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速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经济体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经济也迈入了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在这样的特殊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和经济政策作用目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将成为未来我国产业政策关注的重要对象。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就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相继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鉴于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故而当前学术界仍未就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取得共识,其作用机制的“黑箱”也尚未完全打开。在全面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产业政策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分析了我国当前以选择性为主的产业政策特征,重新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别微观角度的企业策略性创新和中观角度的行业竞争程度进行了作用机制探究。然后从中央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十二五”、“十三五”的五年规划文本提取产业政策变量,利用2011—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1)样本期内,我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净效应为负,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企业生命周期而存在显著异质性,样本期内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主要集中于成长期企业,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抑制效应显著减弱。(3)企业策略性创新在产业政策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策略性创新从而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4)行业竞争程度正向调节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的净效应。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投票方法很难满足实际需求。这使得投票行为在投票决策中形式大于意义,因此,根据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再结合实际情况对投票方法的局限进行披露。其一,大部分传统投票方法都是对候选者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忽略了候选者之间存在层次差别;其二,现有的投票方法难以简单有效地反映决策群体的主观偏好;其三,面对投票数据的日益复杂和增多,传统投票方法很难充分实现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而近年来,由于机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从而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再能满足时代要求,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增长,推动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对于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深入界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环境、推行绿色发展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在产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及处理等过程都遵守保护环境的原则,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在企业间广泛应用。定价是企业对其产品或服务向消费者收取费用的过程,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消费者是绿色供应链上所有经营活动的重心,消费者偏好在绿色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决策和利润上发挥着
学位
城市群是推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形成的空间结构形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平台;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抓手,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底色。这两个议题结合产生新的概念,即城市群绿色发展,如今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城市群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以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
学位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顺利完成,十九大强调要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对于农业的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高质量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打造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因此,我国农业要坚持18亿亩的耕地红线,也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增强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减少面源、碳排放等污染。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同时考虑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污染代价,成为衡量绿色农业发
学位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总量不足,“大国小农”现象突出。土地流转受农户社会网络的影响较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劳动力转移等因素致使农户社会网络发生变迁,出现传统的同质社会网络和新型的异质社会网络。农户劳动力转移,一方面使农村地区的土地出现闲置和“空心村”等问题,为土地流转带来机遇;另一方面,非农收入成为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使农
学位
在全国创新战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已然成为解决经济增长乏力,提升社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法宝。持续开展创新活动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经济格局的关键路径,创新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作为国家核心竞争能力被得到高度重视。在众多行业中,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最重要主体,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国家稳就业,保增长有较强的现实意
学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不仅关系到生鲜农产品供销能否持续运行,还关系到产业链能否永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成功解决了数亿人口温饱问题,中国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生鲜农产品生产与需求规模。生鲜农产品常见的流通渠道主要有传统农贸市场、超市以及电商三种,而农贸市场涉及主体多,链长难管理,电商销售渠道仅占6%左右,因此农超对接模式是最适应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成为我国未来生鲜农产品供应的
学位
我国制造业规模巨大,但是关键的核心技术仍未完全掌握,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高管团队作为制造业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与制造业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密切相关,如何有效地激励高管人员推动创新性发展对于制造业企业非常关键,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高管频繁变更和高管团队规模增减,影响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创新活动。高管超额薪酬是否能改善企业的创新绩效的问题
学位
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综合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以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为核心,同时结合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整合资源以及自我创新的方式来不断推动各产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更替、新兴产业的孕育发展给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机遇,研究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本文综合信息化发展的角度,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探索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基于信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