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作为“儒教文化圈”之一员,儒学对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儒学中的阳明学,对江户时代日本社会封建思想的解体及近代思想的启蒙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阳明学在中国兴起于15世纪末,是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宗旨而兴起的哲学学说。其内部对人性的关怀,对自由、平等观念的追求,使阳明学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其东传日本之后,迅速与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要求而兴盛起来,最终成为瓦解封建统治,推动社会变革的精神武器。本文首先由中国阳明学入手,概括性地论述了阳明学的核心思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及中国阳明学的发展与影响。其次分析了阳明学传入日本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正是在此特殊的背景下,日本阳明学有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方向,其学说更倾向于王学左派并广泛流传于中下级庶民阶层,成为当时志士仁人普遍信奉的学问。因此,以熊泽蕃山、大盐中斋为代表,注重实践、力行实功的事功派更能代表日本阳明学的特点:第一,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日本阳明学更加肯定人的作用,摆脱了封建思想教条化的束缚;第二,事功主义特色。其代表就是熊泽蕃山的“时处位”论和大盐中斋的“实践论”;第三,即物性特点。日本阳明学者把王阳明理论中的“空”、“虚”部分经过改造落实到了具体的“物”、“实”上,发展为“气”的哲学思想,并更加彻底地发挥了“致良知”的社会实践性;第四,“孝”的思想。日本阳明学强调的“孝”与中国不同,以中江藤树和大盐中斋为代表,赋予了“孝”思想“德之本”的意义,将其上升到哲学高度,在客观上表达了对现行封建社会统治的不满,颇具代表性。正是由于日本阳明学具有以上特点,因此,文章最后论述了阳明学对闩本社会的影响。第一,阳明学激励着大盐平八郎为人类解放事业起义献身。大盐中斋的这次起义是将阳明学“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之说从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最典型代表;第二,阳明学鼓舞着洋学家们大开门户、开港倒幕。日本的阳明学者,如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在吸收洋学问题上,并没有排斥西方科学文化,相反,他们同时作为洋学家对洋学采取了积极吸收的态度;第三,阳明学加速了明治维新志士们颠覆幕府政权、瓦解封建体制的脚步。他们以阳明学为理论武器,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实现,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