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特征和气候对马尾松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的固碳能力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乡土造林树种,马尾松林是亚热带东部区主要经营的森林类型,不仅具有经济价值、防护效能以及美学功能,而且在维持生态系统碳氧平衡上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林分特征和气候下马尾松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的规律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在湖北、江西、湖南、广西4个不同气温和降水区域的不同密度(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不同林龄(幼林龄、中林龄、成熟林)马尾松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调查测定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林分特征和气候因子对马尾松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林的经营与碳汇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中、低密度的马尾松林总碳储量均值分别为162.13 t/hm2、120.89t/hm2、144.97 t/hm2,表现出高密度林分碳储量最高、中密度林分碳储量最低。其中,高、中、低密度马尾松林乔木层的碳储量均值为65.96 t/hm2、62.62 t/hm2、57.75 t/hm2,灌木层碳储量均值为0.90 t/hm2、1.33 t/hm2、0.26 t/hm2,草本层碳储量均值为0.58 t/hm2、0.47 t/hm2、0.25 t/hm2,凋落物层碳储量均值为3.62 t/hm2、2.43 t/hm2、2.52 t/hm2,土壤层碳储量均值为91.07 t/hm2、54.04 t/hm2、84.19 t/hm2。同一层次不同密度马尾松林间碳储量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层(37.03t/hm2)>乔木层(8.21 t/hm2)>凋落物层(1.20 t/hm2)>灌木层(1.07 t/hm2)>草本层(0.33 t/hm2)。(2)不同密度马尾松林总碳储量只有中密度林分的总碳储量显著低于其他密度的林分。密度对总碳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层碳储量的差异上。密度对马尾松林灌木层、草本层、土壤层的碳储量存在显著性影响,而对马尾松林乔木层、凋落物层的碳储量无显著性影响。密度对马尾松叶的碳储量也有显著性影响,高密度的叶碳储量显著高于低密度,而密度对马尾松林干、枝、根碳储量无显著性影响。中密度的灌木层总碳储量及灌木层地上、地下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的林分,高密度的灌木层总碳储量及地上、地下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低密度。高密度的草本层总碳储量及地上、地下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的林分,中密度的草木层总碳储量及地上、地下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低密度。中密度的土壤总碳储量及上层土壤碳储量显著低于其他密度的林分,密度对土壤中层、下层碳储量不存在显著性影响。(3)马尾松成熟林、中林龄、幼林龄总碳储量均值分别为202.53 t/hm2、162.13t/hm2、101.61 t/hm2,表现出总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成熟林、中林龄、幼林龄的乔木层碳储量均值为118.31 t/hm2、65.96 t/hm2、31.36 t/hm2,灌木层碳储量均值为0.55 t/hm2、0.90 t/hm2、0.52 t/hm2,草本层碳储量均值为0.43t/hm2、0.21 t/hm2、0.14 t/hm2,凋落物层碳储量均值为0.81 t/hm2、3.74 t/hm2、2.65t/hm2,土壤碳储量均值为82.43 t/hm2、91.07 t/hm2、66.69 t/hm2。同一层次不同林龄马尾松林间碳储量变化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乔木层(86.95t/hm2)>土壤层(24.38 t/hm2)>凋落物层(2.93 t/hm2)>灌木层(0.47 t/hm2)>草本层(0.29 t/hm2)。(4)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熟林显著高于其他林龄的林分,中林龄显著高于幼林龄。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的碳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熟林的乔木层总碳储量及干、枝、叶、根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林龄的林分,中林龄的乔木层总碳储量及干、枝、叶、根碳储量显著高于幼林龄。中林龄的灌木层总碳储量及地上、地下部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分。中林龄的草本层碳储量总碳储量及地上部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分。中林龄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林龄的林分,幼林龄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显著高于成熟林。中林龄的土壤总碳储量及下层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分。(5)低、中、高年均温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均值分别为161.34 t/hm2、262.55t/hm2、238.76 t/hm2,表现出马尾松林总碳储量以中年均温区最高、低年均温区最低。其中,低、中、高年均温区马尾松林乔木层碳储量均值为75.87t/hm2、128.38t/hm2、155.39 t/hm2,灌木层碳储量均值为0.77 t/hm2、2.02 t/hm2、0.81 t/hm2,草本层碳储量均值为0.52 t/hm2、0.50 t/hm2、0.50 t/hm2,凋落物层碳储量均值为2.14t/hm2、4.44 t/hm2、1.71 t/hm2,土壤层碳储量均值为82.04 t/hm2、127.21t/hm2、80.35 t/hm2。同一层次不同年均温区马尾松林间碳储量变化幅度依次为乔木层(79.52t/hm2)>土壤层(46.86 t/hm2)>凋落物层(2.73 t/hm2)>灌木层(1.25t/hm2)>草本层(0.02 t/hm2)。(6)不同气温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年均温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显著低于中、高年均温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气温对马尾松林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碳储量存在显著性影响,而对马尾松林草本层碳储量无显著性影响。低年均温区的乔木层总碳储量显著低于其他年均温区的马尾松林。气温对马尾松树干、枝、叶、根的碳储量也有显著性影响。高年均温区的树干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年均温区的马尾松林,中年均温区的枝、根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年均温区的马尾松林,高年均温区的枝、根碳储量显著高于低年均温区,高年均温区的叶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年均温区的马尾松林,中年均温区的叶碳储量显著高于低年均温区。中年均温区的灌木层总碳储量及地上、地下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年均温区的马尾松林。中年均温区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年均温区的马尾松林。中年均温区的土壤总碳储量及下层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年均温区的马尾松林。(7)低、中、高年均降水量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均值分别为120.89 t/hm2、262.55 t/hm2、166.68 t/hm2,可见马尾松林总碳储量以中年均降水量区最高、低年均降水量区最低。低、中、高年均降水量区马尾松林乔木层碳储均值为62.62t/hm2、128.38 t/hm2、93.56 t/hm2,灌木层碳储量均值为1.33 t/hm2、2.02 t/hm2、0.74 t/hm2,草本层碳储量为0.47 t/hm2、0.50 t/hm2、0.60 t/hm2,凋落物层碳储量为2.43 t/hm2、4.44 t/hm2、4.37 t/hm2,土壤层碳储量均值为54.04 t/hm2、127.21t/hm2、67.41 t/hm2。同一层次不同年降水量区马尾松林间碳储量变化幅度依次为土壤层(73.17 t/hm2)>乔木层(65.76t/hm2)>凋落物层(2.01 t/hm2)>灌木层(1.28 t/hm2)>草本层(0.13 t/hm2)。(8)不同年均降水量区马尾松林之间的总碳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年降水量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显著低于中、高年均降水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中年降水量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显著高于高年均温区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不同年均降水量区马尾松林各层次、各器官的碳储量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年降水量区马尾松林的乔木层总碳储量显著低于中、高年均降水区马尾松林,中年降水量区马尾松林的乔木层总碳储量显著高于高年均温区马尾松林。中年降水量区枝和根的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降水处理的马尾松林,高年降水量区枝和根的碳储量显著高于中年降水区,低年降水量区树干的碳储量显著低于其他降水处理的马尾松林,中年降水量区叶的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降水处理的马尾松林。中年降水量区灌木总碳储量及地上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降水处理的马尾松林,低年降水量区灌木总碳储量及地上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高降水量的马尾松林。高年降水量区草本总碳储量及地下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降水处理的马尾松林。低年降水量区凋落物层碳储量显著低于其他降水处理的马尾松林。中年降水量区土壤总碳储量及上层、中层、下层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降水处理的马尾松林。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现状,整合梳理现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生态环保和农业农村监测领域的应用情况,提出构建智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院的经营管理和医疗服务过程中,引入了越来越多新品种、新材料的医用耗材,在给医院优化服务质量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逐年增加医用耗材费用的现实问题,采购环节作为医用耗材管理体系中的源头环节,能否构建起精细化管理模式直接关系着医院耗材整体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院服务质量。鉴于此,本文结合对目前我国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现状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医用耗材采购精细化
针对异构水文预报模型复用程度低、共享应用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水文模型服务化封装和组合方法,通过设计标准化服务描述、操作和部署等封装接口,完成对水文模型的数据-算法-模块-模型多粒度拆分与服务化封装,提高了模型资源的复用率,实现了面向业务应用需求驱动的模型动态配置技术。论文以栅格新安江模型为例进行模型服务化封装,并在屯溪流域进行了应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升算法和模块的灵活组配能力,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结合混合式教学和职业教育特征,构建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驱动-促成-再现-拓展四大环节分析其运行模式,并通过开展为期12周教学实践,采用语言测试、作品档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中高水平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是新时
目的:调查人际关系、生活满意度、生命意义感和抑郁的关系,深入分析人际关系影响抑郁的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739名大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轻度以上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2.37%;(2)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总分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01),生活满意度和生命意义感总分分别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1=-0.22,r2=-0.44,P<0.001);(3)大学
音乐是小学教学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堂也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观察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部分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无法获得艺术的熏陶。小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于课堂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口风琴为例,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
引言近年来,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点对多点实时交互式的教学方式风靡全国,经历特殊时期直播教学的英语教师,需主动适应当下时代发展趋势,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形式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小学学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混合式学习及教学原则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习方法,即传统的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相融合。"互联网+教育"逐步深入,其概念也逐渐向教学属性倾斜。混合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深度学习理念也被得到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不再将注意力放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上,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其专业的学科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深度学习思想。初中的物理学科涉及的概念较为复杂,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其中融入深度学习理念有助于其在学习物理初期便树立正确的学科思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深度学习
期刊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大量移动终端设备的涌现,理解并准确预测移动目标轨迹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基于位置服务的智能交通应用的质量和水平。主要从数据驱动和行为驱动的角度对移动目标轨迹预测方法进行综述,首先对概率统计、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混合建模等数据驱动方法进行比较;其次对动力学建模和目标意图识别等行为驱动方法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然后分别对目标轨迹重建、目标异常行为识别和导航路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