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油田曾岔油区三叠系油藏精细描述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为指导,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试油等资料,研究了吴起油田曾岔油区三叠系小层对比及砂体的分布、构造特征、沉积微相、储层物性、油藏特征等。分析认为:在三叠系,研究区河道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砂体非常发育,砂岩厚度大,横向延伸较远,这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延10油层组主要为辨状河相河道砂体沉积,总体上具有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高的特点。长4+5、长6、长9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储集层主要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极少量中砂岩及粗砂岩,总体表现为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的特点。延10-长9油组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占总孔隙类型的3.9%;其次为粒内孔、铸模孔、长石溶孔。各类孔隙所占的总面孔率平均值为6.4%。研究区延10、长4+5、长6、长9油层组储层主要为小孔微细喉型储层。主要为一套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本区储层的主要因素。延10、长4+5、长6、长9油藏属岩性油藏,油藏驱动类型以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动为主。按照《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要求,研究区延10、长4+5、长6、长9段储层共估算石油探明地质储量7526.26x104t。
其他文献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与石墨烯交叠复合在一起,此结构能有效地提
以葡萄糖为碳源,分别制备了不同含碳量的TiO2-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等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水溶液中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对复合材料
针对当前薄层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物理实验模拟出发,研究该类油藏的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机理,重点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压敏效应对薄层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
在底水油藏的开发中,进行常规水力压裂时有可能压穿底水层,引起水窜,因此,需要对压裂裂缝高度进行控制。在水力压裂缝高控制的多种方法中,人工隔层控缝高技术效果较好,且应用
大王北油田大37块为一个多薄层、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表现出储层连通性差、注采井距大、层间动用差异大、油藏采收率较低的矛盾。因此研究下步挖潜方向,对于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
伊通地堑是一个受剪切走滑控制的走滑-伸展盆地。盆地经历了早期右旋张剪、晚期左旋压剪的演化过程。沉积体系多且复杂,以扇三角洲、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具近物
为适应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定向井、水平井举升工艺及油田”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需要,针对低产井采用常规举升设备存在能耗高、系统效率低、杆管偏磨严重、检泵周期短的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方向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成为保证高含水期油田稳产的一项关键工作。孤岛油
本论文结合孤岛油田地质背景,对油田套损井的损坏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典型套损井段开展了实测研究,利用分析数据应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定量研究了在不同油层厚度
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套管破损程度越来越严重,小通径套损井逐年增多,为了油田的整体开发,对一部分通道打不开、断口以下落物无法全部捞出的小通径错断套损井进行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