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逻辑的子集语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ac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态逻辑的经典语义是Kripke关系语义。自上世纪50年代末此语义提出以来,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一大批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成果。实际上,在更早的时候,Alfred Tarski和Mckinsey就已经提出了模态逻辑的拓扑语义。他们在(Mckinsey and Tarski1944)中详细研究了拓扑学中闭包算子的代数性质,这实际上为模态逻辑提供了一种语义,并证明了一些完全性结果。然而,此语义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直到上世纪90年代,Johan van Benthen、Marco Aiello和DanielGabelaia等研究者才对此语义进行系统的研究。现在,模态逻辑的拓扑语义已经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空间逻辑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研究者们对模态逻辑的拓扑语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结果。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在拓扑空间以及刻画它的模态逻辑系统S4之上进行的。而实际上,将Tarski和Mckinsey的思想用现代逻辑的语言表述之后,模态逻辑拓扑语义的真值定义使得模态语言描述的并不仅仅是拓扑空间的性质,而是某个集合的一簇子集(本文称之为子集空间)的性质。因此,如果我们不再把视野局限在拓扑空间及其性质上,而是一般地来考虑子集空间,我们就得到了关于模态逻辑的一种新的语义——子集语义。本文对这一语义作了一些探索,主要考察两个问题:第一,一些著名的模态公式定义了子集空间的哪些性质;第二,一些著名的模态系统相对于哪些子集空间类是可靠的或完全的。
  本文给出了常用模态公式(C)、(5)、(Tr)以及模态规则(RN)所对应的子集空间的性质;找出了相对于子集语义的最小的模态逻辑系统;并从一个纯粹的子集语义的角度重述或证明了几个著名的模态系统,S4,S5和Tr等,相对于一些子集空间类的可靠性和完全性。
其他文献
全球伦理运动开展至今,以寻找各大文化圈的共同点为方向已经探索了十多个年头,比起当初轰轰烈烈振奋人心的景象来说,现在静悄悄地几乎快被世人遗忘,然而当初面临的严峻问题今日依然存在。笔者认为现在可以尝试改用加法而不是减法,从寻求共同性转为寻求互补性,如此来扩大上层建筑。另一方面还需要深挖地基,彻底探明作为伦理道德核心的仁爱概念。秉持这样的想法,本文从第2章到第7章尝试说明仁爱的性质,并以儒家思想和基督教
学位
北宗神秀禅法思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禅宗早期的发展当中,代表了禅宗思想的主流,被唐代皇室尊为官禅,其禅法思想中的“渐悟修持”甚至影响到了宋明理学,可谓影响深远。在禅宗史上,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 。“北渐”指神秀的渐悟思想,神秀通过“渐悟修持” 解决了人性如何与佛性相合一的问题。  神秀的禅法思想主要为“三论”、“两重因果说”。“三论”为“自心缘起论” 、“渐
学位
本文论证的问题在于事实的超越。对该问题的思考主要源于两个疑问:(1)不懂时间,该怎样研究历史?(2)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超越以往的意识形态成为科学的认识论?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笔者探析了历史唯物主义所内含的三个矛盾,即解释历史与认识论规避的矛盾;历史发展与时空关系的矛盾以及身心关系的矛盾。通过对这三个矛盾的分析,笔者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构建与其理论目的发生了冲突,这主要是源于一种以意识分析为根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学的理论遗产,是我们今天建设人学之所以可能的首要和基本的理论条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本的理论要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展开,对现实的个人的思考,首先是在西方人学观念史中继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人”、费尔巴哈的“自然人”和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之后得以实现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有着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最彻底地宣告了消费社会的到来,并且对现代消费社会做出了一种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从物体系出发,鲍德里亚研究了消费社会的结构逻辑与意识形态体系,指明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的对象是符号-物或物的差异性符号价值,消费的模式是一种对符号价值体系的操控模式,符码统治构成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与政治手段。鲍德里亚阐明了现代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现实状况及其背后的符码统治策略,主张对现实进行一场
学位
卢梭的思想比较庞杂,不能简单地用民粹主义来指称,然而其社会政治思想的确具有显著的民粹主义倾向。生活在启蒙时代的卢梭,在宗教神性隐退的大幕下用此岸的政治手段追求彼岸的道德理想,努力构建至善的道德理想国。他通过对权力合法性的追问,明确地将“善”放置在了人类政治活动的核心,而缔结契约则成为发扬和实现人类自身善的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现实依托。  然而,卢梭的社会契约是对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之后集体让渡和享有权力的
学位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感性遭遇了哲人们的冷落,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在古希腊,柏拉图率先将感性与理性割裂开来,把感性从形而上学王国中驱除出去,建立了以“理性”为主导的理性主义传统。到近代,“感性的觉醒”始于费尔巴哈哲学,但仍然未能将“感性”从抽象状态(理性传统)中解救出来。直到马克思“感性”范畴的生成,才形成了以“感性”为基石的哲学大厦。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感性”既不同于黑格
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人的人格结构图式,提出人格理论,并把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本质和动力及内在矛盾进行了视角独特的观察、分析与论述。继而对两者如何协调发展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分析。  弗洛伊德从动力学的角度,把人的精神状态看作是一个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人格。每个人的人格又是由三个子系统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当三者不和谐共处时,人格就会发生紊乱失常状态
学位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环节。魏晋玄学哲学从两汉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构成论,发展成为以宇宙本体论哲学为主导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对后来的中国佛教哲学,尤其是对大乘空宗在我国的发展和隋唐道教重玄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历史传承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之大。玄学所言谈和辩论的有
学位
这篇论文尝试从一种经验表征主义的立场出发探究概念的本质和结构、概念的规范性问题,进而建构一种基于知觉经验的概念研究框架来探讨概念与语言、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从而区别于传统概念研究的理性主义进路。  第一章首先回顾了当前流行的两种关于概念本质的理论,即皮考克的概念获得理论和福多的信息原子论,并且分析了他们在概念的公共性、概念的个体化以及概念的同一性等问题上可能面临的困境;接着重点考察了有关概念结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