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取标本在直肠癌微创手术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行常规直肠癌微创手术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NOSES的安全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微创手术的217名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标本取出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以下二组:NOSES组(实验组)和辅助切口组(对照组),实验组纳入患者70例,对照组纳入患者147例。采用PSM法平衡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以1:1的比例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最终纳入患者126例,其中NOSES组与辅助切口组各63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观察指标包括:(1)术前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ASA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core)、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最大径、手术方式及临床T分期;(2)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腹壁切口长度、术后首次离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后12h、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数字。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病理资料: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长度、肿瘤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脉管癌栓、淋巴结检出总数、淋巴结阳性个数、环周切缘、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TNM分期;(4)长期随访结果: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利用SPSS26.0软件对所有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本研究中共纳入217例患者,其中147例行常规直肠癌微创手术,70例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PSM平衡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后共纳入患者126例,其中NOSES组63例,辅助切口组63例。辅助切口组中男性31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2.50±10.00)岁;NOSES组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3.80±9.30)岁。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相比于辅助切口组,NOSES组患者腹壁切口长度更短,术后离床时间更早,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综合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辅助切口组(0 vs.9.5%,P=0.028)。采用CD(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类,NOSES组共出现8例术后并发症(12.7%),其中CDⅠ级并发症3例(4.8%),CDⅡ级并发症2例(3.2%),CDⅢ级并发症3例(4.8%);NOSE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辅助切口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vs.22.2%,P=0.159)。3.患者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环周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最短随访时间4个月,最长随访时间48个月。经PSM后,共5名患者失访,其中NOSES组3人,辅助切口组2人。两组患者在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OSES组中共4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1例(1.6%)、肺转移1例(1.6%)、肝转移2例(3.2%);辅助切口组中共6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1例(1.6%)、肺转移1例(1.6%)、肝转移4例(6.4%);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具有与传统微创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性效果,同时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以及相似的长期肿瘤学结果。对比传统微创手术,NOSES具有术后疼痛更轻,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切口相关并发症更少等优势,更符合人们对微创外科的追求。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以下简称Ty G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以下简称TG/HDL-C)与颅内血管易损斑块之间的关系,寻找简单、有效、经济的生物学标志物,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易损斑块的预测及治疗提供一定
学位
背景与目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相关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受损综合征,其可存在神经和行为上的变化,如记忆障碍、执行功能下降(如计划能力)、推理和组织思维能力下降。现在认为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内皮功能障碍、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皮层兴奋性和神经递质失衡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的
学位
背景:对于接受直接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会对临床预后产生影响。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影响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预后,有助于帮助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患者更好的血糖管理。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采用单纯支架取栓(Mechanical Throm
学位
目的:探索帕金森运动腕表在帕金森病日间过度嗜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大连市友谊医院帕金森病资料库中选取临床确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且完成PKG评估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入排标准筛选,剔除临床资料和/或PKG数据不合格者13例,最终91例纳入分析。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评估,以10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D合并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
学位
背景: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严重头痛为特征的常见神经血管疾病。在偏头痛患者的头痛间歇期,已经检测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被认为会导致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左心室复极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一些心室复极标记物,如QT间期和校正QT(QTc)间期,可用于预测患有各种临床疾病但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特征是左心室收缩力正常,但心室舒张功能受损,与心力
学位
目的:利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斑块特征,同时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血清学检验指标测定,寻找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神经重症科住院的60
学位
背景与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个涵盖了所有脑小血管病理改变的综合性术语,充分了解CSVD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治疗CSVD的主要目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CSVD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缺氧为其导致CSVD的主要原因,而睡眠片段化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另一特征,是否也会对脑小血管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还未有
学位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对大面积脑梗死发生恶性脑水肿的预测情况,并最终能够将其综合分析、量表化、工具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至2021年患大面积脑梗死并在发病72h内完善头颅非增强CT(non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NCCT)的患者202例,从中筛选出了符合标准患者83例
学位
目的:探讨在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情况分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103例患者为病例组和术中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
学位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type A,AADA)术后30天内死亡的相关术前危险因素,同时评价德国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30天院内死亡评分系统GERAADA Score(The German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Type A Score)对国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30天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