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学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eal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记载孔子曾多次问礼老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是汉画像石中的经典创作之一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主要出土于山东、陕西、河南、四川和江苏等地区,其中以山东嘉祥等地区所见最多。《孔子见老子》图像的雕刻技法从属于汉画像石的一般雕刻技法,它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由于创作者采用的雕刻手法等差异性,也体现出了不同的雕刻技法。在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图像中,常见的人物布局方式有孔子拜见老子、孔子率众弟子拜谒老子、孔子率弟子拜谒老子时中间出现稚童项橐,以及画面上仅孔子与老子、项橐相向而立四类。在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图像中,除人物艺术形象外,车马、龙纹、人物服装和拐杖、佩剑等艺术形象在图像中起到了较重要烘托主题思想作用,不可忽略。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社会背景因素,其图像产生的原因,与汉代民间石刻艺人的艺术创作思维方式、方法和人们的审美趣味等有着密切关系。《孔子见老子》图像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汉代主流思想的艺术表现。
其他文献
介绍目前国内路桥中使用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施工工艺,分析了热熔铺贴前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技术性能以及加热前后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无论是点皴、线皴还是面皴,不但有自身书写、节奏、肌理等形式美,山水画雄奇、浑厚、空灵等内在美感也都蕴含在皴法的程式之中。皴法经过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在实践中经常嬗变为学生极度膨胀自己的所谓个性,进而滑向自由主义的极端;而教师则有意无意
学差生的出现,使班级中出现学习参差不齐的现状。学差生的转化成了很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转化学差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就自然成了很多教师努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
<正>有的老师慨叹:功夫没少下,时间没少花,不但整体成绩没有长进,学生也不领情。而有的老师,看不到他下多大工夫,很多事情都交给"小老师"代劳,结果成绩有进步,老师也很受学生
<正>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改变。在对待自我的教学行为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勤写教学反思,能促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思想观念、职业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既符合我国社会
分析了DF4 、DF8型机车牵引电机齿轮罩在检修、运用实际中裂损、密封环窜油的原因 ,介绍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