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传热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温液态金属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高性能热管理材料,基于液态金属的热管理技术打破了传统冷却技术的性能极限,给大量面临“热障”难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系统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液态金属热管理技术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的储热与温控技术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应对极端高热流热冲击方面,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主要得益于其优异的传热和储热能力。目前,针对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仍有许多基础共性的问题有待阐明。本文围绕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特别是其相变传热特性和应用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在固液相变传热理论分析、热物性测量方法、基本传热规律揭示、数值计算模型、高性能热控装置开发和实验测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1)理论方面,从热力学角度出发,给出了第二类边界条件下一维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改进型准稳态近似解,提高了传统准稳态近似法的精度,丰富了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求解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可直接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分析和计算。此外,给出了相变材料优值系数的定义,用于定量评价相变材料的热控性能,为高性能相变材料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2)物性测量方面,基于固液相变传热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热物性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一次测试快速获得包括熔点、相变潜热、固液相比热和热导率在内的多个主要热物性数据,摆脱了对价格昂贵的进口DSC和HotDisk等测量仪器的依赖,为快速获取并建立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热物性数据库提供了测量技术支撑。
  (3)通过参数化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低熔点金属固液相变传热过程的典型特征,总结了其相变传热的一般规律,并给出了相应的无量纲关系公式和曲线及其适用条件,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低熔点金属相变传热基本特性和指导相应的高性能热控装置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数值计算模型方面,针对对流型固液相变传热问题,介绍了一种高效高稳定性的双分布函数多松弛因子格子Boltzmann计算模型,利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的计算代码,并通过与经典的基准解和实验结果对比证实了模型和代码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利用这一模型,探究了低熔点金属Rayleigh-Bénard对流型熔化过程并揭示了其一般规律。此外,基于对低熔点金属相变传热特性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一种针对低熔点金属相变热控模块的简化数值计算模型,该简化模型与实验结果匹配良好,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可大大节省计算时间成本,可广泛应用于低熔点金属相变热控设备的开发和优化设计。
  (5)高性能热控装置搭建和测试方面,制备了共晶合金Bi31.6In48.8Sn19.6(E-BiInSn,熔点60.2℃),并测量了其主要热物性数据;搭建了通用的相变热控测试平台,对比测试了基于E-BiInSn和传统有机相变材料十八醇的相变热控模块的热控性能,证实了低熔点金属相变热控技术的优越性。面向热流密度高达102W/cm2(热冲击时间10-1-100s)的极端高热流冲击情形,设计了内翅片强化的低熔点金属热沉模块,并基于简化的数值计算模型对该热沉进行了参数化优化设计,获得了热沉结构优化几何参数的推荐值和优化结构下的热沉性能预估曲线。面向热功率高达102-103W(热冲击时间101-102min)的极端高热量冲击情形,开发了低熔点金属/翅片热管复合相变热沉,测试并优化了其热控性能。同时,测试了E-BiInSn与常用结构材料之间的相容性,以及千次热循环后的材料热稳定性。
  (6)提出了基于液态金属的组合传热学概念,阐明了构筑基于液态金属的复合冷却技术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为构建全新的应对复杂冷却需求的高性能冷却技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作为典型案例,针对安静工作场合下的抗冲击热控需求,分析了一种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空气自然冷却复合热沉结构,建立了其瞬态传热理论分析模型,并基于此给出了该复合抗冲击热沉的一般设计流程。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的基本传热特性和推动其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给出的一些基础共性的结论不仅可用于指导低熔点金属相变热控技术的开发,也对低熔点金属储热/蓄冷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高效的肿瘤疫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含有肿瘤抗原,另一个是能够激活合适的天然免疫信号。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T-MP)依赖树突状细胞(DC)能够诱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提示其具备作为肿瘤疫苗的潜力。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微颗粒被DC摄取后,定位于溶酶体,不仅使溶酶体的pH值增加以有利于肿瘤抗原的加工,还同时上调共刺激分子CD80/86的表达,进而有效的刺激特异性抗
学位
背景:肿瘤转移(metastasis)是导致结直肠癌(CR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靶向治疗及靶标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支链α-酮酸脱氢酶激酶(BCKDK)是支链氨基酸(BCAAs)分解代谢的重要调控激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BCKDK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但是,关于BCKDK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至今尚无报道。  目的:  1、明确BCKD
学位
第一部分神经元内apoE4(Δ272-299)触发内质网应激的效应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有多种假说尝试揭示AD的致病机制。其中被广泛接受的是基因遗传学说。当前学界内最具有公认性的易感基因之一为载脂蛋白E4(apolipoprotein E4, apoE4)基因。ApoE4已被视为AD最重要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背景: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和短暂性全脑缺血(transient global ischaemia , TGI)分别代表最常见的精神和神经性疾病,严重困扰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往研究表明,慢性脑缺血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一定程度上加重抑郁症的发生。然而抑郁症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对脑缺血发作的影响仅见于流行病学研究,未
学位
目的:肿瘤干细胞(CSCs)是肿瘤细胞中的一个小亚群,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致瘤能力。对常规化疗和放疗有耐药性,极有可能是肿瘤转移的来源。因此,CSCs被认为是新型抗癌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糖原是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储存形式,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肝脏中。在肿瘤研究的过程中,糖原代谢一直是被大家忽视的一部分,只有部分数据显示,缺氧时肿瘤细胞糖原含量上升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存活,但是糖原代谢具体在肿瘤及肿瘤干细胞中
学位
肿瘤抑制物蛋白p16是一种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它通过抑制CDK4和CDK6对RB蛋白的磷酸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16在细胞衰老、细胞永生化及肿瘤发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该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还不清楚.该工作旨在研究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过程中p16的过度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结果表明,2BS细胞衰老过程中p16基因的高表达与p16启动子-622~-280bp区域的两个转录调控元
学位
农田生态系统是大气N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阐明其NO产生及排放机理并正确制定出减排对策是目前温室气体研究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文利用封闭式箱法技术首次对旱田生态系统(玉米、大豆和春小麦)NO通量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连续观测.阐明了旱田NO产生的生物化学机理及植物在植物-土壤系统NO排放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进行了减 少旱田NO排放的措施研究.为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有效技术措施.基于上述阐明
学位
实验利用机械脱水污泥为原料,以酚醛树脂(PR)作为粘结剂制备饼状成型多孔炭材料。探究了热解温度、成型压力、粘结剂添加比例等工艺参数对成型多孔炭材料抗压强度、微观孔隙结构、重金属浸出特性、碘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验以不同温度工况二氧化碳、水蒸气活化及氢氧化钾、氯化锌、磷酸活化污泥热解炭为原料制备成型多孔炭材料,探究活化方法对成型多孔炭材料物性参数及吸附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近年来,随着建筑、汽车和智能手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钢化玻璃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玻璃钢化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产过程,其中玻璃在冷却炉的射流冷却过程为关键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及外观质量。本课题将展开玻璃钢化过程中射流冷却特性研究,为玻璃钢化工艺的改进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本课题基于传热和流体力学知识,结合模拟仿真软件对玻璃钢化冷却吹风过程中的空气喷孔、风栅和玻璃等
学位
氦气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国际上诸如欧洲核子中心、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国内的超导托卡马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均配备有大型的氦低温系统。氦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氦气主要依赖于进口,充分利用和保护氦气资源十分重要。在大型氦低温系统中,对所使用的氦气纯度要求极高,往往需要达到99.999%以上,为此需要配置纯化单元保证氦气纯度达到要求。氦低温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水蒸气、氮气、氧气等杂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