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方程的初步建立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97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髋部骨折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明确其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建立髋部骨折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方程,并检验该方程的预测效能,指导临床工作者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的428名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人员分别独立采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症、术前准备时间等基础资料;伤后24小时内DIC、肝肾功、电解质等检验结果;术前双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若发生数据不一致,由第三名研究人员查验原病历资料确认。去除严重缺项及不符合纳入标准要求的病例,共407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前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分为下肢静脉血栓组和非下肢静脉血栓组。将资料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得到单因素分析的危险因素;再使用SPSS26.0软件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到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图算出其最大有效截断值,通过危险系数建立预测方程。通过随机抽取病例组内样本带入方程计算,使用SPSS26.0分析其预测效能。
  结果:①下肢静脉血栓组与下肢非静脉血栓组中,患者年龄(P=0.004OR=1.02695%CI1.008~1.043),老年(年龄>80)(P=0.002OR=2.23495%CI1.343~3.715),骨折类型(P<0.05OR=0.27695%CI0.164~0.464),受伤至手术时间(P=0.016OR=1.06995%CI1.013~1.129);血色素(P<0.05OR=0.97295%CI0.960~0.984),AST(P=0.027OR=1.01595%CI1.002~1.029),白蛋白(P<0.05OR=0.88195%CI0.832~0.932),血清钙离子(P<0.05OR=0.02595%CI0.004~0.170),D-二聚体(P<0.05OR=1.07395%CI1.051~1.097)数值高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神经疾病(P=0.180OR=1.47895%CI0.835~2.615),合并肺部疾病(P=0.172OR=1.40495%CI0.863~2.28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骨折的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AST、D-二聚体为其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算的最佳截断值为: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5天,AST为32.5U/L,D-二聚体为10.8μg/ml。建立方程为:
  Y=-0.762X(骨折类型)+1.066X(受伤至手术时间)+0.797X(AST)+3.216X(D-二聚体)-3.532
  上诉方程各变量结果作用可通过标准化系数估计,-0.762X(骨折类型)(骨折类型:粗隆=0,股骨颈=1),1.066X(受伤至手术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6.5天=1,受伤至手术时间<6.5天=0),0.797X(AST)(AST>32.5U/L=1,AST<32.5U/L=0);3.216X(D-二聚体)(D-二聚体>10.8μg/ml=1,D-二聚体<10.8μg/ml=0),常量为-3.532。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引入因素变量有效果(χ2=163.946,P<0.001),模拟拟合优度通过检验(P=0.811>0.05),拟合良好,髋部骨折下肢静脉血栓预方程完成,软件显示其效能合格,预测不形成血栓的准确率为92.0%,形成血栓的准确率为63.8%,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5.5%。由方程组可得,术前入院D-二聚体大于10.8μg/ml为影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重要危险因素,其次为受伤至手术时间大于6.5天、AST大于32.5U/L、髋部骨折类型为粗隆骨折。
  结论:(1)本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大小,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血色素、AST,白蛋白、D-二聚体数值高低,血清钙离子浓度在下肢静脉血栓组与非下肢静脉血栓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为髋部骨折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前管理,纠正或减小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减少静脉血栓导致的不良后果。
  (2)通过多因素建立的方程:
  Y=-0.762X(骨折类型)+1.066X(受伤至手术时间)+0.797X(AST)+3.216X(D-二聚体)-3.532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方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较高,对于髋部骨折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重点观察,并予以相应的处理,有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节约医疗费用,提前预防由其引发的不良后果。本研究对髋部骨折术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预测方程的建立初步完成。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学位
报纸
学位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加巴喷丁联合术毕在切口内使用浸渍地塞米松和罗哌卡因的明胶海绵对短节段腰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行1-2个节段腰椎后路内固定+椎管减压手术的患者共计300例,随机分为六组,术前分别口服加巴喷丁或尼美舒利作为超前镇痛;关闭切口前在手术节段椎体的横突处放置浸渍地塞米松或罗哌卡因的明胶海绵;术后48h内各组均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目的:比较S1穿上终板螺钉、三皮质螺钉及双皮质螺钉的植入扭矩及观察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8年7月~2021年2月于本院采用腰骶段内固定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腰骶段退变性的患者70例,男33例,女37例,年龄55.13±4.62(46~62)岁,根据骶1螺钉植入不同分为三组分为①穿S1上终板固定组(A组,25例)、②双皮质固定组(B组,22例)、③三皮质固定组(C组,23例)。记录并比较三组
学位
期刊
目的:回顾性地对比术中使用我科自行研发和制作的宽面改良软组织拉钩,经最长肌和多裂肌肌肉间隙(Wiltse入路)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与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