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企业职工劳动保险研究(1949—1953)——以《劳动保险条例》为中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提高企业职工经济待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尤以劳动保险工作最为突出。本文以1951年颁布、195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中心,探讨1949-1953年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状况。全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劳动保险条例》实施前中国的社会保险概况。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社会保险。本部分集中探讨了民国政府举办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工人劳动保险以及1949-1951年各地尝试实行的职工劳动保险,在肯定其历史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这一部分的描述,旨在廓清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背景。 第二部分,《劳动保险条例》与职工的劳动保险待遇。 该部分集中描述实行劳动保险后,企业职工可以享受的劳动保险待遇。主要内容有:《劳动保险条例》的实施范围以及衡量标准;职工可享受的养老、伤残、生育、集体劳动保险等待遇;修正前后《劳动保险条例》的比较;不在《劳动保险条例》实施范围内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待遇。 第三部分,建国初期企业职工劳动保险业务的管理。 为保证职工享受劳动保险待遇,政府和企业在劳动保险业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该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劳动保险组织的建立及其职能;职工劳动保险的宣传和保险卡片的登记、管理;劳动保险待遇的申请与发放;劳动保险基金的管理。通过描述,力图再现建国初期企业劳动保险业务管理工作的真实场景。 第四部分,建国初期职工劳动保险的特征。 在建国初期特定历史环境下,劳动保险工作表现出其固有的特征。这些特征有:浓重的政治性色彩;健全的监督制度;基金来源的单一性及其调剂功能;劳动保险待遇不平衡;结合其它工作,以人为本等。 第五部分,建国初期职工劳动保险工作的绩效与问题。 这一时期职工劳动保险工作绩效明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成绩主要表现在:解决职工的生、老、病、死、残等特殊困难,保证职工基本生活;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配合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工作;融洽了工会同工人的关系,调整劳资关系,保障社会稳定。劳动保险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部分从制度设计、宣传登记工作、劳动保险组织管理、集体劳动保险等四个角度进行论述,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其他文献
在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之间,一场大的恐怖风暴席卷了欧洲,那就是对巫师的迫害。有大约10万次对巫师的审判行为在欧洲发生,并造成了近5万人被处死,其中大部分为女性巫师,少部分为男
桥梁施工(bridge construction)按照设计内容,建造桥梁的过程.
1959年,印度策动西藏叛乱,妄图将西藏纳入到势力范围内。达赖喇嘛逃亡印度,数以万计的藏人背离祖国跟随达赖喇嘛叛逃到印度,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此种情况正是印度政府所希望的
为了纠正就业领域的种族歧视,提高黑人等少数族裔的经济地位,从二战之后,美国历任总统都制定了相应的联邦干预政策,然而成效不大。尼克松入主白宫之后,根据就业领域的歧视现状、黑
学位
一忌兴师动众。有的干部下基层警 车开道,记者拍照,大小车辆前呼后拥, 阵容庞大,却让老百姓见了害怕;被找来 座谈或被访谈的群众也是浑身不自在, 根本无法真正谈心交心。 二
会馆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因素发展、酝酿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透过会馆这面镜子,能折射出明清社会上层至下层的社会生活与问题的方方面面。本文以明清以来北京江西会馆为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逐步稳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而,我国对各领域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与此相伴随出台了一系
学位
明代军事制度的发展可分为前期、中后期两大阶段。明前期军制以都司卫所为主,镇戍营兵制处于萌芽状态。明中后期,镇戍营兵制居主导地位,都司卫所的地位下降,只对镇戍营兵制(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