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符号到象征交换——论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解构与批判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最彻底地宣告了消费社会的到来,并且对现代消费社会做出了一种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从物体系出发,鲍德里亚研究了消费社会的结构逻辑与意识形态体系,指明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的对象是符号-物或物的差异性符号价值,消费的模式是一种对符号价值体系的操控模式,符码统治构成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与政治手段。鲍德里亚阐明了现代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现实状况及其背后的符码统治策略,主张对现实进行一场革命式的变革,破除经济利益与价值理性的神话,甚至重估一切价值体系,最终提出象征交换的解救道路,主张象征模式的回归与象征交换的替代,给现实一种继续的出路,这是鲍德里亚的思想轨迹。
  本论文以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思想及其相关文本为研究对象,侧重于阐述鲍德里亚从分析消费符号到主张象征交换的整个批判思想体系,指出鲍德里亚主要是以一种类似于结构主义的解构方式展开了对现代消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开了对社会结构性构成的批判,这种对现实的解构路径正是鲍德里亚批判思想所主张的重要模式。同时,本论文也注重阐明鲍德里亚批判思想中的许多重要元素,如消费符号、符码统治、符号-物、符号价值体系、象征交换等等,正是通过对这些社会性元素的批判分解,鲍德里亚才真正提出“消费社会已经到来”这一重要观念。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本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做了简略评价,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有关资本主义的批判拓展到了符号领域,从而一定程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形态;鲍德里亚注重从消费社会具体物质入手研究消费机制与消费策略,从微观上给予消费社会一种批判性反思,一定程度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在分析现代社会性中的不足。与此同时,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思想也存在其本身的局限,它缺乏了一种变革现实的根基,注重对社会结构形式的批判而忽略社会内容本身的革命性要素,从而最终走向一种虚无主义。
其他文献
进化博弈理论已成为解释人类各种社会行为的有力学术工具。为了回应奎因对语言意义中约定的质疑,Dayid Lewis从进化动力学的角度,提出约定的存在可以归咎于某个种群的信号系统中进行博弈生成的一种稳固的平衡,并以此阐明了语言的进化机理,确立了语言约定理论。  本研究运用进化博弈理论特别是Dayid Lewis的约定论,解释了会话推理的进化生成。Lewis认为语言交流特别是会话中的约定对交流具有根本性
学位
STIT理论又被称为主事性的逻辑(the logic of agency),其将主事性刻画为一种连接行动者和事件的二元关系。如果将事件理解为客观对象运动或者变化的状态的话,那么可令α表示任意的行动者,A表示任意的语句,以使用不同的STIT算子(如DSTIT、ASTIT、PSTIT等)将主事性这一二元关系形式化为[αDSTIT:A](或者[αASTIT: A]或者[αPSTIT:A])以表示"α确定
学位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和文化批评思想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当代西方思想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不管是在早期的文学批评研究中,还是在后来的文化阐释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中,他都坚持绝对的历史主义理论立场及其阐释符码的优先性,试图在唯物史观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思想框架下来进行文本阐释和文化的研究与批判。  詹姆逊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研究时,北
学位
精神生活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状况,它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情感、习俗、艺术、政治等等所组成。精神生活的质量一方面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组成精神生活的各种精神成分,尤其是具有稳定形式的成分,如政治制度等等的影响。这两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正因如此,通常过分简单地处理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将其看作是“直接式”的。事实上,精神生活与生
刘宗周在宋明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今学者对之有较高评价。他作为开放的文本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之展开研究,并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论著。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刘蕺山晚年“凡三易稿”而成的《人谱》的哲学思想。论文共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在综述刘宗周哲学思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论以《人谱》为刘蕺山哲学思想研究切入点的原因和意义,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拙文以为,《人谱》是刘
学位
葛兰西被公认为首先是一个“领导权理论家”。领导权在葛兰西政治哲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代表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贡献。本论文系统的考察了葛兰西领导权的含义、哲学基础、理论体系、实践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构建一个葛兰西意义上的完整的领导权理论。最后,本文阐释了葛兰西领导理论的当代效应,突出了当代欧洲“左派”理论家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借用和吸收。本论文分为5章:  第1章:对领导权概念的哲学考查。
学位
全球伦理运动开展至今,以寻找各大文化圈的共同点为方向已经探索了十多个年头,比起当初轰轰烈烈振奋人心的景象来说,现在静悄悄地几乎快被世人遗忘,然而当初面临的严峻问题今日依然存在。笔者认为现在可以尝试改用加法而不是减法,从寻求共同性转为寻求互补性,如此来扩大上层建筑。另一方面还需要深挖地基,彻底探明作为伦理道德核心的仁爱概念。秉持这样的想法,本文从第2章到第7章尝试说明仁爱的性质,并以儒家思想和基督教
学位
北宗神秀禅法思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禅宗早期的发展当中,代表了禅宗思想的主流,被唐代皇室尊为官禅,其禅法思想中的“渐悟修持”甚至影响到了宋明理学,可谓影响深远。在禅宗史上,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 。“北渐”指神秀的渐悟思想,神秀通过“渐悟修持” 解决了人性如何与佛性相合一的问题。  神秀的禅法思想主要为“三论”、“两重因果说”。“三论”为“自心缘起论” 、“渐
学位
本文论证的问题在于事实的超越。对该问题的思考主要源于两个疑问:(1)不懂时间,该怎样研究历史?(2)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超越以往的意识形态成为科学的认识论?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笔者探析了历史唯物主义所内含的三个矛盾,即解释历史与认识论规避的矛盾;历史发展与时空关系的矛盾以及身心关系的矛盾。通过对这三个矛盾的分析,笔者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构建与其理论目的发生了冲突,这主要是源于一种以意识分析为根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学的理论遗产,是我们今天建设人学之所以可能的首要和基本的理论条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本的理论要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展开,对现实的个人的思考,首先是在西方人学观念史中继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人”、费尔巴哈的“自然人”和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之后得以实现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有着内在的逻辑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