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歧义消解过程中的基于激发点的权变模型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句法歧义研究的相关领域,一直并行存在着两种重要理论,一种是再分析模型,另外一种是竞争模型。   再分析模型理论内部也有不同的派系,包括花园路径模型和不受限竞赛模型等。该派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语言分析器在句子理解的早期加工阶段会参照限制性因素产生或选择一个分析作为初始分析,同时其他可能的被择分析不再保持激活状态。随着后续语言材料的陆续输入,如果初始分析与其他限制性因素之间不发生矛盾,分析器就会一直沿用该初始分析;如果初始分析与后续输入的语料发生违背,则分析器会被迫放弃初始分析,转而进行再分析,加工困难随即产生。   而以MacDonald等人1994年提出的基于限制的模型为代表的竞争模型则认为,人们在消解句法歧义时会即时利用当下语料中所有的限制性因素,平行激活各种可能的分析,在歧义得到消解之前,所有被择分析都会保持激活状态。读者在加工句法歧义句子时所遭遇到的阅读困难是由多种平行激活的被择分析之间的竞争引起的,各种分析之间激活的水平越接近,竞争就越激烈,加工困难也就越大。   在竞争模型和再分析模型的理论及其各自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激发点的权变模型。所谓“歧义激发点”,是指提示人们必须在不同的被择分析之间进行选择的信息点。权变模型认为,歧义句的激发点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整个歧义句都没有歧义激发点;第二种情况是,歧义激发点在歧义区内出现,即人们在处理歧义区语料的同时会遇到歧义激发点;第三种情况是,歧义激发点在歧义区之后的解歧区出现,即人们在处理歧义区之后,再处理解歧区时才会遇到歧义激发点。根据歧义激发点出现的不同情况,人们在加工歧义句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机制。   第一种情况,歧义句中只有“歧义区”而没有“歧义激发点”,在这种条件下,个体会按照初始自动化采用的意义进行理解,不会做任何消解歧义的加工,整个句子的理解过程,与无歧义句的理解过程是一样的。   第二种情况,歧义句中具有歧义激发点,歧义激发点在歧义区。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在歧义区就会即时发生歧义消解过程,然后利用已有的信息进行歧义消解,如果利用已有信息无法消解歧义,个体就会在进一步的阅读中一直维持这两种或多种被择意义的竞争,一直到解歧信息(解歧区)出现为止,歧义才会消解,两种(或多种)被择意义的竞争才会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表现出符合“竞争模型”关于歧义消解过程的设想。   第三种情况,歧义句中具有歧义激发点,歧义激发点在歧义区之后的解歧区。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在歧义区中没有即时发生歧义消解过程,直到解歧区的歧义激发点出现,才即时激发歧义消解活动,回溯到原来的歧义区再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歧义消解。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表现出符合“再分析模型”关于歧义消解过程的设想。   根据基于激发点的权变模型的设想,本研究设计了四个系列的实验研究。   第一系列实验,运用英文语言材料,探讨在无歧义激发点的歧义句、歧义激发点与歧义区重合的歧义句以及歧义激发点与解歧区重合的歧义句等三种条件下的句子的歧义消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理解无歧义激发点的歧义句情况下,被试表现出无歧义消解活动的与普通句理解过程相同的过程;在理解歧义激发点与歧义区重合的歧义句情况下,被试表现出符合竞争模型设想的歧义消解过程:在理解歧义激发点与解歧区重合的歧义句情况下,被试表现出符合二阶段理论的再分析模型设想的歧义消解过程。   第二系列实验,运用中文语言材料,进一步探讨在无歧义激发点的歧义句、歧义激发点与歧义区重合的歧义句以及歧义激发点与解岐区重合的歧义句等三种条件下的句子的歧义消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中文条件下与英文条件下旬子理解中歧义消解过程的是完全一致的:在理解无歧义激发点的歧义句情况下,被试表现出无歧义消解活动的与普通句理解过程相同的过程;在理解歧义激发点与歧义区重合的歧义句情况下,被试表现出符合竞争模型设想的歧义消解过程;在理解歧义激发点与解歧区重合的歧义句情况下,被试表现出符合二阶段理论的再分析模型设想的歧义消解过程。   第三系列实验,探讨在歧义显示程度提高的情况下,在无歧义激发点的歧义句和歧义激发点与解歧区重合的歧义句等两种条件下的句子的歧义消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歧义激发点的歧义句中,歧义显示程度的提高难以启动人们的歧义消解活动,人们表现出无歧义消解活动的与普通句理解过程相同的过程;在歧义显示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在理解歧义激发点与解歧区重合的歧义句时,表现出符合二阶段理论的再分析模型设想的歧义消解过程。   第四系列实验,探讨在有歧义激发点的情况下,如果读者对激发点不敏感,那么读者是否会表现出与第一、二系列实验相同的歧义消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歧义激发点与歧义区重合的条件下,还是在歧义激发点与解歧区重合的条件下,如果被试对激发点不敏感,那么就不会发生前面两个系列所证明的再分析模式的歧义消解过程或者竞争模式的歧义消解过程,而表现为与无歧义激发点的歧义句相同的句子理解过程。   本研究的结论为,不管是英文语言材料还是中文语言材料,在歧义句的加工中,当材料中不存在歧义激发点时,人们在加工歧义句的过程时就不会启动歧义消解过程,即使在增加歧义的显示程度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当歧义激发点出现在语言材料的解歧区内时,人们会采用再分析机制来处理解歧区及其后续语料;当歧义激发点出现在语言材料的歧义区内时,人们会采用竞争机制来处理歧义语料。同时,即使是歧义句中有歧义激发点,但是,如果人们对歧义激发点不敏感,同样不会启动歧义消解过程。综上所述,再分析模型与竞争模型都只是适合局部的条件,而基于激发点的权变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和解释人们在处理句法歧义语料时的表现。
其他文献
期刊
SUV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全球汽车厂家的重视。实用的空间和对复杂路面的应对能力,是SUV立足的根本。但现在在中国市场中,大部分SUV车型都被挂上了"城市SUV"的招牌,真正
当错误的记忆作为证词时可能导致无辜的人入狱,可以说错误记忆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自1995年Roediger和McDermott创立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以来,大量研究聚
期刊
不作为惯性(inaction inertia)是一种决策回避倾向,指在同一决策领域中,人们如果错过了之前的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好机会,会倾向于放弃当前的次好机会。本研究采用情境假设法(s
在Baumeister等研究者提出关于自我损耗这一概念后,相关的研究已逐步拓展到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认知、情绪、意志以及个体的行为。在自我损耗研究的诸多领域之中,其对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带来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淡化。众多研究表明,孤独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在为有关孤独感及其
发动机在压缩和作功行程中,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会窜入曲轴箱中,这些气体必须被排出曲轴箱或吸入气缸中燃烧,否则会导致机油变质,发动机各接合面漏油,还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
电网无功功率—电压控制分区是分级电压控制的基础。风电接入造成电网运行状态具有随机波动性,为获得能适应各种风电出力稳定的全网分区,考虑以节点间电气距离期望矩阵作为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