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劳动力特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及年龄特征的视角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流转作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未来,进一步释放土地流转活力是我们应当持续关注的重点。
  另外,农村劳动力作为农户家庭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其特征和配置方式都将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劳动力和土地这两大农村最核心、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不但有利于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的有序进行,还有助于理解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探索。基于此,本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了研究进展和现状,将围绕农户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及年龄特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展开详细研究。并根据我国农村的真实现状,在变量选取方面做了部分创新,以期得到最能反映现实的研究结论。
  在理论方面,本文从新家庭经济学决策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农户劳动力供给决策理论出发分析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为后续实证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计量模型中的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并应用stata15.1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详细探究数量和年龄两个主要的家庭劳动力的特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在数据的选取方面,选取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所选数据较新且覆盖域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年龄对土地转出和转入均具有影响。具体来说:第一,在劳动力数量方面,农户家庭中劳动力数量多会抑制土地转出,但会促进土地转入。在对地区异质性进行考察以后得到:劳动力人数越多,中部地区越倾向转出土地、西部地区越不倾向转出土地。在后文中有详细的阐述。第二,劳动力年龄对土地转出的影响方面,6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倾向转出土地、55-65岁年龄区间的中年劳动力不愿意转出土地。第三,劳动力年龄对土地转入的影响方面,6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不愿意转入土地;处于45-65岁区间的中年劳动力倾向转入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最为年轻的16-34岁劳动力整体不愿意转入土地。在对地区异质性进行考察以后得到:东部地区的年轻的劳动力倾向不转入土地。中部年纪较轻以及老年劳动力倾向转出土地,而中年劳动力倾向转入土地。西部地区农户中的中老年劳动力倾向保留自家土地而不转出土地。东北地区年轻的劳动力倾向转入土地。最后本文根据所得结论给出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华藏世界:华严学的净土信仰--从东汉到唐宋》旨在梳理华藏世界成为中土佛教徒终极目标的历程。主要有两方面的收获:一方面在千年积淀中梳理出华严学的净土信仰丰富的变化历程。二方面是发掘其不变的宗旨。同时解答两个问题:第一、华严学本身的净土信仰是什么?与其他净土信仰(如弥陀净土)有何相关与区别?第二、华藏世界具备什么样的特质使其流传千百年,迄今仍备受信众崇敬?  学界向来关注的中国净土信仰主要有三类
学位
“佛教三圣信仰模式”是指以“一佛二菩萨”为中心所发展出来的宗教形式,既包含了相关的教义、意识与信念,也涵括了由此延伸出的实践行为与礼拜仪式。本文《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旨在探究这套典范学习模型的实质内容,梳理它在中土模式化的历程及培养信众美德的宗教性机制。  中土出现过许多一佛二菩萨组合,如:西方三圣、华严二圣、药师三圣等,从石窟到寺庙,从造像碑、佛龛到大藏经扉页图,触目可见。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供
学位
从总体上看,西方传统哲学热衷于将本来统一的世界分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世界:“现实生活世界”和“先验世界”,“先验世界”构成了传统哲学矢志不渝的理论旨趣。所谓“现实生活世界”,简而言之,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感性、具体、切身的现实世界;而所谓“先验世界”在此乃是与“现实生活世界”相对立而言的,是指脱离或超越于“现实生活世界”,与感性经验世界分离且在其之上的世界。在传统哲学家的语境下,“现实生活
学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技术才能真正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呢?就“适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国内外很多有识之士越来越认为,在当代,适用技术就是能够适合于具体环境条件的,自身结构合理的并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和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它已经成为人类在设计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确的技术抉择,它真正体现了现代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  历史上最早的适用技
学位
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以追求绝对真理作为哲学的根本任务,寻求关于自然界的普遍的、必然的绝对知识,把对理性的追求看做高于一切的目标。然而伴随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提高和欧洲近代哲学的产生,逐渐衍生出一整套完整的相对主义理论,而相对主义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却恰恰是绝对主义者对于绝对的追求过程中,力图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而对相对主义的压制。二者在斗争中共同成长,共同构成哲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相对主义虽然没能推翻绝对
学位
乔恩·埃尔斯特是当代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978年出版的《逻辑与社会》一书,是标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创生的奠基性经典著作之一。《逻辑与社会》运用现代逻辑特别是模态逻辑工具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树立了现代逻辑应用研究的一个典范,为现代逻辑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和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逻辑与社会》一书进行深入系统的解析,阐发“逻辑应用”在“分析的马克
学位
社会主义道德内容和实际建设水平,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显著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为指导,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取得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的丰硕成果,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这是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
现实推理主体处于一个动态的世界中,在主体推理的同时世界也正发生着各种变化,这些变化需要及时地为主体所考虑。在这些变化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在推理的同时时间也在流逝,因为推理本身需要花费时间。现实推理主体常常受限于推理的时间,某些逻辑后承于信念集的结论主体未必能够知道,因为这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推演。因而推理时间限制着主体的实际推理能力和推理结果。现实主体必须认识到这种限制,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推理
学位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里程迅速增加,开通高铁的城市数目与线路密度不断增加,高铁一方面变革了大众出行方式,另一方面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运输成本作为影响经济集聚的重要因素,高铁开通后各地的时空距离极大缩短,区域间经济集聚定会发生新的变化。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的七大地理分区之一,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经济社会都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在高铁开通背景下区域间经济集聚特征的不同。  本文研究高铁
学位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对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非常广泛,不仅体现在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以及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上,还体现在区域增长差异、城乡发展差异以及居民收入差距中。符合规律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而城市规模分布偏离正常值可能会导致城市经济效率的巨大损失,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研究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是否合理、以及城市规模偏离合理规模的原因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