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然而不协调的源库关系如(叶源冗余和果多不饱等)严重限制了花生产量的提高。外源喷施多效唑是生产实践中调控花生株高,防止植株旺长和提高抗倒伏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的调控作用缺乏系统研究。为探究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的调控效应,本试验于202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实验。以源库协调型品种潍花8号、源足库少型品种豫花15号和源大库小型品种花育33号为研究材料,分始花后15 d(15 d-PBZ)、30 d(30 d-PBZ)和45 d(45 d-PBZ)3个时期叶面喷施多效唑,喷施浓度为100 mg kg-1,每公顷喷施药液750 kg,以喷施等量的清水(CK)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明确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的多效唑最佳喷施时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植株性状的影响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均有影响。始花后15 d喷施多效唑最有利于抑制潍花8号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减小叶面积,促进干物质向花生荚果中积累;始花后30 d喷施多效唑均有利于降低豫花15号和花育33号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减少花生源器官(叶片)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增加果干重,促进干物质向库器官(荚果)中积累;而始花后45 d喷施多效唑对三个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抑制效果均不明显,虽然提高了豫花15号和花育33号收获期的果干重,但显著降低了潍花8号收获期的果干重。2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始花后15 d喷施多效唑有利于增加潍花8号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NR和SPS活性,增强花生的同化物质能力,与对照相比,13C同化物在花生荚果中的分配率显著提高了49.73%;始花后30 d喷施多效唑均提高了豫花15号和花育33号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了NR和SPS活性,加快了同化物向库器官(荚果)转运,13C同化物向花生荚果中的分配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4.01%和37.70%,减缓了叶源冗余现象。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均抑制了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叶片GA3的合成,降低了花生叶片的IAA含量,但增加了CTK含量;同时,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均提高了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加了花生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叶片MDA含量,有利于延缓花生源器官叶片的衰老。3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荚果产量的影响不同。潍花8号在始花后15 d喷施多效唑增产幅度最大,其荚果产量提高了16.53%,主要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饱果率;豫花15号和花育33号均在始花后30 d喷施多效唑增产幅度最大,荚果产量分别提高了6.06%和23.46%,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豫花15号主要增加了单株结果数,而花育33号的单株结果数和饱果率均显著增加。始花后15 d和始花后30 d喷施多效唑均增加了潍花8号和豫花15号的粗脂肪含量,降低了蛋白质含量,提高了豫花15号的油酸含量和O/L值,但降低了潍花8号的油酸含量及O/L值;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均降低了花育33号的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油酸含量和O/L值且在始花后45 d喷施多效唑效果最为明显。综上所述,花生不同时期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以提高单株结果数和增加荚果充实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中叶源冗余和果多不饱的问题,从而提高花生产量,改善品质。源库协调型品种适宜在始花后15 d喷施多效唑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和粗脂肪含量;源足库少型品种适宜在始花后30 d喷施多效唑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粗脂肪含量和O/L值;源大库小型品种适宜在始花后30 d喷施多效唑有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和O/L值。
其他文献
高活力种子萌发出苗快速、整齐,幼苗强壮,是作物高产的基础。水分是种子萌发出苗的关键因子,植物水通道蛋白(AQPs)介导的水分跨膜转运可能参与调控种子萌发出苗,但在玉米中的相关研究较少。玉米种质资源丰富,萌发出苗特性的种质评价对玉米种质改良和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自然群体(368份)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对群体材料的萌发出苗表型进行鉴定,并基于萌发出苗特性相关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种质评价
学位
为明确节水高产条件下小麦分蘖发生成穗和不同茎蘖籽粒产量对施磷量响应的生理机制,探明适宜的磷肥用量。于2020—2021年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大田试验。以济麦22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土壤水分,副区为施磷量。两个土壤水分处理为W70(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70%)和W0(全生育期不灌水);四个施磷量处理分别为
学位
缓控释氮肥等新型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研究人员逐渐探索其一次性施入对于常规分次施肥的替代作用。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促进氮素吸收,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鉴于不同播种方式间小麦的群体与个体差异、吸氮能力差异,新型肥料一次性施入对分次施肥的替代效应可能在常规条播与宽幅播种间表现不同。本研究于2020-2021年生长季,以冬小麦品种
学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且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目前,我国大豆产量低,进口依赖性强,如何提高我国的大豆产量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固氮效率最高、固氮量最大的生物固氮系统。发挥根瘤菌的生物固氮功能,可以为大豆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并且稳定的氮源,减少施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葡萄糖是能量中枢分子,在植物各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培育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一直是育种家的育种目标。山农44和山农46是本课题组选育并于202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分别具有优质强筋和大粒高产的优点。为了促进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制定合理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转化为农业生产力。2020-2021年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宅子村试验田,设置播期播量互作、磷硫肥及浇水次数互作和追施氮肥用量及时间互作的试验,研究播期播
学位
针对我国强筋小麦生产中产量品质效率矛盾突出的问题,以强筋小麦藁优5766为供试品种,设置两个播期(10月8日、10月22日)、两个氮肥梯度(180 kg hm-2、240kg hm-2)、两个基追比(5:5、3:7)和三个种植密度(180万株hm-2、270万株hm-2、360万株hm-2),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和氮肥运筹及其互作对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种植密
学位
秸秆含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可再生资源。微生物微生物菌剂是一种无毒害、纯天然、环保的生物肥料,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替代部分化肥,而且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化,改善土壤结构。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氮肥投入过高的问题,研究秸秆、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等绿色肥料投入实现氮肥减施的高产高效途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选用小麦品种山农2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不
学位
金银花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在生产中受地下害虫蛴螬危害严重。昆虫病原线虫是重要生物防治资源,具有主动搜索寄主能力,对土栖性及钻蛀性害虫有特效,其在金银花田中对蛴螬的防控效果仍有待研究。本论文在调查平邑地区金银花田蛴螬主要种类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防控金银花田蛴螬的优势线虫种类、剂量及增效剂研究,测定不同线虫对蛴螬的趋化性,并研究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金银花田蛴螬的田间效果,论文结果为绿色、高效防
学位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品种间杂交程度不断深入,小麦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而有效的种质资源较为匮乏,限制了小麦育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是小麦重要的野生近缘种之一,具有大穗多花、耐旱、抗寒、耐盐、生长势强等诸多小麦不具备的优良性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作为优异性状的供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室利用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创制了八倍体小偃麦
学位
我国小麦生产中面临氮肥施用量过大且利用率低的问题。小麦的形态和生理可塑性是减少产量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且可塑性与Expansin、WRKY、NAR、NRT和PSB等基因家族的表达及调控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在减少施氮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小麦的形态生理可塑性,维持小麦产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调查氮饥饿下冬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形态、生理参数、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各器官中不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