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通过对“南洋风格”绘画(Nanyang Style)的历史语境、形式构建、精神诉求等现实概况进行探索,研究其形式语言与哲学观点对新加坡美术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以理性及多元视角对“南洋风格”绘画的孕育、发展、构建的不同阶段(1937—1965年)进行剖析,对其代表艺术家钟泗滨(Chong SooPieng)、陈文希(Chen Wen His)、陈宗瑞(Chen Chong Swee)、刘抗(Liu Kang)的绘画创作历程进行个案考察及研究,揭示上世纪30年代中国思潮汹涌的抗战背景中所激起的一股爱国情结,其精神思想孕育了早期南洋华侨的中华情结,从而形成“南洋文艺”的发展,构建“南洋风格”探索的精神基石。在1937—1965年期间,东西方艺术进行多层次的对抗与磨合,在交流与对话中,“南洋风格”绘画的研究与探索,将带动对新加坡现代美术精神思想的认知与反思。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正是基于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思潮对南洋美术的影响,探索处于局势变化莫测的南洋社会,其敏感的宗教及种族课题对新加坡文化及美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南洋风格”绘画在多元民族、文化、宗教的元素中,孕育其独特的本质,其形式构建及精神诉求形成了多元性的南洋特色。本文将尝试对南洋艺术家及作品进行客观性的剖析,并对其影响做出全方位的公允评价。 第一章以“南洋风格”绘画发展阐述理想与现实的新加坡,讨论在环球化与地域环境中民族精神的探索及本土意识的诉求;第二章以“南洋风格”绘画形式语言的发展,探索钟泗滨抽象绘画元素与传统形式的糅合,阐述个体表现与实践精神;第三章以陈宗瑞的精神探索历程与形式,解读南洋美术的历史境遇与社会价值;第四章以艺术自觉与形式建设,剖析陈文希在传统与现代绘画实践形态探索“南洋风格”绘画的题材与内容;第五章以形式构建的理想与现实体验,诠释刘抗于“南洋风格”绘画的现代表现形式与东方意识剖析;结语以“南洋风格”绘画的发展与延续,探讨新加坡美术的困惑与机遇,深入分析“南洋风格”绘画在南洋地域所具有的独特面貌,其形式构建及哲学思想在新加坡独立建国后逐渐形成美术发展的重要框架,并在演进中面对机遇与挑战。 本文以五个章节诠释20世纪初南洋现代美术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此历史语境建立起对“南洋风格”绘画的讨论与对早期南洋现代美术发展的认知。通过探索20世纪新加坡现代美术发展中的“南洋风格”绘画,进一步探讨早期东西方艺术及以“南洋风格”为代表的南洋美术之间的关系。最终的目的是在认识现代新加坡美术深层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南洋风格”绘画在现代美术中的独特性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