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宇宙中最生动、最复杂、最奇妙的现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正是因为生命的独特性,人的存在才具有其价值和地位。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生命,任何生命都自成目的。生命又是有限的,来是一瞬,去是永恒。人类渴望超越,超越生命的有限存在,追寻更高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唯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过一种符合自然的生活,毫不虚伪和欺骗,生命才能获得它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结合生命道德教育科学内涵的总结,在对生命道德教育相关生命思想进行追寻与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生命道德缺失的表现,提出了生命道德教育的相关对策及教育方法与载体,明确了生命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道德被归纳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善待他人,遗漏了道德的另外一个方面——如何善待自己。其实,“个人的善是其他一切善的基础”①,关爱生命是最根本的道德,人和生命之间存在着道德关系。生命道德就是调整人与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人类生命及他类生命之间关系的道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近代对生命自由之关注思想,更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西方哲人很早就注重对生命的精神追求,马克思庞大深邃的人学理论中更是包含了丰富的有关生命的思想。通过对古今中外相关生命思想的分析,提出关注生命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真谛,为进一步探讨生命道德教育奠定理论基础。现实生活中生命道德出现了缺失,人们漠视生命、对自然毫无忌惮地征服和掠夺,迷失了生命的意义。导致生命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生命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从主体的因素来说,教育主体缺乏人文教育理念,教育与生活相脱离,忽视生命个性教育;从客体因素来说,是因为教育客体的生命敬畏感、生命幸福感、生命责任意识以及生命信仰有所缺失;从环体因素来说,经济、文化、网络构成的宏观环境与家庭、学校、社区、群体构成的微观环境对生命道德教育产生了影响。生命道德教育要采取相关的对策,对于教育主体,应该培育其人文教育理念,将教育融入生活,注重生命个性教育;对于教育客体,应借助生命体验、生命叙事、提高自律能力、倡导终身学习并进行敬畏生命、幸福观、生命挫折、生命责任意识、生命信仰、死亡教育;对于教育环体,要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方面进行优化。为了使生命道德教育更好地进行,保证生命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应该自觉地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正确运用各种具体的教育方法。比如:价值澄清引导法、道德讨论法、感染教育法、心理疏导法和自我修养法。载体是生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内容的实施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生命道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生命道德教育规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生命道德教育载体正是将这三者连接起来的工具性因素,正确运用生命道德教育的谈话载体、开会载体、理论教育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以及管理载体,提高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有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生命道德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生命道德教育,能使人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完善的人,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