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荷矿物表面碱金属离子吸附动力学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的吸附与交换能力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与土壤自净能力、土壤保肥能力、土壤侵蚀、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前人提出了众多描述土壤/黏土矿物界面离子交换吸附的模型,但大多都是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土壤中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机理,这是因为人们忽视了矿物颗粒的表面所带电荷在固/液界面附近形成的高达10~8V m-1的非对称强电场。近年来,有研究者在考虑固/液界面存在非均匀强电场的基础上,发现该电场可引起矿物表面氧原子和吸附态金属离子的外层nsnp轨道发生非对称杂化,并在界面产生新的作用力,包括非经典极化作用、极化诱导共价作用等,从而影响着土壤中的微观过程。此外自然界中土壤大多是永久电荷矿物和可变电荷矿物的共存体,而目前带电矿物颗粒表面的离子吸附机制研究主要依托于永久电荷矿物。因此,本研究在考虑非对称杂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可变电荷矿物表面碱金属离子(Li+、Na+、K+、Cs+)在不同p H值(p H=4,p H=6,p H=8)、不同电解质浓度条件下的吸附动力学,分析不同条件下可变电荷黏土矿物表面碱金属离子吸附作用产生的吸附力的类型及强度。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p H(p H4、p H6、p H8)条件下,Li+、Na+、Cs+在K+饱和的高岭石、高岭石-赤铁矿混合矿物表面的离子交换吸附过程均出现一级速率特征,表明Li+、Na+、Cs+三种离子在高岭石、高岭石-赤铁矿混合矿物表面的吸附都是在弱静电力作用下进行的。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各离子抵达吸附平衡的时间缩短,且离子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速率常数、平衡吸附量均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低电解质浓度(1×10-4 mol L-1和1×10-3mol L-1)条件下,三种离子平衡吸附量出现Cs+>Na+>Li+的趋势,Li+在K+-高岭石/赤铁矿混合矿物表面的平衡吸附量大于K+-高岭石表面,而Cs+在K+-高岭石/赤铁矿混合矿物表面的平衡吸附量小于K+-高岭石表面;在较高电解质浓度(1×10-2mol L-1)条件下,Li+、Na+、Cs+三种离子在高岭石颗粒表面的平衡吸附量大小的趋势出现Cs+>Li+>Na+。以上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电解质浓度和矿物的组成密切相关。(2)通过分析高岭石颗粒表面碱金属离子在扩散双电层实际所处位置(d值)发现,在低电解质浓度(1×10-4 mol L-1和1×10-3mol L-1)条件下,各离子d值大小呈现为d(Li+)>d(Na+)>d(Cs+);在较高电解质浓度(1×10-2mol L-1)条件下,碱金属离子更靠近矿物颗粒表面,即d值减小,各离子d值大小出现d(Li+)=d(Na+)>d(Cs+)。这是因为离子极化能力不同,使得各碱金属离子在扩散双电层中所处实际位置不同,最终导致不同条件下的高岭石颗粒表面电位不同。(3)基于非对称杂化理论,研究了碱金属离子在K+-高岭石及K+-高岭石/赤铁矿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发现,由于Li+、Na+、Cs+三种离子外层轨道的不同,因而在带电颗粒表面电场作用下,Li+的吸附能仅由静电作用能构成,Na+的吸附能由静电作用能和非经典极化作用能两部分构成,Cs+的吸附能由三部分构成,即静电作用能、非经典极化作用能及极化诱导共价作用能。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变化,不同离子的不同类型吸附能所占比例各不相同,且赤铁矿的加入,使碱金属离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能的改变呈现不同的趋势。(4)通过分析不同p H条件(p H4、p H6、p H8)对K+-高岭石及K+-高岭石/赤铁矿矿物颗粒表面碱金属离子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各体系离子平衡吸附量均随p 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不同p H条件也会影响碱金属离子在K+-高岭石及K+-高岭石/赤铁矿矿物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能,尤其是在的低电解质浓度(1×10-4mol L-1)条件下,随着p H升高,Li+和Na+在高岭石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能的绝对值均明显增大;此外,与p H4条件下相比,p H8条件下Na+与Cs+的非经典极化作用能的绝对值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Cs+的极化诱导共价吸附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他文献
用硅橡胶作载体,将剂量30 mg/kg的雌二醇(estradiol)埋植入人工养殖11龄、平均体重46.00 kg的雌性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背部肌肉内。埋植前及埋植后的第30、120、200天从尾部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和卵黄蛋白原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血糖含量无显著变化外,实验组鱼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
期刊
光电化学(PEC)生物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新的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凭借突出的分析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被广泛研究。光电化学过程是指光活性材料在合适的光激发下发生的光电化学作用,通过电荷的分离和转移实现光电转换,输出信号为电流强度。而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由于生物识别元件与被分析物之间的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化学电流使其具有显著的分析性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实现高效的PEC生物分析
学位
研究目的: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分别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患者及肾功能正常患者尿液进行检测,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
学位
好氧堆肥技术是处理禽畜粪便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能降低禽畜粪便中重金属的活性,同时生产优质有机肥料,而施用有机肥种植作物,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缓解土地长期耕作带来的贫瘠问题;因此,对禽畜粪便的好氧堆肥产品进行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禽畜粪便量大、难处理、易产生二次污染,以及传统好氧堆肥微生物活性低、发酵缓慢、腐熟度低、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等问题亟需解决;而不同添加剂对好氧堆肥过程
学位
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体环境系统中,在污染物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研究工作表明,DOM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导致其结构组成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汞(Hg)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有机形态如甲基汞(MeHg)因其极强的神经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的物化特性,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DOM是调控Hg时空分布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因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DOM
学位
当前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体现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以及国家对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的倡导。大量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已逐步转为有机农业生产,鸡蛋生产也不例外。有机蛋鸡的饲养需满足严格的有机畜禽养殖规定,相比于以商业饲料为主生产的普通鸡蛋,有机鸡蛋因为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更高的生产成本所以市场上的售价也更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鸡蛋虽然均通过了严格的有机食品认证程序,但仅凭有机食品认证标识依旧不
学位
在党的二十大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承载着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基于“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及六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素材,可以发现制度创新的典型探索紧紧围绕着“融入群众生活”的主线展开,并具体呈现为从强化村级党建到搭设制度通道再到发起群众动员的发展脉络。“融入群众生活”提升了制度创新的情境适应性与治理有效性,也凸显了群众生活秩序
期刊
近年来,系统性农药因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广泛应用于农业活动中,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系统性农药在环境和环境介质中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并论证了系统性农药的潜在环境风险,因此,对于环境中系统性农药残留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病虫害侵袭,保证作物品质,大多数开花作物需接受农药处理。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对于植物花粉和花蜜的广泛采集活动,是蜜蜂作为近场实验生物监测模型的基础。以往的研
学位
本论文以氧化锌(ZnO)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水热法和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了不同暴露晶面、不同形貌特征的ZnO纳米粉末材料和具有球状颗粒的ZnO电极。以空气中NO污染物和废水中环丙沙星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ZnO对两者的氧化去除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光催化氧化是减少空气中NO污染物的重要途径,半导体氧化物的晶面工程可以提高光催化效率。使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暴露晶面的ZnO纳米颗
学位
汞(Hg),一种具有高毒性的全球性污染物,以无机和有机多种形态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各形态汞的环境行为和毒性存在较大差异,其形态转化势必会影响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毒性。其中,水体汞还原是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过程一方面可限制水体甲基汞的产率,减少甲基汞的富集;另一方面可推动水体零价汞的释放,促进零价汞的全球循环。而水体汞还原主要在光诱导下发生,多种环境参数如光照强度、溶解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