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斑头雁与禽流感病毒的时空关系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从呼吸系统到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综合征。AIV已在全球范围内多种禽类物种中传播,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感染人类的AIV亚型越来越多,主要以H5和H7为主。
  候鸟被认为是AIV的天然贮存库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库,候鸟感染后通常不发病,通过迁徙的方式将AIV传播扩散至其他地区,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持续不断的基因突变或重组,可能产生新的高致病性毒株,因此候乌对AIV的持续存在、进化和不断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候乌AIV的主动监测研究,了解掌握候鸟携带AIV的情况、AIV的遗传变异规律,继而阐明候乌与AIV的时空分布关系,可对禽流感疫情的跨境扩散进行预警指示,为禽流感预警、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意义重大。
  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在青藏高原斑头雁的繁殖期和越冬期持续对斑头雁等候鸟样品进行采集,进而1、对青藏高原斑头雁等候鸟AIV感染状况进行监测,2、对代表性分离株进行全基因克隆和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3、进行斑头雁与青藏高原AIV的时空分布相关性分析。
  一、青藏高原斑头雁等候鸟AIV的监测研究及代表性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分析
  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我们在青藏高原共采集野鸟样品28692份,分离到87株AIV,平均病毒分离率为0.3%。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多种亚型的AIV,其中HA优势亚型为H5(90.8%),NA优势亚型为N1(45.9%)和N8(50.6%)。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种亚型AIV存在不同的基因型,青藏高原候乌中流行的AIV间存在广泛的基因重组,部分基因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存在基因交流,青藏高原H5N1和H5N8亚型AIV与斑头雁迁徙路线上其他栖息地AIV高度同源。
  二、斑头雁与青藏高原AIV的时空分布相关性分析
  在遗传进化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进行谱系地理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青藏高原候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可能来源于印度家禽源H5N1亚型HPAIV;2016年青藏高原候鸟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可能经斑头雁等候乌迁徙由西藏传播扩散至俄罗斯,再白俄罗斯可能扩散至印度等南亚国家。由于中国周边国家缺少流感早期监测数据,因此青藏高原病毒来源尚不清楚;H5N1和H5N8禽流感疫情扩散或病毒传播的时空节点与斑头雁等已知的候鸟迁徙时空节律均一致,揭示斑头雁可能携带H5N1和H5N8亚型HPAIV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在迁徙过程中可与其他候鸟相互传播病毒,并发生基因重组:病毒的传播不仅发生于候乌的某一迁徙通道上,而且不同迁徙通道的重叠、不同候鸟的混群交汇加速了AIV的传播和扩散。
其他文献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的病毒核糖核蛋白(Viralribonucleoprotein, vRNP)负责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中的转录和复制。vRNP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过程是IAV生命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步骤,vRNP的入核过程需要借助许多宿主蛋白,而关于此方面报道的宿主蛋白并不多。研究参与vRNP入核相关的宿主蛋白,不仅可以揭示IAVvRNP核输入的分子机制,而且还能
牛疱疹病毒5型(Bovine herpesvirus 5,BoHV-5)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的一员,感染犊牛后引起严重神经系统疾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oHV-5感染首先在口腔或生殖器粘膜产生裂解感染以进行病毒复制;随后沿嗅觉和三叉神经途径逆行到感觉神经元,在此建立以潜伏期相关转录为特征的潜伏期;受到应激刺激后再激活,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  α疱疹病毒有两个典型特征:在神经细胞中
A型流感病毒能够对人、家禽和鸟类等造成急性呼吸道感染,对公共卫生健康和全球经济稳定造成潜在威胁。流感病毒的高致死率和潜在的跨种传播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现有的针对季节性流感毒株的疫苗在公共卫生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重组率高的特点,对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出了艰巨挑战。在流感病毒感染的过程中,病毒的逃逸、复制、增殖及其引发的炎症等均离不开病毒自身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考虑到病
学位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大概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我国为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狂犬病毒主要感染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目前仍未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狂犬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然而对于RABV的致病机制,尤其是如何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仍不明晰
学位
  根据大肠杆菌O157:H7eaeA基因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P1/P2,扩增eaeA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其长度为2805bp。根据该基因的酶切图谱和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在上、下游引物中加入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为得到表达的融合蛋白,设计上游引物时,切除了eaeA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并调整eaeA基因和其后载体序列的阅读框的正确。将广东分
学位
Stem taper equations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assessing the stem profile and volume in forest management studies.Such equations have long been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birch species in Canada,USA,Eur
学位
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为我国特有种,曾一度被认定为野外灭绝,现仅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种群数量仅为214-221只。在西藏马鹿生境中存在多种营养水平相似的野生有蹄类及家畜同域分布,系统探讨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西藏马鹿与同域分布有蹄类的种间竞争、共存关系,深入了解种间竞争影响下西藏马鹿的营养采食策略和生境选择策略,为制定西藏马鹿的保护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西藏马
学位
在全球范围内,由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日益加剧。破碎化景观会对物种的遗传分化模式产生影响,阻碍种群的基因流动,而基因流是决定和维持遗传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对物种的适合度,特别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ashanicus),简称阿拉善马鹿,目前仅分布于贺兰山地区,是我国所有马鹿亚种中数量最少且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个孤立种群,研究
近年来,随着动物消化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的深入,宿主及其消化系统内微生物菌群间协同进化关系正逐步被认知。鹿科动物胃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在与其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不断影响其采食行为与食物结构,促使鹿科动物形成了可分解高纤维物质的消化系统,进化出具有特殊膨大的腔体器官和独特的生理结构,来满足复杂的微生物所需的生长环境。但其4个胃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相互间互作关系与功能,以及差异性是否可以反映出鹿种间系统
学位
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MPCG)序列被广泛地用于分析物种的适应性进化、系统进化关系,也用于物种鉴定,其有效性在很多分类单元中者13进行了评估。但是在象科动物的系统研究较少,如猛犸象的线粒体基因如何适应寒冷、干旱的环境;细胞色素b(Cyt-b)和COI基因的手中间变异以及在鉴别象科动物的有效性;和如何就线粒体基因有效鉴别象科动物,同时还能有效排除其他物种及人源DNA的污染等方面少有报道。本研究针对三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