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定情境就是教师给出一个规定的表现范围,如材料、题材、内容等,学生在这个规定好的范围内来实旌手法表达和抒发感想,这在中小学美术自由创作课上是最常见的作业形式。情境与创造这个课题实现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认识并通过这个论题来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与手段,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尝试,为今后中小学美术自由创作课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情境与创造的内涵、特征,我国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此选题的重要性,针对教育现状如何来弥补这些不足。具体操作经过四所学校的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观察记录和亲身授课来实现。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普遍愿意上情境创作课,希望了解、欣赏优秀作品范画来充实自己的视野,自己能发挥想像进行有兴趣的自由创作,达到全面成长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在特定情境下让学生创设个人作品有很大的功能作用,但实际授课中教师却并没有完全发掘出它的潜力来,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机械模仿他人作品,自己的创新立意较少,造成作品呆板、雷同、无新意。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两方的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再一步调整更新,对自己角色转变和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突出有个正确的定位;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对学生思维和表达手法不局限固定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职业文化水平需要再进一步提高;学生基本功不能不强调,同时学生的思想表达和行为能力要更加开阔和大胆一些。在此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几个教学体验课,能从大的方面说明情境与创造的作用、价值、以及引导学生的方法,给老师以及有关的工作者们提供多样的授课思路。
在特定情境中创设个人作品——情境与创造这个授课形式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这个授课方式的运用有助于丰富中小学教育阶段美术创作课教学的不足,可以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在创设作品亲身实践中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主动性、实践性的特征。
最后,这个教学活动只经过四所学校的部分教师的实验与讨论,虽然有明确的教学方法,但它的实施还需经过更多的教师参与与支持。希望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教师和有关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