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SL的水稻穗型与粒形主效基因聚合效应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全球将近一半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来源。水稻的产量主要由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通常被称为产量三要素。水稻的穗部性状在产量构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穗长是影响每穗粒数的重要因素,而穗上部的谷粒通常会比穗下部的要重,进一步影响到千粒重,因此,培育具有合理的千粒重、每穗粒数的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前提。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有关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因得到挖掘,而在这巨大的水稻种质基因库中,评估不同品种背景下基因的功能,寻找优良的等位基因用于分子设计育种是育种家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前人构建的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对控制水稻穗型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利用鉴定到的穗型基因与主要的水稻粒形基因进行聚合,并对通过筛选的纯合聚合系进行农艺性状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穗型基因的单倍型分析。鉴定到一个新的直立穗型的等位基因dep2,利用有表型的展颖野生稻与HJX74多代回交获得一个携带dep2基因的单片段代换系,考察NIL-dep2的农艺性状与HJX74存在显著差异。测序发现来自野生稻的供体亲本材料中存在大量的单碱基突变位点(SNP)和氨基酸变异位点,这些氨基酸变异可能位于dep2蛋白的功能区域,从而引起了表型的变化。在抽穗期取样分析dep2在根、茎、叶、叶鞘和小穗中均有表达,发现其在小穗发育时期表达最高,但表达量与HJX74无明显差异,其突变主要由序列差异引起。进一步利用3 cm的幼穗对水稻粒形相关基因和BR相关基因进行了q PCR分析,部分粒形基因和BR相关的基因表达量发生了变化。NIL-dep1无新等位变异,但每穗粒数显著高于HJX74,可用于后续聚合育种。2.dep2与粒形基因的聚合效应分析。通过常规杂交和分子辅助选择获得dep2与GS2、GL3.1、GW5、gw8amol、gw8、GS5、GLW7聚合的7份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表明,7份材料的千粒重、株高和穗长介于NIL-dep2和华粳籼74之间,所有组合中,NIL-dep2/GS2最宽,可达3.43 mm,超过华粳籼74的20%,NIL-dep2/GW5次之为3.31 mm;NIL-dep2/gw8amol穗粒数最多,单株有1560粒,超华粳籼74的26%,NIL-dep2/gw8也有1550粒,gw8基因可能导致组合的穗粒数增加,上述材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水稻粒形与穗型的协同改良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研究思路。3.dep1与粒形基因的聚合效应分析。获得了dep1跟GS2、GL3.1、GW5、gw8amol、gw8、GS5、gs3的聚合系7份。对所获得的7份材料进行目的基因的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分析。7份材料总穗粒数高于NIL-dep1和华粳籼74,株高和穗长介于NIL-dep1和华粳籼74之间,所有组合当中,携带GS2、gw8amol和gw8的3份聚合系材料粒长比NIL-dep1有所增长,分别达10.87 mm、8.74 mm和8.65 mm;组合NIL-dep1/GS2的千粒重极显著增加,达28.18 g超亲本华粳籼74的39%。本研究挖掘了一个来自展颖野生稻的dep2新等位基因,突变的dep2粒长变短,株高变矮,穗长变短,通过聚合已鉴定的新等位基因与粒形基因获得一系列矮杆直立的材料,为下一步开展设计株型育种和探索水稻粒形遗传调控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其他文献
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ex Watt)原产自我国云南和华南地区,是一种宝贵的稻种资源。前期研究表明,药用野生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异基因。因此,利用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将其所具有的高抗病性、抗虫性、耐胁迫等优良性状转移到生产品种中,有望培育出高抗水稻新品种。利用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是转移优异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药用野生稻
学位
细胞自噬(简称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种降解机制:将细胞内的组分,如受损的细胞器、变性或未折叠的蛋白等转运至液泡(植物)或溶酶体(动物)中降解。植物中,自噬主要参与逆境响应,如氮胁迫。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激素亦广泛的参与了植物的逆境反应。因此,自噬与激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调控关系,值得深入探索,尤其是乙烯作为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关键激素。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
学位
为研究强降雨及其带来的涝害对水稻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早晚季在广州进行盆栽和在江门市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材料为银湖香占(常规稻)和五优1179(杂交组合)。采用模拟降雨和人工淹水方法。模拟降雨量分别为:0.5h和1h降水191mm,以及61mm对应降水等级为:特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大暴雨,暴雨。淹水深度为水稻试验生育期植株高度的2/3。测定处理后对水稻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学位
兰花(Cymbidium)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观赏价值,市场前景广阔。花香和花色是兰花重要的观赏性状,但迄今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鉴定兰花花香和花色相关基因,建立分子标记辅助兰花花色选择技术体系,对进一步开展兰花花香和花色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企剑白墨墨兰’、‘吴字翠墨兰’、‘黄花1号兰’、‘黄花2号兰’、‘宫粉佳人兰’、‘小凤兰’以及‘小凤兰’和‘吴字翠
学位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休眠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水稻生产。目前对于水稻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前期通过种子休眠表型观测发现一个有稳定表型的材料S10,在此基础上将S10与背景华粳籼74(W0)构建F2群体,采用BSA进行定位,利用突变体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定量PCR研究了SD7-1基因的转录调控网络,并通过聚合育种验证了SD7-1的育种价值。主要结果如下:1、
学位
大豆(Glyma max(L.)Merr)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short day,SD)植物,在长日照条件(long day,LD)下花期显著延迟。大豆的种植地点、生长环境和光照条件等对花期的影响较大,故大豆适宜种植地区不广。众多因素中,光照条件是影响大豆种植区域、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豆中控制开花期的重要QTL位点相继被发现,相关调控基因被克隆,并进行功能验证。但由于大豆开花期影响因素
学位
酸性土壤中的酸铝和低磷胁迫都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PHT1(phosphoric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家族在调控植物Pi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野生大豆BW69株系中克隆出基因GsPHT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启动子分析、毛状根转化和拟南芥异源转化等方法进行功能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通过生物信息学发现,GsPHT1基因全长1932 bp,
学位
三系杂交水稻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籼稻不育系存在着稻米品质较差的问题,以及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杂交稻制种成本等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目前已经发现多个控制稻米品质、柱头柱头外露率的QTL,可以通过聚合这些QTL,使不育系保持系的垩白减少从而提高稻米品质或者培育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以提高制种产量。本研究利用前人培育的多个高柱头外露率聚合系、低垩白度优质聚合系改良带有rf3、rf4不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人类提供了植物蛋白、食用油和健康有益组分。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粒形小、多荚多粒、抗逆性强等多方面优点。对野生大豆所蕴含的优异基因资源进行发掘利用以改良现有的栽培大豆品种,是大豆遗传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华南地区是全世界最靠近赤道的野生大豆分布地,特定环境
学位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实现对目的基因的精准编辑,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在水稻研究中,基于组织培养的农杆菌介导法是CRISPR/Cas9系统转化最常用方法,但转化周期长,易产生嵌合体,并且部分品种组织培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水稻遗传转化进程。从基因工程改造和分子育种的角度,理想手段是对生殖细胞进行遗传转化。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