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科规范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当代艺术“泯灭艺术与非艺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界限”的观念,在推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泛娱乐化”的同时,也对作为学科的绘画艺术形成强烈的冲击,一度导致绘画的失范并引起“绘画死亡”的惊呼。中国画也是绘画学科中的一大体系,因此,前车之覆辙,理应引起我们的警惕,以史为鉴,检讨中国画学科规范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确立、演变及其利弊得失,这对于中国画在今天和以后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当代艺术冲击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和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这一绘画学科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历代中国画的作品、画论等文献资料,运用实践美术史学的方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并提出中国画学科规范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第一章界定“中国画学科规范”的概念。首先从“绘画死亡”的话题,包括二十世纪下半叶现代水墨、当代艺术等中国艺术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提出“规范是学科存在的基本前提”。其次,从“绘画之所以是绘画而不是其它”的本质出发来认识绘画包括中国画的规范。绘画的学科规范,就是以笔、刀、墨、颜料等工具在平面上塑造视觉形象为核心。这一规范的确立,虽是人为的主观规定,但它是由绘画实现其功能的特殊方式的客观存在所决定的。任何艺术都有认识、教化、审美三大功能,不同的艺术依据其不同的被认识的方式分别或综合实现这三大功能而各有不同的规范,任何人为的主观规定都不可能撇开学科的客观存在而作出。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平面上的形象塑造为其它所不可取代地成为作为绘画学科的本质规范,至于同为视觉造型艺术的雕塑等虽也以形象塑造为核心,但由于它们塑造形象的手段、方式不同,所以区别于绘画。离开形象,认识功能固然无法实现,教化功能也难以实现;唯有审美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妨游离于形象的认识而获得实现,此时,绘画学科规范中的形象核心地位便被色彩或笔墨所取代,但形象本身不可能被抛弃,无非由“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写实”形象变为“离形写神,借物写心”的变形或意象乃至抽象。由此再界定“中国画学科规范”,也是以在平面上塑造视觉形象为核心,且是形象、笔墨和意境三者的统一。以形象为核心,规范了中国画作为中国“画”的性质得以明确它有别于书法、音乐、诗歌等艺术的特点;用笔墨塑造形象,由形象传达意境,规范了中国画作为“中国”画的特色,得以区别于油画、版画等的特点。这一规范的重点在“画之本法”。第二章论述三——十五世纪(魏晋至宋元)古典绘画规范的确立与完善。伴随着礼教的崩坏和人文的自觉,谢赫的“六法”从无到有地确立了中国画以形象为核心、笔墨服务于形象、意境出诸于形象的古典绘画规范,中国画在此际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由唐而宋,这一规范由人物画而至山水画、花鸟画,在实践和理论中得以全面的推行、贯彻、完善、发展,从大家、高手到普通的画工在创作中皆取得了普遍的成功。元代“书画同源”的提出和“以书入画”的实践,使笔墨在中国画尤其是山水、花竹画中的地位达到了普遍的提升,学科的规范由形象核心量变为形象和笔墨并为核心。第三章论述十六——十七世纪(明清之际)以形象为核心的古典绘画学科规范质变为以笔墨为核心,而形象为之服务,意境出诸于笔墨的文人画规范。这一规范的重点在于“画外功夫”,它的确立既有文人画家们不擅长造型却长于书法、诗文的主观原因,也有此际的绘画审美功能不妨游离于形象的认识而可以获得实现的客观原因。而即使在此际,以教化功能、尤其以认识功能为主的绘画创作,以其功能实现的方式离不开对形象的认识的制约性,仍不能抛弃造型的规范。文人画规范的确立虽然打破并拓展了中国画作为“画”的边界,尤其是后来的西画传入之后,它更标示了中国画作为“中国”画的民族特色,但却动摇了中国画作为中国“画”本质规范,模糊了中国画作为中国“画”的学科界限。它在使一些具有丰厚“画外功夫”的文人画家们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更使大批追随者的创作趋于“僵化”或“荒谬绝伦”(傅抱石语)。第四章主要论述二十世纪中国画学科规范的修复与异化。在西画的影响下,一大批画家对中国画学科规范实施了许多修复与改良措施,但是中国画毕竟与西画在所以塑造形象以及形象观念上的规范不同,所以没有能从根本上扭转文人画规范所导致的低迷局面,反而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由于受西方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现代水墨、当代艺术等活动,以一种新的艺术观更大规模地破坏了包括古典绘画和文人画在内的中国画的学科规范。第五章是对中国画学科规范的检讨:以形象为核心,笔墨服务于形象,通过精妙的笔墨塑造出优美的形象并传达出高雅的意境的古典绘画规范,作为常规,动员了画家们致力于塑造“以形象之优美论,则画高于生活;以笔墨之精妙论,则生活决不如画”的艺术。这一“绘画之所以是绘画”的本质规范是中国画创新的基本前提,但它又有束缚创新活力之弊,“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张彦远语)。为了解放创新的活力,需要打破规范的束缚,“无法而法,我用我法”(石涛语)。以笔墨为核心,形象服务于笔墨,意境出诸于笔墨的文人画规范的确立,作为变格动员了画家们致力于创造“以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董其昌语)的艺术。但打破规范的束缚并不等于颠覆、抛弃规范,一旦颠覆、抛弃了规范,抛弃了造型,便成了“格外不拘常法”、“非画之本法”(朱景玄语),“虽曰妙解,不见笔踪(用笔墨塑造形象),故不谓之画”(张彦远语),作为学科的绘画就不复存在,也即“死亡”,中西绘画概莫能外。“绘画死亡”的警钟,唤醒了我们对中国画学科规范的重新认识,中国画在今天和将来的科学发展,同样需要我们对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有一种科学的、辨证的认识:执常驭变,用变守常,而不是执常斥变,用变弃常,然后才可以常变相生,其用无穷。总之,今天的社会已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化多元化,艺术多元化,绘画亦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是否要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作为多元化中的主元,坚持形象塑造作为中国画学科的本质规范?把其它各元置于可以丰富主元文化,丰富本质规范而不是取代、颠覆、抛弃主元文化和本质规范的立场来认识?闻一多先生说:“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即使专制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好。”同样,规范、尤其是本质的规范,是学科存在的基本保证,我们需要创新,需要打破规范的束缚,但绝不是抛弃规范。
其他文献
旋压成形可旋制整体无缝回转体零件,具有变形条件好、产品性能优、尺寸公差小、材料利用率高、产品类别广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军工、民用等金属精密加工技术领域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IP化方向发展。多画面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正逐渐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保障人们平安、正常的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为主要特征的“山寨产品”充斥市场,其不仅对市场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影响业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演变成一个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的“
由于高速公路路线等级的提高,我国丘陵、山岭地区的桥梁和隧道数量逐渐增加,而且规模也在加大。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上桥梁和隧道连接工程的连接技术的研究还很不够,在桥隧连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公司业务、个金业务、国际业务、资金业务、托管业务等等。其中,作为经济资本占用少、综合回报率高、业务联动强的主营业务,国际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遭遇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了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地—磨盘山
分析了文献综述的学术意义、核心问题和常见误区。认为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研究,应揭示研究文献生发的逻辑历史生态,展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文献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实践知识是在教师教学实践中真正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这是一笔非常丰富且行之有效的资源,然而这些知识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现、梳理、分享和创造,教师实践
水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类对水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水安全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目前,
<正>万众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参与报道的记者数量创历史新高。在这些参加报道的中外记者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由6名小记者组成的报道团。这些小记者年龄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