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Cu,Hf)纳米晶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磁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o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基纳米晶合金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低矫顽力(Hc)、高磁导率、低铁损等软磁特性,已作为铁心材料在高频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等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高Bs纳米晶合金前驱体的非晶形成能力低、热稳定性不高,导致其工艺性差。在维持纳米晶合金高Bs的同时改善其工艺性,对纳米晶合金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e-B二元合金发展出的Fe-B-Cu和Fe-B-ETM(ETM=Nb,Zr,Hf)三元系纳米晶合金由于兼具高的Bs和良好的软磁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Fe-B-Cu纳米晶合金对热处理工艺敏感,Fe-B-ETM纳米晶合金前驱体条带易发生表面晶化,增加了工况下的制备难度。微合金化是调控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结晶化行为的有效手段,其有望在维持上述三元系纳米晶合金高Bs的同时调控其软磁性和工艺性。目前关于合金元素种类及添加量与其前驱体结构的关系,及其对结晶化组织结构、磁性能和工艺性的影响尚不明确,相关影响机制也有待阐明,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为高Bs纳米晶合金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技术支撑。本文系统调查了Fe-B-Cu合金的成分与急冷结构、结晶化组织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关系,研究了前过渡族元素(ETM=Zr、Nb、Mo、Hf、Ta、W)添加对Fe-B-Cu合金热处理前后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成分和条带厚度与合金急冷结构及其与纳米晶结构和磁性能的关联。研究了Fe-B-Hf合金的成分与急冷结构、纳米晶结构和磁性能的关系,调查了合金元素(P、Zr、Y和Cu)添加对该合金的表面晶化行为、纳米晶组织结构均匀性和磁性能的影响。基于合金结晶化行为解析和微观组织结构表征,阐明了纳米晶合金结构细化及软磁性改善的机制,揭示了合金元素添加抑制条带表面晶化的机理。(1)Fe-B-Cu急冷合金在13–14 at.%B、1.0 at.%Cu及15–18 at.%B、1.0–1.3 at.%Cu成分范围形成完全非晶态结构,经低升温速率(Hr)热处理后,析出的α-Fe的平均晶粒尺寸(Dα-Fe)为27.2–43.5 nm,合金Hc为71.6–410.3 A/m;在13–17 at.%B、1.7 at.%Cu以及16–17 at.%B、2.0 at.%Cu成分范围急冷合金析出高数密度(Nd)α-Fe纳米颗粒,经低Hr热处理可形成微细的纳米晶组织结构并获得优异软磁性能,其中16 at.%B且1.7 at.%Cu合金的Dα-Fe和Hc可分别低至16.2 nm和14.3 A/m,Bs可高达1.82 T。晶化过程中高Nd的预存纳米颗粒间强烈的竞争生长从而抑制晶粒的不均衡长大,是高B高Cu量Fe-B-Cu合金形成细微、均匀的纳米晶组织结构的主要原因。(2)在非晶态的Fe86B13Cu1合金中添加ETM可细化其结晶化组织结构,提高软磁性,拓宽热处理温度窗口(ΔToa),其效果在ETM≥5 at.%时尤为显著,其中添加Zr、Nb、Hf和Ta元素的改善效果明显,这主要是由于5 at.%ETM显著提高合金的晶化激活能从而抑制α-Fe晶粒生长的结果。在含高Nd预存α-Fe颗粒的Fe85.3B13Cu1.7合金中仅需添加2 at.%的ETM元素就能起到细化晶粒、提高软磁性和ΔToa的效果。其中添加2 at.%的原子半径适中的Nb、Mo、Ta和W可明显降低急冷合金中预存颗粒的尺寸并维持其高Nd,经热处理后,合金的Dα-Fe和Hc分别从18.1 nm和32.6 A/m降低到16 nm和10 A/m左右,在1 k Hz下的有效磁导率(μe@1k Hz)可从5400提高到15000,ΔToa由30 K拓宽至90 K,且Bs仍高达1.75–1.78 T。Fe83.3B13Cu1.7ETM2合金微细纳米晶组织结构的形成主要源于预存α-Fe颗粒的竞争生长与ETM抑制原子扩散的协同作用。(3)发现改变条带厚度可调控Fe-B-Cu-Nb合金的前驱体结构,从而改善热处理后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和软磁性。当Fe82.3B13Cu1.7Nb3合金的条带厚度从15μm增加到23–32μm,急冷结构由完全非晶态转变为非晶基体中弥散分布高Nd的α-Fe纳米颗粒的复相结构。热处理后,厚度为23和32μm条带获得了细化的纳米晶组织结构和优异的软磁性能,其中23μm厚条带的纳米晶组织结构更加均匀,软磁性能较好,其Dα-Fe、Hc、μe@1k Hz和ΔToa分别为15.8 nm、9.6 A/m、15000和120 K,明显优于厚度为15μm条带的31.4 nm、93.2 A/m、1700和90 K。揭示了改变条带厚度通过调控其冷却速率诱发高Nd的α-Fe纳米颗粒析出,从而促使合金形成均匀微细纳米晶组织结构的机制。(4)发现适量P置换B或Zr置换Hf可提高Fe-B-Hf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抑制表面晶化,改善热处理后合金的结构和软磁性能。0.1–0.2 at.%Y掺杂可降低合金氧杂质含量,而增强其非晶形成能力并抑制表面晶化,进而提高其结晶化组织结构均匀性,降低合金Hc。微量Cu元素的添加则通过增加异质形核质点抑制Fe-B-Hf合金条带表面粗大织构α-Fe晶粒的析出,并能细化纳米晶合金的组织结构,改善其软磁性。Fe-B-Hf-Cu纳米晶合金在1 at.%Cu、4–9 at.%B、4–6 at.%Hf的Dα-Fe和Hc可分别达到11.5 nm和5.7 A/m,Bs可至1.76T。
其他文献
拥有修复破坏损伤能力的自愈水凝胶,可延长材料寿命,降低修复和更换成本,广泛应用于软组织修复和生物组织替代等领域。力学性能和自愈性能是自愈水凝胶的两个基本性能,但为了获得高自愈率,经常需要牺牲其力学强度。因此,目前已报道的自愈水凝胶的抗拉强度都比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多酚化合物(多巴胺、单宁酸)中酚羟基团的高活性特征,通过酚羟基与高分子链之间形成氢键、静电作用,研发了高自愈率、高强度、生物相容
学位
在全球性严重缺水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205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DSS)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异性能,逐渐成为热法海水淡化核心设备的重要材料。低温多效海水淡化(Low-temperature multi-effect desalination,LT-MED)蒸发器内部处于高温、高盐度、负压、低溶解氧含量以及溶液沸腾的复杂
学位
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及稳定可靠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固体制冷技术。磁制冷技术的核心是磁制冷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探索具有优异磁热性能的磁制冷材料,将有助于推动磁制冷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液氦、液氢、液氮、液氧在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工业生产及军事国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储存和运输它们,气体的液化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气体液化可通过磁制冷技术来实现。因
学位
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领域。但商业化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较低(372 mAh g-1),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子产品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储锂性能更优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属磷化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极化以及较低的储锂电压平台,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但大部分金属磷化物电子导电性较差,且体积膨胀严重,容易导致活性材料聚集、粉化以及从集流
学位
汉语基督教赞美诗与希腊文、拉丁文、德文、英文等语言版本相比独具表达特色和重点,深刻反映了西方赞美诗在汉语语境中与中国歌咏传统的对话与互动及本土化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价值。自马礼逊来华起,一首首诗歌的问世,正是一件件用音乐与文学书写的历史性事件,也是传教士从音声层面来理解和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重要策略。这当中,又以赞美诗其特殊的呈现形式——赞美诗集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因为其具有可视性、可表现性、
学位
培养料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础,决定栽培产量与品质。双孢蘑菇、姬松茸、草菇等通常采用发酵培养料栽培,研究培养料发酵过程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对培养料发酵技术改进、原材料选择调整、培养料配方优化等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查阅文献,系统阐述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 H和电导率等的变化,培养料中有机质、总氮、碳氮比的营养变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物质变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
期刊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通常出现在现代飞机垂尾、安定面和机翼等重要部位。在飞机服役机动过程中,承受来自气流的压缩、剪切和热载荷耦合作用易发生屈曲,而且在承载的不同阶段便会显出不同的屈曲模态。此外,低速冲击经常会由于服役过程中受外来物的低速冲击的作用在面板中产生微小的永久压痕,同时冲击部位下方壁板损伤使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下降。特别是长期飞行服役后这些典型部件不可避免出现疲劳和损伤,含局部损伤的复合材料加筋
学位
大气压纳秒脉冲沿面介质阻挡放电能够产生均匀性好、电子能量高的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大气压纳秒脉冲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发展过程、时空分布特性、能量弛豫过程等仍需深入探讨,放电等离子体重整CH4/CO2微观反应机理、能量传递与耗散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管式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并将其扩展为阵列式大面积放电,在大气压空气、氮气环境下激励产生了稳定的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了
学位
在势流理论框架下,表面重力波可看作是一个保守的能量色散系统,共振机制导致各基波之间的能量传递,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动态物理现象,如调制不稳定性,频率下移等现象。然而共振作用却在表面重力波的解析理论中造成零除问题,而利用传统的摄动理论很难处理这个数学上的奇异问题。针对此零除问题,本文在表面重力波系统的哈密顿形式下,首先利用正则变换分离了系统中的自由模态和束缚模态,然后剔除致使系统动态演化的共振项,仅保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