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荷载与冻融循环作用下约束混凝土的损伤研究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冷地区的大坝、桥梁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一方面承受着复杂的荷载作用,另一方面还经受着温度变化导致的冻融循环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荷载作用与冻融循环联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特性,本文以100个尺寸为100mm×100mm×300mm的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单因素疲劳、单因素冻融、先冻融后疲劳和先疲劳后冻融四种不同情况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单轴抗压破坏试验,研究了疲劳荷载或冻融循环单因素、疲劳加载与冻融循环联合作用对约束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经受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联合作用后约束混凝土试件的损伤演化机理,建立了单因素作用下的损伤演化方程和联合作用下约束混凝土的损伤本构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经历疲劳荷载作用或冻融循环作用后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单轴抗压破坏试验,研究了疲劳加载次数与冻融循环次数对约束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建立了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评价标准的疲劳强度损伤方程和冻融损伤后的质量变化方程。结果表明,疲劳强度损伤方程能较准确的预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剩余强度,质量变化方程能较好的反映约束混凝土的质量变化情况。
  (2)通过先冻融后疲劳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单轴抗压破坏试验,探讨了冻融循环次数以及疲劳加载次数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利用疲劳强度损伤模型对经历不同冻融次数的后疲劳试件的抗压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约束混凝土试件的疲劳加载次数与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时,其轴心抗压强度与静弹性模量均不断降低,峰值应变则在冻融0次~100次期间增大较快,冻融100次~200次期间变缓,冻融200次~300次期间再次加快。通过先疲劳后冻融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单轴抗压破坏试验,分析了疲劳加载与冻融循环作用对约束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建立了约束混凝土的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当约束混凝土试件的疲劳加载次数与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时,其轴心抗压强度与静弹性模量不断降低,峰值应变不断增大,利用损伤本构模型对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3)通过素混凝土与约束混凝土试件的无量纲化应力-应变全曲线对比,探讨了疲劳荷载与冻融循环不同作用次序下混凝土的箍筋约束效应,对比分析了素混凝土与约束混凝土的冻融与疲劳损伤机理,结果表明,约束混凝土试件无量纲化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上升段较为饱满,而素混凝土试件的上升段则近似于斜直线,与素混凝土试件的下降段曲线相比,约束混凝土试件的下降段曲线斜率较小且较为平直。未经受冻融循环作用与疲劳荷载作用的试件箍筋约束效果最强,冻融循环作用与疲劳荷载作用对箍筋的约束效果有明显的削弱作用。
  (4)运用数学模型结合约束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数据,对不同地区经受疲劳荷载作用后冻融的混凝土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受疲劳加载的次数与使用寿命呈负相关,历经的疲劳加载次数越多,使用寿命越短,当疲劳加载次数为2×104次时,使用寿命减小了12%~13%,当疲劳加载次数为4×104次时,使用寿命减小了20%~23%,当疲劳加载次数为6×104次时,使用寿命减小了29%~30%。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西部交通的快速发展,大跨斜拉桥数量愈来愈多。由于西部地区山大沟深、地形高差大,不少斜拉桥的桥墩非常高,且墩高差异也很大。墩高的显著差异使桥梁的地震响应很复杂,其抗震能力也不易准确把握。另外,对于斜拉桥的顺桥向地震响应特点和抗震能力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横桥向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斜拉桥墩梁之间的横向约束关系相对复杂,桥墩及桥塔的横向布置形式变化也较多,这使得斜拉桥的横向地震反应也更为复杂。  
目前,裂缝控制仍是预应力混凝土大跨连续刚构桥所面临的重要工程难题,尤其是斜向裂缝控制。已有研究表明:竖向预应力留存的多少对于腹板预压力的大小影响很明显,对于减少箱梁裂缝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实际应用发现竖向预应力的过度损失会严重削弱竖向预应力筋的作用,导致腹板仍会出现斜裂缝。为研究竖向预应力对大跨连续刚构桥腹板截面的受力影响,本文对竖向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无粘结精轧螺纹钢三种竖向预应
焊接残余应力指的是焊件在焊接过程中,因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的残留在焊接结构中的自平衡的内应力。在焊接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焊接残余应力身上,也越来越关注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本文围绕世界最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大尺度焊缝,通过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得到了主管拱肋对接焊缝以及腹杆与拱肋间的不同角度空间相贯焊缝的焊缝残余应力分布,揭示了拱肋持荷状态对节点域焊接残
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建设,混合桥梁这一种集钢结构桥梁与混凝土结构桥梁优点于一身的结构形式日渐兴起。而作为混合梁的关键部位—钢混结合段,其目前主要的形式之一是前后承压板式钢混结合段,其内部构造比之前的钢混结合段形式更加复杂,设计研究人员对其力学行为认识尚不甚明确;同时不同的施工方法对钢混结合段的最终受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多尺度建模的方法对钢混结合段进行施工模拟,分析不同施工方法对于
学位
本文以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标高控制为背景,参数敏感性分析为研究基础,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主梁线形状态受各种参数的影响,实现施工过程主梁线形控制。  首先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依托工程桥梁各敏感性参数的对不同响应结果的重要性关系。确定主梁自重误差和斜拉索初张力偏差是影响桥梁结构响应最大的两个敏感性参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主梁自重误差和斜拉索初张力偏差对主梁线形变化的影响规律。  然后讨论主梁自重和斜拉
西部地区多处于山岭地形,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往往具有开挖跨度大,深埋,施工难度大,施工力学性能复杂,施工周期长的特点。本文以重庆东环线樵坪山隧道为依托工程,围岩等级Ⅳ,分析了三台阶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这三种大跨度隧道开挖常用工法的适用性及其支护效果,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原有设计工法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工法转换研究,提出了针对此依托工程地质围岩情况较好标段处的三台阶快速施工工法,并通过分析数
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已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虽然我国在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也有了十余年的研究历程。回顾过去的研究,学者们对各式各样的桥梁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还对桥梁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促进了桥梁抗震理论的发展。但是,现有研究在对桥梁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时,选用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却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学位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而中国自然水资源十分有限,水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重大难题,污水深度处理是解决水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从新的环保法推行和近年来实施黑臭水体治理以来,国家生态环境部对排入地表水体的水质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
学位
为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多等带来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中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生物滞留系统作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优先推荐的技术措施之一,已有大量学者针对其去除雨水径流中氮和磷的机理开展模型研究,但关于实际工程中生物滞留系统运行效果、氮和磷在系统中分布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重庆某海绵城市试点的生物滞留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生物滞留系统中不同形态的氮、磷分布
学位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方式之一。与其他清洁能源有所不同,水利发电需要筑坝蓄水并破环原有河流的连续性,导致部分原有输入海洋的有机物在大坝内被拦截和埋藏,并分解成为温室气体。为充分利用水电资源,流域内水电开发常呈现梯级特征,形成区别于自然河流的河流-水库生态系统。然而,大坝对河流连通性的破环不仅会减少沉积物向海洋的输送量而且还会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进而改变水生态系统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