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膜栽培短季棉叶片衰老和产量形成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31313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国大宗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关系国计民生。黄河流域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但近年来受粮棉争地矛盾突出、植棉用工多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植棉面积显著减少,且不断向盐碱地、旱地和沙薄地等中低产田转移。目前中低产田植棉普遍采用春棉品种,一年一熟,早春播种、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人工多次收花的栽培模式,虽然产量较高,但用工多、投入大,吐絮分散,难以机械采收,且残膜污染严重,因而效益并不高。短季棉是一类生育期短、开花结铃集中、晚播早熟的棉花品种。已有研究表明,中低产田覆膜栽培短季棉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收成,而且容易集中成熟和机械采收,但残膜污染依然存在。无膜栽培是解决残膜污染的根本途径,然而,迄今尚不清楚黄河流域棉区中低产田无膜栽培短季棉的可行性,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更缺乏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山东省主栽春棉品种K836和短季棉品种鲁棉532为材料,于2017~2021年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临清)中等偏下地力的试验田,设置春播的覆膜春棉和无膜春棉、夏播的覆膜短季棉和无膜短季棉4个栽培模式处理,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投入产出、早熟性及相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重点比较研究了覆膜和无膜栽培条件下短季棉的产量构成和分布、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叶片衰老、根系特征及内源激素含量与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旨在揭示无膜栽培对短季棉叶片衰老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和机制,为短季棉无膜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为棉田残膜污染和植棉节本增效提供解决方案。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无膜春棉的籽棉产量和总铃数比覆膜春棉分别降低了16.2%和14.7%;无膜短季棉的籽棉产量、铃数、铃重均与覆膜短季棉相当,比覆膜春棉分别降低了17.5%、5.5%和12.9%,相应的产值也降低了17.3%,但因投入成本减少了28.1%,净效益提高了15.0%。说明无膜栽培显著降低了春棉产量,但对短季棉产量没有影响;无膜短季棉产量低于覆膜春棉,但投入少、净效益高。2.短季棉主茎生长点的赤霉素(GA3)、双氢玉米素(DHZR)、异戊烯基腺苷(IPA)、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在2叶期达到峰值,而春棉在4叶或5叶期才达高峰。无膜栽培延迟了春棉的开花时间,但对短季棉没有显著影响。前4周开花结铃对产量的贡献率,覆膜春棉为79.2%,无膜短季棉却高达92.8%;覆膜春棉74.6%的棉铃分布在1~8果枝、62.4%的棉铃分布在1~2果节,而无膜短季棉91.7%的棉铃分布在1~8果枝、97.6%的棉铃分布在1~2果节。棉株开始吐絮至42 d后,无膜短季棉的吐絮率为82.5%,而覆膜春棉只有66.3%。由此可见,不论是否覆膜,短季棉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含量在2叶期达到峰值,春棉则在4叶或5叶期达到峰值,花芽分化早是短季棉晚播早熟的重要机制之一;无膜短季棉比覆膜春棉的开花速率高、结铃吐絮快而集中,这是无膜短季棉晚播早熟的另一重要机制。3.无膜短季棉的伏前桃和伏桃数少于覆膜短季棉,但早秋桃数增加了67.2%,烂铃率降低了36.0%,伏桃和中部铃的铃重分别降低了5.7%和9.2%,早秋桃和上部铃的铃重则分别增加了8.1%和9.9%。无膜短季棉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比覆膜短季棉分别提高了26.7%和65.7%,丙二醛含量则降低了20.9%。无膜短季棉的群体光合速率在初花期比覆膜短季棉降低了13.0%,盛铃期两者相当,始絮期却提高了3.1倍。与覆膜短季棉相比,无膜短季棉在初花期光合产物向营养器官的分配提高了9.0%,向生殖器官的分配降低了28.3%;始絮期向营养器官的分配降低了12.3%,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却提高了10.4%。表明与覆膜栽培相比,无膜栽培对短季棉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改变了棉铃的时空分布,提高了后期棉铃的铃重,这与无膜栽培延缓了短季棉生育后期叶片衰老,促进了光合物质生产与同化物向棉铃的分配有关。4.与覆膜短季棉相比,无膜短季棉开花后14 d的库源比(叶面积载铃量)降低了32.3%,始絮期的根系伤流量增加了78.3%;盛铃期株间0~20 cm土层的根长度密度(RLD)、根表面积密度(RSD)和根体积密度(RVD)分别降低了61.5%、58.9%和55.8%;20~40 cm土层则分别提高了52.2%、42.7%和39.1%;始絮期无膜短季棉叶片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Gh LHCB,CTKs合成相关基因Gh IPT1和Gh IPT2,脱落酸(ABA)降解相关基因Gh CYPA707A1、Gh CYP707A2和CYP707A4均显著上调表达;ABA合成相关基因Gh NCED2、Gh NCED3、Gh NCED5和Gh NCED9,茉莉酸(JA)合成相关基因Gh AOC3、Gh LOX3和Gh AOS6均显著下调表达。始絮期无膜短季棉叶片ABA、茉莉酸甲酯(JA-Me)和水杨酸(SA)含量比覆膜短季棉分别降低了25.2%、12.3%和43.3%,CTKs(ZR+DHZR)含量提高了48.3%。对无膜和覆膜短季棉始絮期主茎功能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出99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的DEGs 630个,下调的DEGs 365个,G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上,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富集数量最多的四条通路分别是植物病原菌互作、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其中转录因子C2H2、WRKY、MYB、HSF、AP2/B3-Like、NAC和PLATZ参与了对叶片衰老的调控。采用q RT-PCR对其中16个DEGs验证,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推测短季棉无膜与覆膜之间叶片衰老差异与这些衰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因此,无膜栽培短季棉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延缓,与库源比和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相关激素含量和衰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综上所述,短季棉不论是否覆膜,花芽分化早、开化结铃快、吐絮集中,晚播早熟。与覆膜春棉相比,无膜短季棉产量有所降低,但生产成本低,净效益显著增加,在黄河流域中低产棉田具有替代传统覆膜春棉的应用前景。与覆膜短季棉相比,无膜短季棉生育后期叶片衰老慢,促进了后期光合物质生产和同化物向棉铃的分配,早秋桃多而大,不仅弥补了中前期结铃少的不足,还减少了烂铃,最终产量相当。无膜短季棉叶片衰老慢,与较低的库源比和较深的根系分布,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和衰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苹果是在温带地区广泛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果皮色泽是苹果果实的一种重要农艺性状,其主要由花青苷所决定。花青苷是一种由糖和花色素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黄酮类化合物,它不仅可以决定果皮,果肉,叶片和花瓣等的色彩分布,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以及改善人体血糖平衡,提高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等。除了花青苷,原花青素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抵御外界侵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花青苷和原花青素作为类黄酮
学位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与试点自2007年开始起步,经历了从中央倡导到各地落实推广的过程,试点地区、品种不断增多,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气象灾害救助提升到助力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等。相比以勘察定损作为赔付依据的传统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具有赔付标准透明、赔付过程简洁、理赔速度快、可以减少逆向选择、防范道德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和保险费率等突出优势。但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仍缺少相关研究,特别是对于多
学位
果实的风味主要由果实糖酸比决定,而糖酸比的大小取决于甜度和酸度的比值,反映了果实的口感。酸度由有机酸总量决定,苹果中的有机酸大概有16种,其中苹果酸占有机酸总量的85%左右,是苹果果实中最主要的酸。果实酸度受苹果酸合成、代谢以及转运等生物过程的影响,并被关键酶所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转录因子如何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参与苹果酸合成代谢过程仍然是未知的。果实甜度主要是指可
学位
花粉在柱头表面的黏附和水合,是植物授粉识别的开端,与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拟南芥Sn RK1复合体的βγ亚基(KINβγ),通过调控花粉中线粒体的发生,进而影响了花粉中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的水平,调控花粉在柱头表面的水合。但是KINβγ如何调控线粒体的发生还不清楚。前期的研究通过对拟南芥kinβγ-1/+突变体花粉RNA-seq结果分析发现,ki
学位
农药因其应用而进入土壤,并可能对其中的非靶标生物产生损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常用杀菌剂,氟嘧菌酯是此类杀菌剂的代表品种。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品种。随着氟嘧菌酯和双氟磺草胺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这两种农药会进入和影响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是指示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两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亟需明确。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特性而在诸
学位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是限制作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个三角洲之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广阔的地域面积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而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定量、准确、快速获取区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等信息,是该区盐渍土地资源治理和利用的前提。卫星遥感可为获取大尺度土壤盐渍化信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但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成像质量较低,难以实现
学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典型的冷敏感植物,在北方日光温室生产中经常遭遇低温胁迫,低温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硫化氢(H2S)和生长素作为两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节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H2S和生长素互作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硫氢化钠(NaHS,H2S供体)、次牛磺酸(HT,
学位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是一种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在玉米和水稻上引起纹枯病,造成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出现坏死斑,最终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立枯丝核菌侵染植物过程中能够释放多种细胞壁降解酶,前人的研究表明,立枯丝核菌分泌的第45家族β-1,4内切纤维素酶EG1能够诱导烟草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活性氧迸发、Ca2+积累、细胞外碱化、胼胝质积累和防卫反应相关
学位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磷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过量或不合理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不断累积,磷肥当季利用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磷矿资源的匮乏。因此,制定合理、可持续的磷肥综合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发现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对磷肥施用量和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响应不同,为提高磷肥利用率,从减少磷肥施用和降低磷素固定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第一方面,本研究通过
学位
土壤碳库对维持土壤肥力、缓解温室效应至关重要,其固碳量由碳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调控。植物残体降解和土壤有机碳矿化分别主导着土壤碳输入和碳输出过程,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决定植物残体降解碳的去向,激发效应(PE)强烈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土壤碳可利用性、养分有效性、土壤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微生物影响外源碳的利用效率和激发效应,但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施肥是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经过长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