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中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Gpbar1、FXR表达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和胆汁酸受体Gpbar1、FXR的表达变化,探讨清热利湿中药清热利胆汤和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72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梗黄组(OJ)、腺苷蛋氨酸组(SAM)、清热利胆汤组(QRLD)、茵陈蒿汤组(YCH)和齐墩果酸组(OA),每组12只,采用双重胆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其中SH组术中仅游离胆总管,不作其他处理,其余各组大鼠钝性游离胆总管并用3-0号丝线在远、近肝门两端双重结扎,最后从中间剪断。SH组、OJ组自造模第二天起用生理盐水灌胃,剂量为1ml/100g·d;其余四组自造模第二天起用相应药物灌胃,剂量为1ml/100g·d。常规饲养2周后取末端回肠组织做常规病理染色,观察肠绒毛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一部分制作电镜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细胞中Gpbar1、FXR蛋白及各自m 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bar1、FXR的分布及变化。同时,检测肝功能和血清中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结果:成功建立六组大鼠模型。1肝功能和血清DAO、D-乳酸和内毒素的水平。(1)ALT、TBA:与SH组ALT(38.40±9.93)、TBA(71.54±19.08)相比,OJ组ALT(285.17±18.59)、TBA(249.98±14.35)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J组相比,SAM组ALT(100.00±20.94)、TBA(156.62±12.14)、QRLD组ALT(174.67±15.90)、TBA(130.38±10.99)、YCH组ALT(101.00±13.36)、TBA(116.23±11.19)和OA组ALT(132.60±24.30)、TBA(105.78±7.67)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T:与SH组(110.6±26.83)相比,OJ组(776.00±30.67)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J组相比,各用药组均降低,且SAM组(379.67±25.94)和YCH组(348.00±2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TBIL、DBIL:与SH组TBIL(16.00±10.85)、DBIL(12.60±10.71)相比,OJ组TBIL(168.37±20.64)、DBIL(135.98±21.66)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J组相比,各用药组均降低,且SAM组TBIL(96.00±23.28)、DBIL(63.25±17.87)和OA组TBIL(87.92±8.83)、DBIL(72.00±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AO、D-乳酸和内毒素:与SH组DAO(6.42±3.09)、D-乳酸(0.23±0.06)和内毒素(0.66±0.10)相比,OJ组DAO(17.17±2.18)、D-乳酸(0.49±0.05)和内毒素(1.21±0.06)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J组相比,各用药组三项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E染色结果显示,SH组肠黏膜上皮完整性良好,黏膜各层分布清晰,肠腺及肠绒毛排列整齐紧密,肠绒毛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纹状缘清晰,排布紧密。OJ组肠黏膜上皮的连续性中断,肠黏膜绒毛长短不一,排列稀疏凌乱,绒毛顶端上皮细胞脱落破溃明显,用药后各组均好于OJ组。参照Chiu评分OJ组(2.22±0.39)较SH组(0.51±0.2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M组(1.31±0.32)、QRLD组(1.23±0.19)、YCH组(1.29±0.13)、OA组(1.22±0.24)较OJ组(2.22±0.39)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显示SH组肠黏膜微绒毛排列整齐紧密,上皮间紧密连接正常,桥粒结构清晰,线粒体正常。OJ组肠黏膜微绒毛明显稀疏,紧密连接间隙增宽,桥粒消失,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与OJ组相比较,各用药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间隙减小,线粒体结构较为规则,超微结构整体有所改善,其中QRLD组和YCH组改善较为明显。4免疫组化显示,Gpbar1主要在细胞膜表达,FXR主要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以细胞核表达为主。与SH组Gpbar1(MOD 0.095±0.010)、FXR(MOD 0.085±0.007)相比,OJ组Gpbar1(MOD 0.022±0.007)、FXR(MOD 0.023±0.004)的光密度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J组相比,用药后各组Gpbar1、FXR光密度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得到的蛋白检测结果和RT-PCR所示基因检测结果的表达趋势,与免疫组化所示趋势相一致。结论:1梗阻性黄疸发生后,胆汁酸受体Gpbar1、FXR表达减少与肠黏膜上皮损伤之间呈负相关关系。2梗阻性黄疸发生后,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DAO、D-乳酸、内毒素显著升高,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细胞膜顶端微绒毛排列紊乱,发生内毒素移位。3清热利湿中药清热利胆汤和茵陈蒿汤可以通过上调Gpbar1、FXR的表达,发挥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减轻梗阻性黄疸病理损害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实施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采集效果的相关性,试图提供高效且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寻求最佳的采集治疗时机,达到快速降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目的,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减轻或避免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
目的:FSIP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与生精相关的癌睾丸抗原,其在乳腺癌中广泛表达。此前的研究表明,在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FSIP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分子分型的患者,同时,FSIP1的高表达促进了这两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并且提示了不良预后。然而,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发挥的功能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的作用,旨在为
背景: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传统手术治疗根据腭裂临床分类采用不同外科术式,利用裂隙两侧软组织关闭间隙,但骨缺损仍未解决,且术后瘢痕严重,限制上颌骨生长发育。传统的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于患者的需求。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与功能缺陷是腭裂组织工程学治疗中比较具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的:探讨POC(1,8octanediol-co-citrate,1,8辛二醇-共-柠檬酸盐)与
目的: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很难做到全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于此同时,胶质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较低。这导致目前对胶质瘤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作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其中位生存期更短,研究表明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其中位生存期可急剧缩短为3个月左右。因此,在传统的手术切除肿
目的:本实验借鉴电纺PLGA微球结合乳化壳聚糖微球形成复合PLGA/CS微球方法,运用双电喷的方法制备PLGA/CS复合微球。且通过载药率测试、粒径分析、圆二色和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细胞和细菌实验来证实双电喷复合微球不仅在微球粒径和形貌上有所提高,双电喷微球的缓释和载药率均取得良好效果,且电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优良。方法:3.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分布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尽管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等)已经展示出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给患者带来治疗获益,但相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同种治疗时仍存在显著的疗效差异。因此,寻找新型分子标志物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对于解决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组织激肽
研究背景: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与正常细胞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糖代谢方面。肿瘤细胞内多种糖代谢酶的表达差异,使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能力。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我们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的临床样本中用2D-DIGE结合质谱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前期的相关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GAPDH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
目的:PDIA6即蛋白质异构酶家族A成员6,蛋白质异构酶家族是一种硫醇-二硫键氧化还原酶。该家族主要在内质网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在内质网中催化新生肽键的氧化折叠、内质网相关蛋白的降解,其次在钙稳态、蛋白质转运、病毒入侵和抗原呈递中起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显示,PDIA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首要影响因素为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脏脂质堆积。肝脏中脂肪酸合成增多及脂肪酸氧化减少是诱发脂肪酸代谢紊乱的主要成因。目前NAFLD在诊治方面虽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缺少确切的治疗药物,且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Sirtuin 3(SIRT3)在促进肝脏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实验目的:1.利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建立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mous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mi PSCs),并确定ROCK抑制剂对细胞重编程速率以及效率的影响。2.探究ROCK抑制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维持培养的作用。3.在体外将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乳腺类器官,构建用于探索乳腺癌发生机制的模型。实验方法:首先利用已经成功构建的OG2-OS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