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离层异常现象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震前电离层前兆异常已经被大量的统计研究结果和震例研究结果所证实,地震电离层前兆观测已经成为地震短临预测的有效手段之一。面对庞大的电离层数据,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力不从心,将数据挖掘方法引入到分析电离层电磁异常现象中来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论文结合法国DEMETER卫星数据,基于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了磁暴和大地震电离层前兆异常进行预测的方法,讨论不同参数条件对训练结果的影响,主要完成如下工作:针对卫星数据分布不均匀问题,应用时间换空间的概念,对DEMETER卫星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牺牲时间分辨率将一维时间序列数据转化为二维空间图像。这一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小数据样本集分布的不对称对神经网络训练结果的影响。通过均值、插值计算等方法实现去噪、平滑和填补缺失值;进而通过计算标准差、门限分割将原始数据转化为0-1图等操作凸显异常值。将预处理后的标准差以及标准差和值和门限分割后的二值图分别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考察数据样本对训练结果的影响。针对磁暴这一电离层较为常见和显著的电磁辐射现象,采用磁暴电离层异常数据样本,研究了不同分辨率条件下和不同的数据预处理方法获得的样本集,以及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参数对神经网络预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数据样本选择标准差和值,神经网络选择双隐层、变速率学习方法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时,磁暴的预测正确率可达到80%,有较优的预测结果。针对地震电离层扰动的复杂性,论文利用神经网络对未知模型的可预测性优势,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地震前兆预测方法,通过数据样本与地震准备区电离层异常数据的对应性分析,研究预测有无地震问题。并进一步运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BP)网络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分析电离层参数与地震的“关联程度”,两种网络得出了一致的结果: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与地震的“关联程度”要高于电子温度和离子温度这两个参数,这与一些权威文献震例研究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论文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也表明,在预测方面,RBF神经网络的准确率要高于BP神经网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无线连接信息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多,大量的终端与通信使得网络对频率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频谱合理使用与科学分配面临挑战。认知无线电能够
空间目标的监视受到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天基相控阵空间多目标定轨方法。将相控阵雷达安置于天基平台
中继节点的选择需要各个方面性能的折中,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功率分配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首先,论文介绍了基于AF多中继协作的传统模型
H.264/AVC作为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有较高压缩比。但与此同时,编码器的复杂度也急剧上升。使用FPGA实现的H.264编码,能够完成复杂度极高的高清视频实时编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
在电子商务为越来越多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它的结构也越发复杂。用户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然而海量信息的同时呈现,也让用户无法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推荐系统
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准确度的频谱感知可以更好的保护主用户免受干扰,而多用户合作可以大幅度改善频谱感知性能。合作网络采用最优融合准则可以获得最佳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频谱资源的供需矛盾在急剧恶化。认知无线电能够对现有的频谱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其中,频谱感知技术是指发现空闲频谱并感知主用户的再次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法制观念逐步加深,对个人身份识别的需求越来越广泛。鉴于传统身份识别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指横纹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物联网的应用也正在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也成为了全球经济腾飞的
2011年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探测器升空,但该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探测任务失败。2011年12月我国国务院发表《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研究火星探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