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覆岩采动变形监测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井工开采,必然引发上覆岩层发生变形与破坏。导致地表沉降,形成导水裂缝带,一旦和水体沟通构成突水通道,将严重威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覆岩运动具有多尺度变形和大范围运动等显著的岩体力学特征,且围岩内部活动通常无法直接观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到了覆岩变形破坏的监测中。由于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于覆岩监测中存在光纤能否和岩体协同变形、岩层变形特征如何用光纤辨识等未知的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模拟试验、现场试验等手段,主要进行了覆岩采动变形规律理论研究、光纤的基础性能标定研究、光纤-岩土体-注浆体三者的耦合性能研究、基于光纤监测数据的覆岩采动变形表征研究、以及荫营煤矿150313工作面现场导水裂隙带高度[Water Conducting Fracture Zone(WCFZ)]实测及煤巷顶板沉降变形的光纤应变量化表征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对覆岩采动变形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分布式光纤进行覆岩采动变形监测的覆岩破坏力学模型,分析了光纤应变表征覆岩破坏的机制。研究了覆岩采动变形的室内相似模拟试验、现场覆岩采动造成的岩移观测和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发育规律现场实测的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的理论和方法。(2)通过光纤基础标定试验,获得了5 mm钢绞线光纤的应变-频移系数、温度-频移系数以及光纤表面黏贴的应变传递效率;通过钢绞线光纤和定点光纤与混凝土柱的耦合性能试验,探明了两种光纤与混凝土柱的耦合性能,研究表明,5mm钢绞线光纤与混凝土柱的耦合性能最好,可以满足现场监测的要求。(3)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提出了采用光纤应变变化表征覆岩运动状态的概念,推导了光纤应变变化与覆岩结构演化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了采场覆岩结构破断的光纤表征力学模型,获得了覆岩采动变形的光纤应变变化表征方法与监测技术。(4)建立了光纤应变变化对导水裂隙带高度演化特征的表征关系,揭示了采动覆岩结构与光纤位置的动态响应关系。随工作面开挖光纤应变曲线呈“台阶”特征,工作面靠近垂直光纤,光纤处于压应变先增大后减小状态;得出了光纤应变曲线的“一级台阶”可以反映冒落带高度,“二级台阶”可以反映裂隙带高度的结论。(5)开展了基于BOTDR的覆岩变形现场观测研究。由150313工作面的进风巷顶板以一定角度向煤层覆岩打设钻孔,布设传感光缆,监测得到了覆岩采动变形的光纤应变变化分布,该光纤应变变化分布反映了覆岩采动变形的破坏规律,揭示了覆岩在工作面回采形成采空区后的运动演化过程。(6)开展了基于BOTDR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现场实测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在覆岩垮落强度大、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的优化过程的监测方案和方法。成功地进行了15031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的全周期监测,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演化规律和最大高度。根据传感光缆的应变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得出了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并得出导水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约为86.69 m,与经验公式(约83.65 m)和基于关键层判别法(约85.47 m)的估值基本相符,同时与室内相似模拟试验的结论(约90.27 m)也相符。(7)开展了基于BOTDR和光纤预拉伸定点布设(POFLF)技术的煤巷顶板沉降变形的现场监测试验。通过光纤应变和顶板变形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煤巷顶板POFLF技术,将光纤定点水平布设于顺槽顶板,光纤应变的变化不仅能定性、定量地的反映顶板变形破坏程度,还能反映顶板变形破坏的具体范围。构建了煤巷顶板的三角形和梯形沉降模型,并使用这两个模型计算了顶板的沉降变形,计算结果和简易十字观测法观测结果基本相符。(8)论文研究表明,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于煤矿覆岩变形监测是可行的,并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分布式光纤监测煤矿覆岩变形的成套技术。
其他文献
我国大部分煤盆地聚煤环境时空变化明显,成煤期后经历了多期构造作用的破坏,导致煤储层具有强不均一性、低渗透性和低含气饱和度的特点,构成较为复杂的煤层气开采条件。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是预测以及提高煤层气产能的关键。由于煤的非均质性及其本身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煤层渗透率变化规律难以简单的用常规储层方式来描述。在煤储层中,气水相对渗透率主要受到气-液-固三相流运移和分布状态的影响。而煤岩润湿性
学位
华北板块石炭—二叠纪时期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发育一套下部由近海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相互沉积组成的含煤岩系和上部由陆源碎屑岩组成的红色陆相地层,其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古环境信息。本研究在系统收集华北板块露头剖面、钻孔、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化验数据及相关已发表文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克拉通背景下海陆过渡相层序地层格架下聚煤模式、海陆过渡
学位
随着煤矿开采逐渐走向深部,煤岩体面临着“三高、强扰动和强时效”复杂力学环境,极易诱发煤岩动力灾害特别是复合型动力灾害,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本文基于岩石力学、损伤力学、流变力学、断裂力学和渗流力学等理论,采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体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强扰动和强时效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蠕变-渗流演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将煤岩动力灾害分为2大类,发现原生煤在峰后阶
学位
随着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持续增长,人类在粮食安全和森林资源保护上面临着严峻地挑战。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和保护森林资源,需要实时监测植被生长和变化状况。冠层叶绿素含量(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CCC)是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示因子,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对有效监测植被生理条件、植被生产力和环境胁迫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地面测量方法具有破坏性、低效率、低维度且资源密集等缺点,严重
学位
煤系石墨是煤变质作用进入石墨化作用阶段的产物,是隐晶质石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系非金属矿产的一种。近年来,受石墨市场需求推动,煤系石墨研究也受到重视,相对于煤化作用阶段的丰富研究成果,我们对煤的石墨化阶段研究较少,对煤中不同显微组分的石墨化差异性更是少有涉及,阻碍了我们对煤系石墨形成过程、控制因素、演化机制的认识。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对丰富和深化煤—石墨物理化学结构完整演化序列的认识,为煤系石墨矿
学位
煤炭资源的高浪费率、矿井的高事故率以及工人的高死亡率是伴随着煤炭生产的主要问题。采用巷帮充填体代替煤柱的传统沿空留巷虽然取消了煤柱,降低了巷道的掘进率,避免了资源高浪费率,但巷帮充填体存在施工成本高、影响回采速率和应力集中的问题。基于切顶短臂梁理论提出的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填充式沿空留巷所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通过顶板预断裂技术人为设置了直接顶的厚度并切断待留巷道预设断裂面高度范
学位
随着人们对地球表面空间信息的掌握和对三维地球空间领域的深入研究,全球离散格网数据模型已逐渐成为数字化地球的基础参考框架之一。从理论上讲,球面与平面是不同胚的,因此无法直接在球面上递归剖分出像平面栅格那样完全相同的单元。这就需要应用全球离散格网质量的评估体系与误差控制方法,来确定全球离散格网模型应用的适用范围与可靠性。目前,全球离散格网质量评价一般采用经典Goodchild准则进行。但是,该评价准则
学位
为了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定性的用于植被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从盆栽实验采集的反射率光谱数据方面进行研究。在实验室室内设置不同胁迫浓度的重金属铜铅玉米盆栽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Cu2+和Pb2+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反射率光谱和Cu2+和Pb2+含量等有关铜铅污染玉米的基础数据,形成了关于重金属铜铅污染玉米植株的一套完整的数据集。首先,因为不同浓度Cu2+和Pb2+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反射率光谱仍然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
学位
土壤水分是影响农业生产、水文过程和气候系统的重要参数,其时空分布信息对于监测土壤墒情、指导灌溉作业以及预测作物产量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土壤水分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传统地面测量方法无法满足其大范围监测的需求。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多种尺度下的土壤水分时空监测成为可能。目前,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已经成功业务化运行,但其土壤水分产品的空间分辨率比较低(通常在几十公里水平)。而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主
学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定期接受诊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以不同服务模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价结果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结果明显优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