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纯爱”问题研究——以《山楂树之恋》小说及电影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真的爱情,是许多人毕其一生去实践的伟大课题。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境况下,一方面纯粹的爱情似乎正在远离着人们,另一方面文化舆论又不断地在宣扬着“真爱至上”。本文选取了小说《山楂树之恋》及其改编电影为个案,研究当代社会的“纯爱”问题。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探讨文本《山楂树之恋》与纯爱的关系。从2007年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小说到2010年由张艺谋执导改编的“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一直被冠以“纯”的名号。对于“舶来品”的纯爱,考察它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于比照今天中国“纯爱”的出现是有借鉴作用的。  第二部分着力在小说《山楂树之恋》所表现的爱情叙事上。首先,回归到小说的叙事年代——二十世纪70年代,由于小说反映的年代的特殊性,有必要考虑知青时代的爱情叙事,包括知青的婚爱真相以及知青文学中的爱情描写,从而得出知青文学的爱情与性的关系,进而推断“纯爱”只是《山楂树之恋》的噱头,“文革”的被符号化和营销模式才是其走红的真正原因。整个社会人以及价值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为“纯爱”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  第三部分重在分析电影对小说的刻意“提纯”。此次拍摄《山楂树之恋》为了突出“纯爱”,张艺谋在情节改动、演员的选择、电影视听上进行纯化,受到了舆论的指摘。“提纯”实际上是导演的艺术实践、个人记忆与消费转变的融合。“提纯”所引发的“清纯说”引发的社会性讨论,引申出了关于女性、身体与贞操的社会问题。  第四部分是对“纯爱”现象的反思,包括文化思考和政治思考。对于性的淡化或避而不谈,对于情感的凸显,实际上是消费社会所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爱的异化和纯爱在当代社会的缺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欲望的另外一种需求,是男性社会对于处女的一种追求,是权力在性别差异遮蔽下的大展身手。性,上升到了权力;而文学,也处于权力的被统治地位,政治化与否终究不是自身所能决定的。某种刻意“清纯”,与政治观念的“纯朴”有着某种隐而不显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纯真的故事和纯美的画面之外,权力才是最终的赢家。
其他文献
老舍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学大家,自开始创作起就一直被中西学者关注和研究他的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和价值,关注和探讨超越民族、国界和一方文化的人类共同命题。国内老舍研究有
(接上期)rn7.1.2 石材护理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rn1 所用材料的生产厂家、牌号、名称、型号、规格、等级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rn2 所用材料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
针对穆木天诗歌创作道路的考察与分析,以往的研究大都在强调穆木天诗歌风格的“转变”,但通过对其诗歌理论、文学观点、诗歌作品的反复阅读和思考,笔者对“转变”这个已经被固化
元人许谦作《诗集传名物钞》,以考证辨析名物的方式贯彻朱门“格物致知”的学术宗旨,其方法和目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除此之外,该书的不足是个别地方存在改正为误、引误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剖情析采”部分诸篇目的细读,试图从《文心雕龙》的书名命名出发,以“剖情析采”为中心,考察由“文心”到“剖情”所建构的主体性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成都方言中读作上声的“倒[tau53]”和“起[t(c)hi53]”。二者在成都方言中使用十分频繁,其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也比较复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倒[tau53]”和
为探究鲁甸乡栽培秦艽传统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期秦艽的产量质量差异,确定秦艽最适采收期,作者分析了传统采收期内秦艽鲜重、干重、折干率、长度、直径、体积及龙胆苦苷、马钱
旨在阐明不同柱花草品种的遗传差异。利用AFLP、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柱花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出96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50条,平均每对
课堂指令语是课堂用语的一个类别,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达到组织教学、课堂管理、师生互动、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向学生提出的命令、建议和请求,使学生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的
《世说新语》在魏晋文学中具有较大影响,不仅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闪烁的明珠,自其问世以来,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其实,人们从《世说新语》中,所感悟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