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芯式脉动热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动热管因其优秀的工作适应性和当量导热性能等诸多优点被视为一种用来解决复杂受限空间内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的新型传热元件。然而,由于冷热端温差导致的饱和压差是推动脉动热管内工质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与传统毛细芯式热管相比,其工作均温性一直不够理想,并且驱动力单一造成的蒸发段补液能力有限也使得脉动热管的传热极限和重力适应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烧结式毛细芯引入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内壁面结构设计,从而为提升脉动热管壁面润湿性特别是蒸发段补液能力提供一个附加毛细驱动力,进而强化传统脉动热管的综合传热性能及重力适应性。基于此思路,本文研制了一种全新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并设计搭建了其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热负荷、管径及工作倾角(即重力作用)下该型脉动热管与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内工质流动与传热特性,重点论证了该型脉动热管在综合传热性能与重力适应性方面的优势。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为实现对拟研制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的有效对比验证,研制了具有不同管径的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内径分别为2mm、3mm和4mm),采用丙酮作为工质,充液率为55%,实验观测研究了不同热负荷及不同工作倾角下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内气液两相流动行为、启动性能(启动温度和最小启动功率)、均温性以及准稳态传热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热负荷的增加,无芯式脉动热管首先会经历未启动(S)和间歇脉动(S&P)两种状态。紧接着经由持续脉动(P)和脉动伴随循环(P&C)状态,或是经由停滞伴随脉动伴随循环(S&P&C)状态。最终进入到最佳传热模式对应的循环(C)状态。在相同热负荷范围内,管径越小,无芯式脉动热管越容易进入C状态或接近C状态。然而,仅内径为2mm的小管径无芯式脉动热管在实验中能够进入到 C 状态。不同管径的无芯式脉动热管在工作倾角为0°时均无法运行。随着工作倾角减小,不同管径的无芯式脉动热管进入到各个运行状态对应的最小热负荷均增大,对工作倾角敏感,并且内径为3mm 的中等管径无芯式脉动热管的敏感性最高。管径越小,无芯式脉动热管进入到各个状态对应的最小热负荷越低。内径为2mm的小管径无芯式脉动热管的启动性能对工作倾角不敏感,内径为 3mm 和 4mm 的较大管径无芯式脉动热管的启动性能对工作倾角敏感。工作倾角较大时,管径越小,启动性能越优;工作倾角较小时,管径越大,启动性能越优。无芯式脉动热管的均温性随热负荷的增大呈现出先改善后变差的变化趋势,并且随工作倾角的减小而变差,随管径的增大而变差。无芯式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随热负荷的增大而增强,随工作倾角的减小而减弱,对工作倾角敏感,且对工作倾角的敏感性随管径的增大而先增强后减弱。
  (2)研制了不同管径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内径分别为3.5mm、4.5mm和5.5mm),设计并搭建了毛细芯毛细驱动性能非接触式红外测试平台,对比研究了不同管径下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和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管体样件内壁面逆重力毛细抽吸提升工质液面高度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铜制材料自身的亲水属性,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和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管体样件内壁面都具有逆重力毛细抽吸提升工质液面的能力,但由于管体内壁多孔结构毛细芯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其毛细抽吸提升能力明显高于无芯式管体(约2-4倍),进而可以为提升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壁面的润湿性特别是蒸发段补液能力提供有效辅助。
  (3)研制了不同管径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内径分别为3.5mm、4.5mm和5.5mm),采用丙酮作为工质,充液率为 55%,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热负荷和工作倾角下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内气液两相流动行为、启动性能(启动温度和最小启动功率)、均温性以及准稳态传热性能等并将其与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相比,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具有相同种类的工质运行状态,并且也会随热负荷的增加,产生由未启动(S)状态向循环(C)状态的转变,并且在相同热负荷范围内,管径越小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也越容易进入到C状态。但相较于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相同热负荷范围内能够进入到C状态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管径范围有所扩大。特别是,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综合传热性能及重力适应性更优:不同管径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在工作倾角为 0°时均能运行,且随着工作倾角减小,内径为3.5mm和4.5mm的中小管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进入到各个状态对应的最小热负荷减小,工作倾角的减小反而有利于运行状态向循环(C)状态演变;内径为5.5mm的大管径毛细芯式脉动热管进入到各个状态对应的最小热负荷对工作倾角不敏感;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管内更容易形成循环流动;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的启动性能和传热性能对工作倾角敏感度较小。此外,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的均温性随热负荷的增加也呈现出先改善后变差的变化趋势,但随着工作倾角的减小和热负荷的增大,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的均温性相比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的优势逐渐显现并扩大,即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相比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优势明显,且随热负荷的增大和工作倾角的减小,优势不断扩大。除0°工作倾角以外,毛细芯式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相比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平均提升了约35.1%。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分析二十世纪初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案例,希望对于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史,尤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于深刻、理性、力求真实的认识这一段历史有所裨益。  1900年,由日本外务省资助,日本东亚同文会在中国南京创设东亚同文书院,旋即因为义和团运动迁往上海,后升格为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东亚同文书院作为两个间谍机构之一被勒令关闭,部分教师回到日本,在爱知县丰桥市创立爱知大学。  
学位
曾子是孔门著名的弟子,他是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曾子继承孔子孝道思想以及春秋以前的孝观念,结合自己的孝道实践,完善了孝道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的写作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了曾子孝道研究的选题意义、曾子孝道研究可依据的重要资料,并对以往曾子孝道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梳理。在先秦儒学史上,曾子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成为联结孔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曾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后来的思
学位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一组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的病毒引起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发病及血管病变与病毒对全身合组织脏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有关.该实验用中国HFRS病毒家鼠形代表株R 株(致病弱),感染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等技术,对受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细胞代谢、功能等方面的
该文利用超滤法有效地对啤酒酵母自溶液中蛋白质和核酸进行了分离,并对滤出液和截留液中的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超滤法不仅简便、高效和经济,而且它在对酵母自溶液中蛋白质、核酸和其它有效成分及营养性的保护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分离方法.该研究首次将啤酒酵母细胞壁混合物用于药物辅料,该物质能明显提高药物的溶出度,不仅为提高药效,研究药代动力学,开发新的药用辅料
学位
学位
等速万向节总成作为底盘传动系统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其总成结构动力学性能对整车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偏转角度、驱动力矩和激励载荷方向对RF-TJ型和RF-AAR型等速万向节总成动力学特性和结构噪声的影响规律,通过不同工况下声压云图分析,揭示了等速万向节总成结构噪声的主要噪声来源,从而为降低等速万向节总成结构噪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燃用生物质可实现CO2负排放,是一种极具前途的CCS技术。增压富氧燃烧技术作为第二代富氧燃烧技术,通过将燃烧设备置于压力下运行有效的提高了系统效率。随着压力和气氛的改变,必然对生物质在流化床内的燃烧特性产生影响。而流化床内燃料颗粒的燃烧过程是和颗粒的运动行为紧密耦合的。因此,将颗粒运动过程与燃烧过程相结合并分析各参数对颗粒运动和燃烧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质颗粒在炉内的燃烧反应
学位
微乳液是一种连续相中离散大量互不相溶离散微小液滴所形成的多相体系,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材料等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液滴通常会在周围连续相外流场的作用下被动地出现位移、形变、破碎等一系列复杂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而影响到相关工艺效率与质量控制。因此,如何实现微乳液体系中液滴动力学行为的精确、灵活操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将电场主动控制施加于常规流场操控液滴过程,能够为实现
学位
生物质储量大、可再生,通过气化方式制备合成气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链气化技术采用载氧体为气化过程供氧,避免了传统气化方式中纯氧制备过程的高耗能、高成本问题,同时载氧体的多样性也为燃料的高效转化、焦油的高效重整提供了可能。铁酸钙载氧体是一种新型的 Fe-Ca 复合载氧体,兼具了铁基和钙基载氧体的优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考虑到未来化学链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趋势,本文利用预熔型炼钢造渣剂制备
学位
随着国家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不断提高,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已势在必行。旋转喷雾干燥塔蒸发技术具有投资运行成本低、水质适应性强等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本文利用脱硫废水雾化性能测试系统与模拟烟气旋转喷雾蒸发系统,研究了脱硫废水的雾化特性与脱硫废水的旋转喷雾蒸发特性及其氯元素在气固相的迁移转化规律。  基于搭建的脱硫废水雾化性能测试系统,借助PDA对不同物性的脱硫废水雾化粒径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