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淮南盐垦公司农业现代化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在通州与海门交界的土地上出现了我国第一家农垦公司,即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张謇成功的将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付诸于实践,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农业模式从小农生产开始走向公司制大农业。张謇作为新式农业模式的开拓者和示范者,推动淮南盐垦区形成以企业形式的垦地植棉热潮,在我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张謇与淮南盐垦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本文通过研究公司经营制度和生产技术两个层面,论证垦区的农业现代化。
  通海垦牧公司是张謇采用发股集资方式的股份制农业公司,在通海垦牧的示范下,各盐垦公司纷纷采取这种资本主义公司制的经营方式,以股份的形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认股的投资人将成为公司的股东,并依据股数进行收益的分红。公司将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前期的土地开发及水利工程,这种固定资本的投资是明显区别于小农生产的,是现代大农业的体现。在组织机构方面,形成股东会领导下经理负责制,下属层级分明、权责明晰的管理部门及职位体系,在管理方面采取奖惩等多种形式。同时公司经营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式,没有完全脱离本土特色,采取招佃经营的方式,形成公司加农户的经营体制,吸纳佃农顶首用于垦区的工程投资,并且公司在佃垦地为主的基础上保留了自垦地,采用雇工经营的方式,这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形式。虽然公司内部存在旧形式的议租分成制,但放在中国当时历史背景下考察,公司正处于一个转化的过渡期,必然会存在新旧事物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的形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积极有效的,能够解决小农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矛盾。同时各公司的植棉是为市场而生产,与资本主义现代工厂大生产——纱厂的关系密切,所以说公司及佃农都被纳入具有现代意义的农工商体系中。
  除此之外,各公司的农业现代化还体现在具体的生产技术上,而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农业技术应用的平台和保证。生产前期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科学规划并修筑大堤及水闸,并进行土壤及棉种改良,降低土壤盐分增加肥力,驯化试验优质的棉种;生产中的田间管理,进行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科学的现代气象知识的应用,以及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产后围绕市场进行的棉花原料的收购及其物流运输,并因此促进垦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张謇作为盐垦公司的开拓者、引领者,其创造性的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满足了其纺织工业的需要,改变了小农生产的面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从而对我国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也空前活跃,为了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政策,并且农业支持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规模也逐年扩大,但是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额远远超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即我国存在巨大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我国农产品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据统计,2001年我国农产
学位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体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与世界各个经济体的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不过,这期间也伴随出现了一系列现象,观察到的现象之一便是我国城乡两个群体间的收入分配逐渐失衡,农村地区收入水平以及提升程度均不如城镇地区。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在FDI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上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认为产生负向影响、正向影响或是无影响的均存在。而且
随着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保护法规的逐渐完善,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工业制成品贸易增长幅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在此背景下,研究环境规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统学派的理论和波特假说。其次进行了环境规制影响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分析,主要包括遵从成本机制和创新补偿机制,其中遵从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世界瞩目,但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凸显。其中,最受社会与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一问题的出现增加了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仅会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时会影响社会稳定。根据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影响个人生产力进而影响其收入水平,而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因素为教育,并且不同程
学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主导型经济构建的关键时期,消费也一直扮演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角色。消费结构作为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是否良性循环的主要要素,也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是否优质的关键因素。因此,系统性研究西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对于提高西安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更好探析西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本文以
学位
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不均衡发展模式造成了区域和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不仅增加了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而且违背了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影响到人们收入分配差距的容忍度。公共服务配置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维护,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了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起点的不公平,阻碍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造成了城乡之间发展的失衡。因此,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均衡是十分必要的选择。城乡
我国经济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为破除这一困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以制度变迁推进经济结构变迁,力求实现新常态下的均衡发展。结构性改革具有明显的经济增长导向,其通过改善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达到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目标。本文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沿着“结构性改革——资源配置效率——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思想路径,分别探究结构性改革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供给侧结
学位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动力。随着教育强国理念的提出,我国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教育水平稳步提高,人力资本结构呈现出低级人力资本占比逐渐下降、高级人力资本占比日益上升的高级化演进态势。因此,本文研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这一演进特征会对创新效率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在不同区域其影响的大小。一方面,充实人力资本结构和创新效率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对我国各区域
近年来,国际局势与时代特征快速变迁,中美经贸摩擦频频,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兴起,使中国“一带一路”推进的难度和实效性要求越趋提高,抓住时间窗口,将机遇转变为实际发展,成为当前局势下的战略要点。“一带一路”建设驱动起国内外广泛而深远的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在当前时局下,中国进一步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化,对此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探究中国对“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收入不平等问题便格外引人关注。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变迁加剧和国内外多元文化的持续冲击,我国社会婚姻观念和婚姻匹配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巨大变化势必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以往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总体冲击(技能回报上升,技术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