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汉喃文学的中国影响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ik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越中两国人民永不休止地创造着文化,并通过交流与合作丰富着两国民族的底蕴。文化本身具备着传播性和熏染性,它像一股源远流长的活水,冲击着一切束缚两国人民进行沟通的陈腐观念。离开文化交流,我们难以生活,更不能发展。从这一角度讲,汉字文化已成为越中两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文学为各种文化所共有的性质,使之具有了“人学”的美誉,并表现出鲜明的人文倾向。人类已经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文学研究的文化倾向愈来愈清晰,这是当今文学研究具有世界性的新动向。近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的眼光由国家民族扩大到地区,再扩大到全球,文学的发展也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和局部交流,逐步向全球文学的方向发展。全球意识和综合性思考,已经成为当代人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文学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民族文学之间、各种文学流派之间互相碰撞又互相影响,形成多元共存的格局;人们需要打破旧有观念,在更广阔的领域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过去,越南汉喃文学有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多种渠道,越南封建文人也有接受中国作家影响的多种机缘。在此笔者采用历时性考证法,以考察越南和中国文化交流史中的事实。在溯源追流、辨因证果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两国文学联系的实例,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联系进行客观分析,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本研究跨越时空界限、打破体裁约束,使原本隔离开来的两种民族文学形成一个可供多方面进行研究的有机整体。当然,我们不应该将某种文化的感知形式、评价标准等定为一尊,而需要营造出一种能对不同文化体系和心理结构的文学进行宏观研究的境界。任何文学作品都有自身的美学价值,作家也自有独特的创作个性,文学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本研究不拟简单肤浅地发掘文学异同现象,而是以科学的态度想方设法去认知文学现象中那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各民族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的最佳渠道。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产生了辉煌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越南与中国山连山、水连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越南汉字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越南封建文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结合本国的风俗习惯,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心理结构。考察越南汉字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把握住儒学正统观念的线索,就可以见其一斑。吴士连“效马史之编年”写成的《大越史记全书》、阮屿模仿《剪灯新话》作出的《传奇漫录》、阮攸改写《金云翘传》而成的《断肠新声》,都是越南文学史上最辉煌的著作,同时也是越-中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实例。对这样重要的著作,当然有研究和介绍的必要。本文首先对作者的生平、思想,作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他们如何接受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其次论述这些著作的成书、体例特点及艺术成就,在论述中既实事求是地揭示它们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又试图反映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史记》、《剪灯新话》、《金云翘传》对它们的影响。  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强对越-中文化交流史的具体把握。另外,考察某一个越南古代文学作品的汉文化内涵,阐明它接受中国影响之所在,肯定它在越南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都是有学术意义的。
其他文献
基于动力显示有限元软件eta/Dynaform,对尾门内板的拉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拉深中破裂和起皱缺陷产生的原因,也分析了仅通过改变拉深筋参数无法消除缺陷的原因。考虑到
本文试图对葛洪及其《抱朴子外篇》作比较全面的研究。全文共五部分,前两部分全面介绍葛洪的生平、著述与思想;后三部分集中论述《抱朴子外篇》的成书过程、思想倾向及文学成就
以PVDF压电薄膜为感应单元,研发出测量精冲压边圈和板料接触压应力的薄膜传感器,避免了以往两个研究的不足:由液压压力推算压边力,中间传递环节会使精度降低;以压边力进行研究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要深入体会先秦诸子之“道”,以求通达其间,就必须从认真阅读原典做起。读庄所得,各人不同;所论相似,而细微之处多相径庭
[目的]建立水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正己烷快速混合萃取,氮吹仪吹干,再用1ml正己烷定容,采用DB-1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器测定,外
本文主要采用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一种拼音方案设计和推行的理论框架为“纲”,以相关的具体史实为“目”,以某项史实形成机理的论述为重点,也就是说主要在回答“怎么样”,尤其是
期刊
本文在导论部分梳理“老年文学”的含义;第一章分析高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文化活动与理论研讨中的“老年文学”。日本的研究主体是文学研究者,他们从“老的主题”切入、以
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不仅表现在形式领域的创新和实验,也体现在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上。其小说中蕴含的“迷宫意识”就鲜明地展现了这一点。  所谓“迷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