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译者中心研究:《易经》两英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ly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翻译理论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译学理论研究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译者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自从翻译理论界的研究重心转向文化角度之后,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国内外学者开始转向对译者作用的研究。与此同时,翻译理论研究者更加注重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翻译研究之中。近年来,全球掀起了生态文化学术思潮,人们开始回归自然。基于此,翻译适应选择论应运而生,它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引入到了翻译研究之中。本文作者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理雅各(James Legge)2和汪榕培3的两个《易经》英译本进行比较,探讨译者的中心作用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胡庚申2004:219)。适应与选择不可分割,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们是译者的本能,强调了译者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主导者。因此,作者从译者对需要、能力和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三个方面,将理雅各和汪榕培两位译者在《易经》英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进行对比分析。从译者的需要方面来看,不同的译者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会对文本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译者的能力方面来看,不同的译者为适应其自身能力,包含译者的双语、双文化能力,个人的气质,学习能力等,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从翻译生态环境方面来看,不同的译者将会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上进行不同的选择性适应转换,进而选择不同的译文。通过上述对比,作者发现两位译者从不同层面解读了《易经》的内容,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完成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理雅各在《易经》的英译过程中,选择适应原文的古文风格和古汉语的语言规范,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最大程度的传递文化内涵,而汪榕培则侧重于尽可能地向读者阐述《易经》的深奥哲理。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作的不同的适应与选择进一步阐释了译者作为翻译的中心,在翻译过程中集适应与选择于一身,决定了翻译的文本,翻译策略以及最终的译文。因而,本文是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以理雅各和汪榕培的《易经》英译本对比为例,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证实译者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中心。
其他文献
本文从机会约束出发,结合交易费用,建立了机会约束下含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在分析已有模型的特点和缺点之后,我们考虑能更好地刻画实际交易费用的典型交易费用函数,建立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多数国家出资企业都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改组或改制。然而,长期以来,囿于历史的制度依赖与现实的利益诱因,我国国企极少对包括国有股东在
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大规模铁路建设的背景下,铁路建设项目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而目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使得知识不能得到有效共享,降低了铁路的建设效率。
校车是一个学校,尤其是多校区学校重要的交通资源;为方便各校区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和出行,学校会在各校区间开行校车。校车的管理有着区别普通车辆的特殊管理体制,在一般车辆业务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公证的保障。但现实社会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在客观分析了现象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证人出庭
知识分子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知识分子出现了危机,这种变化在文学界和评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关于知识分子的研究与探讨更是炙手可热。在当代文坛中
研究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心血管并发症是MHD患者首要死亡原因。MHD患者矿物质代谢异常普遍存在,其中高磷血症表现尤为突出
受中央出台限制"三公消费"及"八项规定"、"库存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2012年底至2014年两年间以茅台酒为主的一线高端白酒品牌均遭遇了股价下跌、业绩严重下滑的情况,表明现
以多版本传感器观测服务(Sensor Observation Service,简称SOS)模式为研究对象,从SOS实现规范数据类型UML图中解析出SOS服务模式组成对象,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模式匹配方法,把服
目的:(1)了解大专医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关于拖延的元认知信念、专业承诺水平、以及考前心境状态等情况;(2)分析一般人口学情况、关于拖延的元认知信念、专业承诺水平对大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