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f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ACLF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例,筛选治疗过程中从未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病例21例为对照组,筛选其中全程依据中医辩证论治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病例44例为治疗组,对照组为入院后给予西医常规的营养支持、保肝降酶、退黄、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对症支持治疗等基础治疗方法,以及行人工肝治疗,治疗组为常规基础治疗方案上依据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中医药治疗。2、记录患者入院后首次进行实验室检查时的相关指标为基线指标(即为治疗前相关指标),分别记录患者入院后第2、4、8、12周的相关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凝血功能指标(PTA)、与血常规有关的相关指标(WBC、NLR、PLT)、肾功能指标(Cr、Na)、中医症候积分、计算MELD评分等,分别对治疗后两组间的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1)在临床治疗后第8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死亡率为15.9%,单纯西医治疗组死亡率为47.6%,在这一治疗时间点,对治疗组的患者死亡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首次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36%,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33.33%,两组的总治疗有效率进行了比较,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首次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组间的TBil水平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TBil水平下降的变化幅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之间TBil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治疗后第8周,中医药干预治疗组的PTA水平显著提高,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组PTA水平相对应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干预治疗ACLF,较单纯西医内科综合治疗,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4)临床治疗后第4周,两组ALT、AST均显著下降,治疗后两组的ALT、AST下降幅度的相关性比较,同期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两组间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经临床治疗后,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均下降,在治疗后第12周,两组间NLR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研究结果发现,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Cr水平均显著下降,在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Cr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两组间Cr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在接受治疗后第12周,两组患者Na均明显上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的第2周、第4周,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MELD评分显著下降,在对比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治疗组MELD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缓慢,两组间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8周)病死率,并且中医药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慢加性肝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组的ALT、AST、TBil、PTA、NLR、Cr、Na、MELD、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WBC和PLT水平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观察益气利水活血法治疗气虚水停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探索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拓宽BPH治疗更广阔的思路和途径,为临床一线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入选共计60例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男科门诊就诊,诊断为BPH且中医辨证属气虚水停血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学数理分析方法,对收集的263例中老年NAFLD患者四诊信息(包括舌脉)进行简化降维,客观地对纳入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根据证型分组,进一步探究各中医证型组间生化指标、人体学指标及脂肪肝Fibro Touch分度的差异,以验证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辨证分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NAFLD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以期为建立该疾病客观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目的:观察清郁消痞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科专家门诊,符合2016罗马Ⅳ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中医症候总积分、病程长短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观察过程中试验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七大数据库,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21年1月9日,以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
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柴胡调脂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及多参数评分系统(NFS评分)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客观地分析联合用药(柴胡调脂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NASH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疗效确切且安全的治疗药物。  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肝病科非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选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维普科技期刊(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等数据库,查找和收集近十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截止至
目的:1.查阅和整理与失眠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文献,挖掘出失眠中医药研究的研究主体、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等。2.通过观察失眠症(痰热扰神型)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对依据清痰宁神法总结出的经验方治疗失眠症(痰热扰神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有关临床评价,为缓解患者症状、推广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基于Gephi和Cite Space软件对近10年失眠的中医药文献进行挖掘,提取文献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简称GD)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及数量,并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比较,以及阐明新诊断肝郁型GD患者(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的肠道菌群特点。方法:搜集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就诊的新诊断的GD患者,我们根据诊断标准纳入15例GD患者组成试验(GD)组,并招募15例健康志愿者建立健
目的:肺结节(Lung nodules)一般认为是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LDCT的普及和空气污染的加重,以及整体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肺结节检出率日渐增加,尤其是肺微小结节,以往多为中老年人群,现阶段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目前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但临床上由于采集困难,大部分肺微小结节
学位
目的:观察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胃镜下溃疡愈合效果,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以及溃疡复发率,从而客观的评价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两种视角探讨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湖北省中医院叶松主任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活动期,中医辨证为胃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