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可能与矛盾——乔恩·埃尔斯特《逻辑与社会》解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ical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恩·埃尔斯特是当代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978年出版的《逻辑与社会》一书,是标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创生的奠基性经典著作之一。《逻辑与社会》运用现代逻辑特别是模态逻辑工具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树立了现代逻辑应用研究的一个典范,为现代逻辑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和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逻辑与社会》一书进行深入系统的解析,阐发“逻辑应用”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创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机理,表明这种研究对于在社会科学中运用逻辑、发挥逻辑的社会功能的重要启迪意义,同时对埃尔斯特的有关观点与论证予以批判性研讨。
  本文主要由四章内容构成:
  第一章“导言”,概述了《逻辑与社会》一书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容、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模态逻辑的社会视域”,首先概述了现代模态逻辑研究的发展及其在哲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评述了埃尔斯特关于模态逻辑在社会科学中之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案例分析,特别是关于“政治可能性”的逻辑分析,并系统评述了埃尔斯特运用可能世界语义学对“必然”和“可能”模态所做的相对化分层,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
  第三章“新型‘现实矛盾’理论的提出”系本文的核心,集中研讨埃尔斯特运用现代模态逻辑所提出的“现实矛盾”思想特别是“社会矛盾”思想,对之进行系统深入的批判性分析。本章运用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之区别的理论,表明埃尔斯特所刻画的两类“心智矛盾”:矛盾期望和矛盾信念,实际上仍是人类认知系统中实际存在的“逻辑(自相)矛盾”,并将之推广到解释“逻辑悖论”;而埃尔斯特所着力刻画的两类“社会矛盾”:反终极性和次优性社会现象,则是“辩证(客观)矛盾”的两种特殊类型。据此肯定了埃尔斯特在对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矛盾思想的“分析性重建”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表明其现实矛盾理论的贡献在于厘清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关系”在描述现实矛盾中所起的基础作用,为把握辩证矛盾提供了一种逻辑分析的特殊途径,也为“分析风格的辩证矛盾理论何以可能”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揭示了其中由于对“辩证矛盾”的偏狭理解所导致的种种问题与缺陷。
  第四章“现实矛盾理论的应用”,评述了埃尔斯特运用其“现实矛盾”思想而提出的“社会变迁的二元理论”,以及他通过社会变迁中集体行动理论的探究,系统地运用博弈论工具把握集体行动理论的微观基础,从而开创“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理论脉络。同时也解析了其一系列重要的理论缺陷。
  本文结语“启示与展望”,表明本文所揭示的《逻辑与社会》一书的成就与问题,既充分体现了现代逻辑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彰显了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现代逻辑成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也表明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有机统一,才是分析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正确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佛陀跋陀罗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天竺名僧,曾游学罽宾,后半生弘法于汉地的长安、庐山、江陵和建康等地。他在教授禅修和译经等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论文在广泛收集、认真整理和仔细辨析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佛陀跋陀罗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共有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佛陀跋陀罗的生平进行考辨,包括对佛陀跋陀罗
学位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西方文明对伊斯兰教传统社会产生冲击前,什叶派伊斯兰教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演变和特征。其中主要探讨什叶派主流——十二伊玛目派的相关思想,包括伊玛目宗教政治领袖地位的确立和继承问题,什叶派宗教学者代理隐遁伊玛目职能的思想,什叶派对于世俗统治者的基本认知和立场。目的是阐述什叶派伊斯兰教传统政治思想对当代霍梅尼政治思想的影响,并论证什叶派与世俗政治的相互关系模式。  在将近千年的时间内
学位
堕胎是实践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堕胎问题本身体现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困境。在实践中,应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是本文要论述的核心问题。  除了导论和结论外,论文一共分为四章。  导论主要交代了堕胎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简要论述了堕胎的概念以及关于堕胎的争论。堕胎的道德性问题依赖于一种普遍主义的实践推理。康德的普遍法则为普遍的堕胎准则提供了很好的解释。然而,不管其解释如何,脱离了胎儿是否是
学位
在韩国哲学思想史上,崔汉绮因其以传统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借鉴近代两方自然科学知识,建立独特而完整的“运化气学”思想体系,并从其独特的运化气学思想视角,对传统儒学和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和解读,以运化气学社会思想理论对人类本质的问题和社会体系的和谐,乃至世界与人类的和谐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撰写近干部专著,被称为代表城市平民利益的进步科学家、哲学家和朝鲜朝末期具有代表性的实学家。崔汉绮独特而完
学位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总结。人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  传统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伦理道德教化的国家,这种注重也表现在它对传统中国民众社会关系的关怀上。“人伦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国对“人伦关系”的注重,则体现于很早就已经开始的“人伦家教”——所谓“人伦家教”,则指“家庭”在教育其家庭成员如何认识、处理“人伦关系”方面的教育内容、
学位
本文《华藏世界:华严学的净土信仰--从东汉到唐宋》旨在梳理华藏世界成为中土佛教徒终极目标的历程。主要有两方面的收获:一方面在千年积淀中梳理出华严学的净土信仰丰富的变化历程。二方面是发掘其不变的宗旨。同时解答两个问题:第一、华严学本身的净土信仰是什么?与其他净土信仰(如弥陀净土)有何相关与区别?第二、华藏世界具备什么样的特质使其流传千百年,迄今仍备受信众崇敬?  学界向来关注的中国净土信仰主要有三类
学位
“佛教三圣信仰模式”是指以“一佛二菩萨”为中心所发展出来的宗教形式,既包含了相关的教义、意识与信念,也涵括了由此延伸出的实践行为与礼拜仪式。本文《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旨在探究这套典范学习模型的实质内容,梳理它在中土模式化的历程及培养信众美德的宗教性机制。  中土出现过许多一佛二菩萨组合,如:西方三圣、华严二圣、药师三圣等,从石窟到寺庙,从造像碑、佛龛到大藏经扉页图,触目可见。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供
学位
从总体上看,西方传统哲学热衷于将本来统一的世界分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世界:“现实生活世界”和“先验世界”,“先验世界”构成了传统哲学矢志不渝的理论旨趣。所谓“现实生活世界”,简而言之,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感性、具体、切身的现实世界;而所谓“先验世界”在此乃是与“现实生活世界”相对立而言的,是指脱离或超越于“现实生活世界”,与感性经验世界分离且在其之上的世界。在传统哲学家的语境下,“现实生活
学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技术才能真正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呢?就“适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国内外很多有识之士越来越认为,在当代,适用技术就是能够适合于具体环境条件的,自身结构合理的并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和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它已经成为人类在设计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确的技术抉择,它真正体现了现代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  历史上最早的适用技
学位
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以追求绝对真理作为哲学的根本任务,寻求关于自然界的普遍的、必然的绝对知识,把对理性的追求看做高于一切的目标。然而伴随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提高和欧洲近代哲学的产生,逐渐衍生出一整套完整的相对主义理论,而相对主义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却恰恰是绝对主义者对于绝对的追求过程中,力图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而对相对主义的压制。二者在斗争中共同成长,共同构成哲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相对主义虽然没能推翻绝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