芘、毒死蜱及铬胁迫效应研究及功能微生物菌剂体系构建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众多的污染地块中,复合污染占据较大比例,尤其以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复合污染为代表,其相对于单一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作用更强,修复难度更大。传统的物化法由于修复成本高,存在环境风险等问题,在复合污染修复中不再占有绝对优势,而以微生物菌剂为代表的绿色可持续性修复技术已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青睐。  本文构建了芘、六价铬(Cr(Ⅵ))和毒死蜱、Cr(Ⅵ)两种复合污染类型,首先研究芘的降解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EBL17),毒死蜱的降解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EBL07)及Cr(Ⅵ)的还原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显示芘的降解率在第九天时接近40%,毒死蜱在第五天时降解率达到约100%,Cr(Ⅵ)在一天内还原率达到100%。然后分别研究了非目标污染物对菌株的胁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芘浓度在50mg/L以下时,对S.oneidensis MR-1的胁迫作用很弱;浓度达到50mg/L时产生较明显胁迫作用,抑制S.oneidensis MR-1的生长及其对Cr(Ⅵ)的还原。毒死蜱浓度在1-50mg/L时,对S.oneidensis MR-1胁迫作用不明显。Cr(Ⅵ)浓度在10mg/L以上时,会明显抑制Pseudomonas sp.EBL17和R.sphaeroides EBL07的生长及其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率,且浓度越高,胁迫作用越明显。电镜结果显示Cr(Ⅵ)对两株菌的细胞形态影响不大,初步推断Cr(Ⅵ)不是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结构来产生胁迫效应。吐温80添加实验表明其可以降低Cr(Ⅵ)的胁迫作用,促进Pseudomonas sp.EBL17、R.sphaeroides EBL07的生长及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在毒死蜱、Cr(Ⅵ)的复合污染中,构建的R.sphaeroides EBL07与S.oneidensis MR-1菌剂体系只实现了部分毒死蜱的去除,未能实现铬的还原,且吐温80加入后仅促进了毒死蜱的降解。而在芘、Cr(Ⅵ)复合污染体系中,Pseudomonas sp.EBL17与S.oneidensis MR-1实现了对两者的协同去除,去除率分别为11%、9%,且加入吐温80后去除率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滨海湿地是入海污染物的承泄区,承受着较大的人口和城市压力。红树林湿地是重要的海滨湿地之一,污染的加剧正在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作为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UNEP/GEF)项
交通是城市的经济动脉、生态廊道和文化景观,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生态交通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生态交通是以交通网络为核心,以系统论的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量发展标准化服务业,面向全国开展了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具有示范推广性的发展模式.本文以深圳创建国家标准化服务业试点为例,从标准化服务业生态圈模式简述
火山与地震有一种无法说清楚的关系,火山爆发是火山灰和岩浆从地底层里大量喷发出来形成的,火山爆发引起了地层中空。就好比赤道周围的空气受到太阳的照射,膨胀变轻上升,旁边的空气就马上来补充,这样使得当地往往成为台风的生成地;也好比南北两极,空气遇冷收缩,周围的空气也马上来补充,形成了大量刺骨的、寒冷的狂风那般。火山所不同的是,土壤、岩石是固体的,一下子表现不出来,撑得住
期刊
期刊
内蒙古草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畜草双承包责任制,其政策目标就是实现草场保护和建设养畜。然而,在定居定牧普遍推行的同时,现实却与政策的两个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草场退
干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有证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频次不断增加。持续的干旱灾害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长期干旱甚至会造成植被减少、河水断
他的花鸟承继明清以来的水墨大写,用笔痛快、沉着,以意带形,于张弛中有金石气,铿锵健朗;而在山水里同样的书写之下,却安静、舒缓、淡定,凸显一种诗意的抒发和表达,因缘起 Hi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而效率和寿命仍然是阻止其进入大规模实用化的最后门槛。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分子设计来解决。通过分
掺杂钛酸锶材料由于其具有混合离子-电子电导且对碳氢燃料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而被认为具有作为新型SOFC阳极材料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掺杂钛酸锶新型SOFC阳极材料的制备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