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交配基因型研究及白灵菇杂交育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生物学物种的分类作为依据,研究了菌物中心收集的部分侧耳栽培种的极性和杂交亲和性,并以此进行归类,重点进行了白灵菇杂交亲本的筛选。从分子水平验证杂合子的遗传信息分别来自于双亲,分析了杂合子的生长特性、酶活性。最后讨论了白灵菇品种改良的评价模式。 1、明确菌种的分类是进行平菇研究和应用的基础,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菌科登记的管理制度,平菇的命名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以交配基因型的亲和性为基准对37个菌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可以分为8类:平茹、凤尾菇、麒麟菇、长柄侧耳、红平菇、杂交17、中蔬98、PL新侬1#。结合凤尾菇类的子实体特征推测8个菌株可能是同一菌种或同一菌种的不同变种。 2、利用分类结果,筛选能和白灵菇、香菇进行交配的基因型,进行杂交育科的探讨,试图筛选出生产周期相对较短、品质优良的新菌株。结果显示供试菌株中都不能和香菇进行交配,而只有凤尾菇类可以和白灵菇形成锁状联合。从而确定以台湾小平菇的单孢(A2B2)和白灵菇单孢(A1B2)作为杂交亲本进行探索品种改良的体系。 3、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初步验证了杂合子遗传信息部分分别米自两亲本,并且接近于台湾小平菇。分析了杂合子在不同的PH、温度、光照条件下和亲本之间的生长差异,比较了杂合子和亲本之间的部分酶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杂合子表现出杂种优势,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酶活性均高于白灵菇亲本。 4、分别从酶活性和形成原基以及出菇角度探讨了杂合子的评价模式,初步认为正常菌株中,CMC酶活性高、则出菇早、产量高;反之亦然。
其他文献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上,观察了银杏叶总黄酮(TFG)对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迟慢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的影响;并通过应用相应的受体阻滞剂、低Ca2+/高Mg2+、低Na~+等Krebs液灌流,分析并探讨TFG影响IMG细胞ls-EPSP的可能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 IMG细胞一般电生理学特性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静息电位(RP)为(-5
植物对重力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重力感受、信号转导和不对称生长反应。迄今人们在植物拟南芥、西红柿和玉米等物种中定位、克隆了一些与向重力性相关的基因,对植物向重力性机制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本项目为研究植物向重力性机制,用籼稻品种9311(Oryza sativa L.indica,cv.9311),经0.15% EMS诱变,获得一株茎杆匍匐于地面生长的突变体,命名为茎向重力性反应突变体。以此为
Betatrophin是一种新陈代谢调节因子,又被称为肝癌基因相关蛋白TD26、肝及脂肪细胞再喂诱导因子RIFL、蛋白酶抑制因子Lipasin、以及血管紧张素样蛋白ANGPTL8等。Betatrophin是
研究目的:  肿瘤免疫疗法已逐渐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疗法,其中TLR激动剂因其具有强有力的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潜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多个TLR的同
大约三四年前,在东海大学美术研究所的入学考试中,郭羲带了一批古典风格的工笔花鸟画前来口试,报考胶彩创作组,口试委员们觉得郭羲的工笔画技巧佳,作画态度认真踏实,是个可造
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追求高产的同时也要注意茎倒伏问题的日益突出。因此,深入研究高产品种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对实现小麦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荧光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技术,对小偃54、8602和小偃81三个不同小麦品种茎秆的形态、解剖特征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鲫鱼PKP基因(CaPKR-like)是鱼类第一个、也是非哺乳类脊椎动物第一个报道的PKR同源物。该基因编码的蛋白 N-端没有典型的dsRBM区域,取而代之的是两个 Z-DNA 结合区域(Zαl和Z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