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因其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学术界通常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本文主要针对感知层和应用层进行设计来实现设备安全保障系统。而传输层主要采用传统的通信网络。本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射频识别系统(RFID)、主控制器和数据处理平台。在感知层,运用RFID技术实时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对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格式合法性和数据完整性校验,并对数据做初步的逻辑处理。RFID系统包括读写器和有源电子标签,其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采用CSMA/CD协议进行通信。针对特定的应用环境对CSMA/CD防碰撞算法进行仿真,最终编程实现该算法。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硬件电路的核心是CC1110芯片。在网络层运用传统的通信网络将数据传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对读写器上传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平台,为以后的应用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主控制器作用一方面是汇聚多个读写器上传的标签信息。另一方面是屏蔽读写器上传数据的不一致性。在应用层,运用Spark实时流式计算,来分析海量的数据,并将分析后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以B/S的形式呈现数据信息,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不在本地的设备信息。数据处理平台由Spark、MongoDB和Tomcat组成。Spark用于实时统计标签的状态;MongoDB用于存储标签的状态信息;Tomcat是web中间件用于处理用户的Web请求,并把标签的状态信息返回给用户浏览器。针对本文所搭建的物联网平台,性能稳定、实时性高、误报率低,显示出了良好的实用性。本系统虽然针对安保应用场景所设计,但是通过相应的改进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环境监测、农作物监测等领域。
其他文献
传统数据中心内电交换网络由于存在通信带宽、交换容量和端口规模扩展困难,网络时延较大,能耗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数据中心性能提升的瓶颈。光传输与交换技术,具有大带宽、低
在移动信息时代,人们对数据业务有更多的需求。这一趋势促使未来通信系统向着提升系统容量的方向改进。传统以基站为中心的组网方式在容量的提升上遇到阻力。然而未来业务本
近年来,随着无线用户数目的增长以及通信需求的提高,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稀缺,认知无线电网络作为提高无线频谱资源利用率、缓解频谱供需矛盾的新兴技术,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在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和协议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各种应用层协议不断出现,为了确保不同协议间的正确通信能力,有必要对这些应用层协议的一致性进行测试,同时
团队形成问题主要研究的是在一个候选专家集合中寻找一组专家,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以一种高效合作的方式完成某个给定项目或任务。经过近20年的研究,该问题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演变
随着femtocell的大量部署,femtocell与macrocell形成的异构网络遭受的干扰复杂多变,用户对网络的QoS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抑制femtocell网络带来的干扰,保证用户时延、最低数
干扰协调算法作为解决干扰网络干扰的重要手段,随着通信网络用户数量增加,在导致干扰增加的同时也让频谱资源越来越珍贵。因此,研究干扰协调算法的同时考虑频率资源利用率的
宏蜂窝网络与small cell网络组成了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技术是目前解决异构无线网络面临问题的主要技术。然而由于small cell具有覆盖范围小以及数目众多等特性,因此常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飞速发展,语音视频、手机游戏、高清直播等业务在丰富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信息的获取和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是下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移动应用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