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及其细胞感染试验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乳头状瘤是由牛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 BPV)引起的皮肤、黏膜上皮增生性病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牛群中广泛存在的感染性疾病。目前已确定BPV有13个基因型。其中,除BPV-1和BPV-2可跨种属诱发马属动物产生纤维乳头状瘤外,都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由于该病是自愈性良性肿瘤,还没有引起重视,当该病毒与欧洲蕨类共同作用时,会诱发癌症。本研究通过对牛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和鉴定,确定我国一些牛场发生本病病毒类型。通过牛乳头状瘤病毒对NIH-3T3细胞感染,初步探讨牛乳头状瘤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BPV致病机理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试验通过对临床患有乳头状瘤样赘生物的病牛进行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做初步诊断。利用肿瘤匀浆液接种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其对鸡胚生长特性的影响。通过PCR检测乳头状瘤病毒,并确定其基因型,进而对乳头状瘤进行确诊。利用乳头状瘤病毒悬液感染NIH-3T3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检测细胞中BPV DNA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临床观察发现,牛乳头状瘤多为花椰菜状和结节状,灰褐色或黑色,0.5~7cm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表皮细胞出现角化过度和部分颗粒细胞空泡化的现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瘤组织样品胞浆被棕染,而对照组未被棕染;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少见死亡及特征性病变,死亡胚中未检测到BPV病毒粒子。通过PCR检测发现从该牛场的牛乳头状瘤样品中提取的DNA样品是由BPV-1和BPV-2两种基因型引起的;通过BPV悬液处理NIH-3T3细胞,可使细胞发生形态学的改变,细胞中未分离出BPV DNA。结论:该牛场发现的乳头状瘤样赘生物确定为是由BPV-1和BPV-2感染的牛乳头状瘤;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不能分离出该病毒;BPV病毒悬液可以使NIH-3T3细胞发生形态学转化。
其他文献
随着私有财产的存在及发展,义利观也相继产生。自义利观产生的那一刻起,对于义利的问题的辩论就未曾停止。中国古代在儒家文化思想主导下,产生了“先义后利”的儒家义利观,并
推广鉴定如何向质量认证过渡?辽宁省农机鉴定站孙德元中国农机鉴定检测协会理事长、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张金魁同志在中国农机鉴定检测协会成立大会上讲话中强调指出“
目的:本实验以芪参健脾方为干预因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免疫组化等多种方法,观察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
加工贸易作为国际分工的一种形式,引发诸多跨国集团公司在保税加工区建立来料加工制造企业,俗称“两头在外”运营模式,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运至加工区生产成品,再外销海外,其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静心制动随症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并通过对抽动障碍患儿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0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
<正>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其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
目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是以声脉冲辐射力技术为基础产生剪切波,并以剪切波速度来判定组织硬度,通过组织硬度推断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本研究旨在探讨VTQ技术与常规超声、超
戏曲进校园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一项惠及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工程,也是培养戏曲演员和观众的重要途径。在这一工程的推进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和提升中学教师自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