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基钙钛矿氧载体在化学链CH4重整耦合CO2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链CH4重整耦合CO2分解工艺是一种能够同时生产合成气和利用CO2的工艺。在该技术中,CH4首先被氧载体中的晶格氧部分氧化为合成气(H2+CO);随后,被还原的氧载体从CO2中获取氧原子,用以恢复其在CH4部分氧化过程中缺失的晶格氧,并同时产生CO。设计与构筑活性高与稳定性强的氧载体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所在。镧基钙钛矿氧化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及优异的储放氧性能可以作为化学链CH4重整技术过程中的氧载体。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Ce、Ni掺杂的La-Ce-Fe-Ni-O钙钛矿氧载体,通过XRD、BET、XPS及TPR等技术对氧载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系统考察了La-Ce-Fe-Ni-O系列氧载体在化学链CH4重整耦合CO2分解过程中的反应性能。此外,还深入探究了Ce/Ni掺杂量及焙烧温度对氧载体反应活性的影响。在化学链CH4重整过程中,LaFeO3氧载体具有较高储放氧性能,但是其抗积碳性能差,导致CH4转化率较低。La-Ce-Fe-Ni-O系列氧载体在化学链CH4重整耦合CO2分解过程中表现出优良的抗积碳性能和反应活性。随着Ce、Ni掺杂量的增加,La-Ce-Fe-Ni-O系列氧载体的反应活性也逐渐升高。其中La0.6Ce0.4Fe0.6Ni0.4O3样品显示出最高的CO选择性、合成气产率和CO产率,其H2/CO摩尔比接近于理想值2.0(1.0-1.6)。在20次氧化还原循环反应中保持着良好的CH4反应活性、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焙烧温度对La0.6Ce0.4Fe0.6Ni0.4O3的结构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800 oC下焙烧的样品显示出更高的氧空位浓度和储放氧性能。在20次循环反应中,La0.6Ce0.4Fe0.6Ni0.4O3-800表现出最佳的反应活性和热稳定性,其H2/CO比值仍保持在理想值2.0附近(约1.5)。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Silicalite-1分子筛,并作为载体与La0.6Ce0.4Fe0.6Ni0.4O3样品进行机械混合,制备了系列x wt.%Silicalite-1/La0.6Ce0.4Fe0.6Ni0.4O3(x=5、10、15和20)氧载体。Silicalite-1分子筛的加入改善了La0.6Ce0.4Fe0.6Ni0.4O3样品的结构性质,随着Silicalite-1分子筛掺杂量的增加,La0.6Ce0.4Fe0.6Ni0.4O3样品的CO选择性、CH4转化率、合成气产量都逐渐增加。
其他文献
X射线作为常见的一种高能辐照射线,由于其光子能量高,穿透性强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放射治疗、工业探伤、安全检测,航天导航以及科学研究的材料分析等领域中。其中闪烁体作为将X射线光子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转换装置为X射线探测器的核心组件,也是目前国家所面对的核心科技攻关技术之一。通常来说闪烁体一般由高密度重元素组成。然而,传统的闪烁体一般是无机晶体,只能在高温环境中生长,这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制备难
在铜基复合材料中,由于其增强体(碳纳米管、石墨烯)与铜基体润湿性较差,在与铜基复合材料复合时极易发生无法均匀分散引起团聚现象,造成界面结合能力差,使其对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化效果不明显或者造成更大的缺陷,明显未能达到起初实验设计要求;不仅如此,弱的结合界面形成电子势垒、电子散射,严重影响铜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虽然研究工作者们一直研发新的工艺去改善碳纳米材料在金属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但始终没有合适
金属材料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以高能量密度激光束作为热源,通过激光熔化金属粉末(或丝材)后形成微小熔池,在三维空间内无限堆积凝固成复杂结构实体零件的快速制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光局部作用下的材料快速熔化与熔池快速凝固阶段反复交替进行,从而使成形构件表现出基本无化学元素偏析、晶粒极其细小的非平衡凝固组织特征。近年来,通过激光增材制造灵活而高效地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提高铝合金综合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
天然气作为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调节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而天然气管道在能源运输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被称为“能源命脉”。由于天然气长输管道大口径、薄管壁的特性,使其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地在崩塌落石冲击载荷作用下而造成管道失效。同时,随着天然气管道在役年限的增加,天然气管道由于腐蚀缺陷而导致其失效泄漏而引发的爆炸事故不断发生,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为了保障天然气长输管线的
BiFeO3(BFO)因其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TC~830℃)和G-型反铁磁性(TN~370℃),且具有极大的理论剩余极化值(90~150μC/cm2),因而在多铁研究领域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铁电序与反铁磁序相互作用产生的磁电耦合效应使其在多态存储器、自旋电子学、磁电传感器等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制备过程中Bi元素高温易挥发且Fe3+容易产生变价,从而造成Bi空位、氧空位等各种缺陷
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主要为粗晶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区,地表风化强烈,管沟回填土为花岗岩风化残积砂土,管道作业边坡坡面侵蚀十分严重。又因为花岗岩全风化后的残积层,岩土体结构松散,并伴随有大量的节理和裂隙发育,力学特性不稳定,极易被流水冲刷;管道上部基本为就地取材的风化层碎屑土,回填土土质更疏松,其与自然坡面原状土体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表层易被流水冲刷。因此,需要对对全风化花岗岩地区坡面流水侵蚀灾害的机理进
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往往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外加颗粒,通过均匀分散和界面控制,可以充分发挥组分间的协同效应和界面效应,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这种制备理念下的复合材料大多以“均匀”的单级复合结构为特征,对“结构效应”下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够深入,会造成基体材料的铸渗效果不理想,增强体与基体结合强度低,在磨损工况下容易导致WC颗粒的脱落。传统的WC/Fe复合区一般设计为层状,即复合层厚度低于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有效供给。我国能源消费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消费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迫使我国亟需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为此,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对于优化我国现行能源消费结构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现阶段,我国依
纳米材料因其尺寸非常小,从而具备某些块体材料不具备的优良特性,例如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二维材料作为纳米材料中的一员,其非凡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石墨烯作为二维材料代表,尽管具有极高载流子迁移率,但这种材料在二维单层形式下缺乏带隙,这使得石墨烯在半导体开关技术应用上没有优势。TMD材料虽然有理想的带隙并且有较高的开关比,但是其载流子迁移率不够高。磷烯既具有较好的带隙也有较
随着油气管道建设的高速发展,由极端降雨天气造成的地质灾害对管线路段影响日益剧增,雨水的作用无疑是造成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雨水的入渗往往改变坡体内部渗流场参数,所以必须先对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渗流场演变规律进行充分探讨与研究,才能进一步研究降雨工况下坡体稳定性。本文是以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管道两侧的全风化花岗岩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手段来开展研究工作,室内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