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河谷型旅游村镇公共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单一、枯燥的城市空间使得城市居民在闲暇时刻无比向往亲近自然,因此颇为青睐适宜其出行成本且风景宜人的村镇。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兴起对于村镇是可遇不可求的发展机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解决村镇劳动力外流等问题。秦岭河谷型村镇远离城区,文化、历史、景观保存完整,深受城市居民喜爱。但村镇游客中心往往存在使用率较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旅游淡季时,这一问题尤为凸显;而村镇社区中心则具有使用率高,功能完善等特点,加之现有的村镇旅游多为当地村、镇级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模式,将社区中心和游客中心两者的功能进行整合,来提高管理效率,使之成为一个公共中心,从而达到一个完善管理机制,功能优化的目的。对多理论进行分析,在对秦岭的西段、中段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从规划方面通过整理现有社区中心和游客中心的设置方式找出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三种公共中心的设置方式:独立分设、并联设置、合并设置;分析两中心的选址要素提出公共中心的选址原则和选址方法;整理调研村镇两中心的服务范围结合其服务特点、管理服务范围以及村镇居民、游客的行为特点、使用感受等方面提出适宜的服务范围;通过分析相关的用地规模规范、现有两中心用地面积及使用的满足情况,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用地需求,提出适宜的用地规模。从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两种适宜的建筑合并方式:部分合并和完全合并;分析两中心功能设置的相关规定、设置现状、使用情况等提出功能设置的原则;通过分析使用者的需求以此整合社区中的具有的生活功能和游客中心具有的旅游服务功能以及两中心所需的管理功能,从而提出公共中心的必备功能和附加功能;分析其空间特点、空间特性等方面提出可行的空间组合方式。从环境景观方面通过分析公共中心建筑的乡土化设计要素、人对景观的视线要求和自然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提出以下三点:1.建筑风貌的确定原则、营造方法;2.景观利用的方法;3.环境配景的设置。
其他文献
本课题希望利用高校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城市设计的最新理念、空间环境的最新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校园规划的实例分析,研究高校校园的变化及高校教学理念的改革对校园室外空间环
论文以宋人李诫撰写的《营造法式》卷第十四"彩画作"为基点,对彩画作制度进行逐字逐句的释读,对后附图样进行细节上的比对,并对彩画作每色制度中包括设色、纹样、构图等诸方
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一系列古老的自然和人为场所.场所中积淀了其变迁进程中与之相关的种种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显性和隐性的一系列自然和人为因素,并籍由种种线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体系构建的研究思路是: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低技术理念为技术原则,运用适宜的、经济的技术手段,利用存在于景观内部及外部环境中的能量,实验性地实现了城市冬季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论文以大型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钢铁企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及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
在我国当前方兴未艾的城市设计实践活动中,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我国城市设计的编制成果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而容易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从西方发
本文以国家图书馆现存《样式雷图档》为史料依据,以理清圆明园兴建格局的变迁为主线,观照乾隆九年(1744年)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成书于乾隆末年的《日下旧闻考》以及国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的基本政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了调节自身的生活节奏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多元共存’、‘和而不同’乃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多元融合意识的引导下,笔者倡导整个建筑界也应该利用这种拼贴的思想来重新审视城市空间设计问题,承认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模式在不断改变,对住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既有住宅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在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今天,既有住宅的改造是必要的也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