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但一直不被主流经济学所重视。直到欧元区成立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欧元区经济体内部成员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关于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才逐渐进入众多学者研究的视角。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元区多国发生债务危机之后,欧元区何去何从,引发了学界的深刻反思。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斯莫尔伍德(Christopher Smallwood)在Capital Economics的《欧元为何需要解体》(Why the euro needs to break up)中详细论述了目前欧元区的根本不稳定性及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德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 fgang Sch(a)uble)表示:“如果欧元区成员国最终发现自己无法巩固预算或恢复其竞争力,那么作为最后手段,这个国家可在保留欧盟(EU)成员国的情况下,退出货币同盟。”欧元危机也引发了国内学者对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及其影响的反思。孙辉(2010)认为,“尽管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各地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同质性己被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所替代。不同地区对同一宏观调控政策的反应也会不同,一刀切式的政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总量宏观为特征的传统货币政策虽然取得了形式上的平等,但在具体的经济环境中反而可能产生事实上的不平等,诱发地区经济、金融利益的冲突和摩擦。”  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研究的。本文是在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下,在现阶段我国地区间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存在巨大差异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并实证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传导机制、微观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在地区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并由此推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长期性和巨大影响性。然后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比较研究了各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各国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而深入研究了各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的理论和实践,比较分析了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理论框架,以及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本文包括导论共9章。  第1章是导论。主要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尤其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关于传统货币政策的反思。阐述了本文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对于“十二五”时期及以后一段时期内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2章是文献综述。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际国内学者关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成果。界定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概念和含义。初步梳理了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框架。基于实际情况,比较分析了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第3章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的源头。选取地区间2005-2009年均GDP增长率、年均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居民物价指数和2004-2008年均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代表货币政策四个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四个目标在我国31个省份存在的巨大差异,从源头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  第4章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机制。以1年期加权平均贷款名义利率和1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两个指标实证分析了在统一名义利率政策的前提下,我国31个省份在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以银行业的放贷能力、2005-2009年均存贷款增长率、2009年末存贷余额等指标实证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以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对外旅游外汇收入等指标实证研究了我国31个省份在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利率、信贷和汇率传导区域差异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必然导致货币政策产生区域效应。  第5章和第6章分别从货币政策的微观主体区域差异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两个角度实证阐述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产生环境。以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规模、经济对外依存度、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实证分析了区域间居民、政府、企业等微观主体行为存在的差异。根据已有研究综合阐述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导致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反应和效果出现明显差别。  第7章从区域经济理论的框架下,研究和分析了货币政策在区域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在认真梳理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政府干预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比较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以及研究和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比较分析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国际经验,以及差异化货币政策在区域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作用。  第8章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成效。深入研究了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客观描述了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背后存在的区域差距巨大的现实及其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和问题,分析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9章深入研究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控功能,探索提出了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和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的具体操作建议。本章详细分析了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研究了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中央银行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促进本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的存在性和可能性。分析了现阶段下我国发挥货币政策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提出了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框架结构,认为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不仅应关注货币政策的总量效应,更应重视区域效应及其能动作用,应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如果说本论文有所创新的话,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已掌握的文献资料看(可能有疏漏),本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其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这种效应对我国经济协调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二,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深入研究了将货币政策操作纳入区域经济政策框架的国际经验和成功实践,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三,从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提出了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理论框架,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不仅应关注其总量效应,更应重视其结构效应,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  不足之处就是本文虽然从我国的现实和国际货币政策发展的趋势角度,觉察到了传统货币政策体系,如政策功能、目标体系、操作工具等方面的不足,也探索提出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发挥其结构调控功能,但尚没有形成一个代表性抑或是自成一派的理论观点。尤其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巨大的现实面前,货币政策是否、或者应该提出一个为之努力的明确目标方面,还缺乏有力地研究分析,也许有待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去进一步佐证。值得肯定的是,在本文截稿时,我国的中央银行正在深入研究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管理,以及在利率调整中也正在采取非对称调整模式,这些举措至少可以说明,结构性调控正在被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当局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喜德县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及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国家制订下一个十年规划提供资料。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核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流花邮政大院蝇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收集广州市邮政口岸地区蝇类本底资料。方法于2012年1月—12月采用笼诱法,定时、定点每
经济增长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进步的基础,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是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对外贸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目前仍无特效药[1]、易防难治的疾病之一。药品从业人员是密切接触药品以及医疗卫生器械制作的职业人群,其HBsAg阳性者在乙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994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融资决策问题。通过把公司的融资渠道分解为内部融资(现金持有量改变)和外部融资(短期债务、长期债务
私募股权基金及其投资活动在金融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0余年来,私募股权基金作为新兴另类资本在全球跌宕起伏、蓬勃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二十世纪70年代末发源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和重要性都在不断提升。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多渠道的,有利率、信贷、汇率和资产价格渠道,其中利率
公司治理的问题由来已久,商业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也逐渐成为公司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但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本文
创业板的建立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对我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创业板正处在高速扩容的建设初期,其基本特征尚未成型,截止2010年2
学位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收入增长最快、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之一,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