基于此,本文尝试探究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中提供心理救助服务的可行性。通过了解D
学位
“隐蔽青年”长期“隐蔽”,不仅会给本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也会加重隐蔽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且隐蔽青年“隐蔽”的时间越长,就越难以回归社会。他们的内心敏感,对外界缺少安全感,拒绝或甚少与人沟通。艺术疗法鼓励人们用绘画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无法言说的内容,可以释放压力疏导情绪。国内外关于艺术疗法的研究有很多,关于社工对隐蔽青年进行服务干预的研究也有。但是,对于将艺术疗法融入社会工作之中,并用来帮助
学位
《刑法修正案(十一)》顺应前置法的修改,对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的法益和概念进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众生命健康法益与药品管理秩序法益的分离与纯化。但依旧存在一些缺憾。首先,《刑法修正案(十一)》虽然将违反药品管理秩序的行为单列为第142条之一独立进行规制,但该罪以“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成立标准,使本已分离和纯化的法益又产生了混同,以药品管理秩序为保护法益的罪名竟然需要以另一法益的被危害为
学位
目前,强戒学员未成年子女的自我污名问题尚未引起应有关注。强戒学员未成年子女往往因其父辈吸毒而被打上“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毒二代”等标签,遭受社会歧视。长此以往,这些未成年人极易产生自我身份敏感、自我质疑等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心理辅导,会进一步内化污名,形成“我确实很差劲”“我没有希望”“没人瞧得起我”等认知偏差,不仅制约个人健康成长,甚至自暴自弃导致吸毒行为代际传递或其他违法行为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