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废水处理和咔唑降解菌胞外电子传递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养殖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和病原微生物多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而工业废水中存在的难降解杂环化合物等污染物对地下水、河流沉积物、海水和土壤等造成的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建立经济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微生物在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化学元素循环和能量再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降解技术由于具有经济、高效、操作方便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有机污染物处理研究中的活跃领域。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能将传统的污染物降解与电化学技术相结合,利用微生物代谢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活性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是利用MFC从有机物中回收资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它可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各种元素的回收以及重金属和放射性废物的固定等。因此,以MFC为平台,利用具有EET能力的微生物可以同时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能量回收,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解决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使用MFC处理养殖废水来评价MFC作为废水处理装置的可行性,根据所获得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情况确定了电活性微生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废水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种类较多,研究其EET较为困难,因此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电活性微生物的EET机制以具有EET能力的咔唑降解菌Sphingobiumyanoikuyae XLDN2-5为阳极产电微生物,对其在MFC中污染物的降解与同步产能及EET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养殖废水高效处理以养殖废水为MFC阳极液,通过MFC产电驯化筛选获得了一个能够在MFC中有效处理养殖废水且高效产电的电活性微生物群落。该电活性微生物群落在MFC处理养殖废水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产电性能(最大功率密度为438.22mW m-2,开路电压为746 mV),且能够高效的去除废水中有机物,如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达到70.05%,氨氮(NH4+-N)去除率为77.43%。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发现阳极生物膜中存在大量不同形状的微生物。微生物组成分析表明,经过一轮MFC产电驯化处理,废水中与产电和污染物降解相关的微生物显著增加,如Proteiniphilum从4.5%增加到1 1.0%,Prolixibacteraceae从0.06%增加到8.0%,Novosphingobium从0.09%增加到4.5%。而养殖废水中原有的病原微生物含量显著减少,如 Paeniclostridium 从 33.3%下降到 0.03%,Romboutsia 从 29.2%下降到 0.01%,Corynebacterium从 8.4%下降到 0.15%。(2)S.yanoikuyae XLDN2-5在MFC中降解咔唑与同步产电研究S.yanoikuyae XLDN2-5是一株专性好氧的鞘氨醇单胞菌,能以氮杂环污染物咔唑为碳源、氮源和能源实现生长与繁殖。以S.yanoikuyae XLDN2-5为阳极微生物,添加咔唑的无机盐培养基(MSM)为阳极液构建MFC。MFC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产电性能,整个运行周期包括一个较短的(50h)启动期和长达700h的稳定放电时期。MFC的最大放电电压达到497 mV,开路电压可达804 mV,最大功率密度可达496.8 mW m-2。同时,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结果显示5.yanoik uyaeXLDN2-5在MFC中可以实现咔唑的高效降解,阳极液中咔唑的浓度(80 mg L-1)在24 h内快速降低,降解效率达到了 64.96%,24 h后咔唑的降解速率趋于缓慢,144h后利用HPLC已检测不到咔唑的残留。另外,对MFC 阳极生物膜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进行了电化学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阳极生物膜的生成虽然降低了电阻,但是CV表征图未发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3)S.yanoikuyae XLDN2-5基于氧化还原介体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对S.yanoikuyae XLDN2-5在MFC运行过程不同时期的阳极液和摇瓶培养过程不同时间段的培养液进行了 CV测定。结果显示在MFC 阳极液和摇瓶培养液的CV曲线中均没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出现。另外,外源添加氧化还原介体实验结果显示在添加了维生素B2(VB2)、吩嗪-1-羧酸、乙酸硫堇酯和蒽醌-2,6-二磺酸二钠后,MFC的输出电压并没有升高,而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与外源添加的氧化还原介体是天然物质还是化学合成的无关。以上结果表明,在MFC中以氧化还原介体介导的电子传递途径不是 S.XLDN2-5 的主要 EET 方式。(4)S.yanoi-5kuyaeXLDN2基于导电纳米线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利用SEM对S.yanoik uyaeXLDN2-5在MFC中形成的阳极生物膜和摇瓶培养的游离细菌进行形貌表征。SEM图像显示,阳极生物膜中的菌体细胞表面生成了大量能够形成网络结构且平均直径约为50 nm的纳米线,而摇瓶培养的S.yanoikuyae XLDN2-5游离细胞表面未发现上述纳米线结构。通过SEM进一步考察了 MFC 阳极生物膜中纳米线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在MFC的启动期,阳极生物膜上S.yanoikuyae XLDN2-5菌体细胞之间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纳米线。当放电达到稳定期时,纳米线的数量急剧增加,并形成网络结构。与放电稳定期相比,在MFC放电周期的衰退阶段和结束阶段,纳米线的数量及其形成的网络结构没有显著变化。综合分析发现纳米线的生长和网络结构形成过程与MFC放电过程中的启动期和稳定期表现出一致性。然后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C-AFM)进一步证实了 阳极生物膜中S.yanoikuaey XLDN2-5生成的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实现电子的传递。(5)S.yanoikyae XLDN2-5胞外电子传递分子机制探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推测S.yanoikuyaeXLDN2-5在阳极生物膜内低溶氧区内生长时可以利用EET将电子从胞内转移到胞外,以满足自身能量代谢需求。因此以有无低氧胁迫为条件对摇瓶培养和MFC阳极生物膜中的菌体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并根据基因功能注释及基因表达情况对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筛选。基于同源重组的原则对17个可能与EET相关的基因进行敲除,成功获得5个基因(SYARS0125545 cytochrome c biogenesis protein DipZ;SYARS0125805 energy transducer TonB;SYA RS0120060 flagellar protein PilZ;SYARS0115340 pilus assembly protein FilS;SYA RS0102800 ubiquinol-cytochrome c chaperone)的敲除菌株,经性状分析可知这5个敲除菌株虽然都丧失了对咔唑的降解能力,但以葡萄糖为碳源和NH4Cl为氮源时MFC的产电性能(产电周期、输出电压等)和生成纳米线的能力均与野生菌株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推测这几个基因与S.yanoikuyae XLDN2-5在MFC中利用纳米线进行EET产电是不相关的。综上,本论文研究筛选获得了一个可以在MFC中高效处理养殖废水并且能同步产电的微生物群落;首次发现了专性好氧的咔唑降解菌S.yanoikuyae XLDN2-5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电化学活性细菌在MFC中实现污染物降解与同步电能回收;证实了 S.yanoikuyae XLDN2-5在MFC中主要依靠微生物纳米线而非氧化还原介体来进行EET。上述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好氧菌EET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并且对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量子导引是量子系统中所特有的性质,描述了通过对两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测量可瞬间影响另一子系统的能力。它是量子力学中重要的非定域现象之一,所刻画的量子非定域性介于纠缠和Bell非定域性之间。与纠缠和Bell非定域性不同的是,量子导引具有非对称性,这使得其在单方设备不依赖量子信息处理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量子导引是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方向。研究量子导引与其它量子资源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量子导引在
学位
双体垂荡式波浪能捕获装置是通过浮子和浮体之间的相对垂荡运动而捕获能量,具有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应用灵活、获能高效等优点。虽然此类装置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对其机理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与普适性,尤其是受PTO系统影响的两体间相互作用与相对运动规律,目前尚待深入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等方法对同轴双体波浪能捕获装置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对其能量捕获的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
学位
报纸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整个教育生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义务教育的重新思考。如何落实国家政策,做好教学减负工作,实现控量增效,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究。本文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期刊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重要的工业菌株,也是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可直接饲喂动物的微生物添加剂菌种,具有拮抗病原菌、调节肠道菌群、提升机体免疫力、改善生产性能等作用。目前以枯草芽孢杆菌及细菌素为主要成分的微生态制剂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被广泛使用。然而,菌株同质化、功能不明确、机制不清楚等问题导致产品功效不显著、质量不稳定。因此挖掘枯草芽孢杆菌益生特性、深入剖析其作用机制,
学位
酸奶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促进免疫等益生功能,深受消费者青睐。β-半乳糖苷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生物催化剂经常应用于酸奶制作中,它不仅具有分解活性,还常常表现出转糖基活性,能将牛乳中的半乳糖转化为益生元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提高酸奶品质。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是酸奶生产的主要菌株,能利用自身的β-半乳糖苷酶分解
学位
<正>“双减”政策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数学作业存在重复机械、单一封闭、繁难偏旧等问题。基于宏观与微观背景,一线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优化常规训练性作业,让作业更有效;精心设计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地热能是一种稳定、持续和高效的新能源,能够在能源结构转型和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上发挥重要作用。地热长期开采会导致地热储层压力下降,供水能力降低,甚至引发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地热尾水回灌是地热资源长期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但地热尾水的温度一般较低,长期回灌会造成热储层的温度降低,影响地热田的使用寿命。地热开采和回灌过程会导致热储层的温度场、变形场和渗流场发生相互耦合作用。因此,开展多场
学位
D-2-羟基戊二酸(D-2-HG)是D-2-羟基戊二酸尿症(D-2-HGA)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IDH2)突变相关癌症患者的标志性代谢物,其检测对于D-2-HGA及多种癌症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D-2-HG的常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不仅耗时、繁琐,还需要使用合适的衍生剂使D-2-HG与其手性异构体L-2-羟基戊二酸(L
学位
肠道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大多数能引起家禽家畜等动物致病,有些还可特异性针对人类引起伤寒及食物中毒,属于高度耐药型致病菌,急需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沙门氏菌致病的关键在于其与宿主细胞接触后,会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secretion system,T3SS)向宿主细胞内注射效应蛋白,从而调控宿主细胞囊泡运输,免疫应答等生理活动,以方便其高效侵染宿主细胞。T3SS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