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诗歌:另类的成长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文学界对80后小说津津乐道的时候,80后诗歌却在默默前行。虽然有人用“轰动效应”和“吸引眼球”来评价80后诗歌的出场方式,甚至因此而质疑80后诗歌的价值,但是80后诗歌却在嘈杂和混乱的网络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一批优秀的80后诗人用他们的诗歌赢得了诗坛的话语权,引来了主流诗坛的关注。80后诗歌这个写作场域不能被忽略,由此,笔者把80后诗歌作为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介。首先,扫描了80后诗歌崛起的过程和背景。通过梳理80后诗歌来界定80后诗歌概念的所指和能指,从时代文化、现代传媒、世纪初诗坛三个方面看80后诗人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游戏娱乐的态度和无焦虑写作的表征。其次,作为目前最年青的诗歌创作群体,80后诗人在创作中普遍带有“成长”的印记,这也是目前80后诗人创作中潜在的恒定主题。笔者分别从青春期的情绪宣泄、另类和叛逆的个性以及理性、理想光芒的闪现三个层面解读80后诗歌中的“成长”主题。但是,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互相穿插和交错的,感性与理性、颓废与激情、另类与真诚、冷漠与热情同时包裹挤压着他们,这让他们的诗歌因为真实而动人。再者,80后诗歌的杂乱无章和众声喧哗无法在审美和修辞上达到统一。在技术上依赖于直觉和感性,叙事上表现出的平面化、碎片化的倾向以及冷色调的抒情,都让80后诗人在诗歌的试验和探索上获得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因为无禁区、无限制、无目的写作状态而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是80后诗人目前最大的困惑和困境。最后,笔者对80后诗歌本身存在的缺失和挑战做了简单的勾勒。80后诗人的视野狭隘,体验和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创作还处于一种“浅酌低唱”的层面。同时,不断得重复自己和他人,依靠“青春”的力比多维持创作激情,啃噬“青春”这一有限资源,都成为80后不能回避的缺失。面对更年轻的90后写作群,面对生存压力的逼迫,80后诗群出现了大幅的“战斗减员”,似乎像一场闹剧,迅速落幕了。但可喜的是80后诗歌因为个人的坚守而重新获得生存的空间。毕竟,任何一次写作潮流砥砺出的都只能是“个人”,诗歌更是这样,因为诗歌永远是个人的,是孤独的,而不是集体的,喧嚣的。现在的80后诗歌依然“在路上”,需要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发现和呈现,而不是一味地质疑和否定。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作家的都市题材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影响程度来看都很突出。本文从文化背景、性别心理等角度探究女性叙述视角与其审美追求之间的关系,思考女作家都市题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曾在传承文明、接续道统和教化社会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广,现代人对传统智慧的追求和社会对公民
作家心态是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本文试图考察在大跃进时期中国作家的心理状态。1958年到1960年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潮——大跃进运
“狷”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其内涵却从未得到清晰界定。由于“狷”的文艺美学特征主要借鉴于其在人格美学范畴内的定义,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人格美学领域对“狷”进
齐梁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近二十年以来,虽然关于齐梁诗歌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关于齐梁诗歌中的世俗化倾向问题仍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关于这方面
在新资本协议的高级内部评级法框架下,最低资本要求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然而,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存在隐瞒其真实风险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道路图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资料,结合人口和社会经济等资料,对仙居县722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点综
研究背景:近年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心室重构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引起的心肌细胞结构、功能及表型的改变,然而
本文介绍了葡萄中芳香物质的组成、分布、成熟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以及加工工艺对葡萄芳香物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本文从魏源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分析其出游的现实原因,详述其一生游历经过。魏源出生于有着尊师重儒家风的地主家庭,自小饱读儒家经典,而湖湘文化中求实尚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