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天然免疫相关因子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洋牡蛎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出肉率高、肉质优良等特点,已逐步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牡蛎养殖的首选养殖品种。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养殖的太平洋牡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夏季大规模死亡现象。从2008年开始,法国养殖的太平洋牡蛎接连遭遇大规模死亡,牡蛎的死亡率达40%,有的甚至达到80%。1995-1996年,大连和山东沿海二龄以上个体死亡率达40%-50%,存活的个体也表现出生长缓慢、个体瘦弱、出肉率低等现象。这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到了牡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太平洋牡蛎机体的免疫系统着手,尤其是免疫相关基因及其防御机制的研究,对太平洋牡蛎的健康养殖十分重要。本研究采取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技术,对太平洋牡蛎天然免疫因子(HMGB1,AIF-1和IL-17基因家族)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探讨了它们在太平洋牡蛎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DNA结合蛋白,参与核小体的形成和转录调控,亦可作为一种细胞外的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太平洋牡蛎HMGB1基因。通常情况下,太平洋牡蛎HMGB1定位于细胞核,脂多糖诱导可将其释放到细胞质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表明太平洋牡蛎HMGB1不能单独激活NF-κB活性,但它可以增强Rel-依赖的NF-κB活性,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qRT-PCR检测发现,HMGB1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弧菌感染后,淋巴细胞中HMGB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HMGB1通过提高Rel依赖的NF-κB活性和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在先天防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是具有EF-手形结构,由γ干扰素诱导的钙离子细胞因子。通过RACE技术我们克隆了太平洋牡蛎AIF-1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SMART对其蛋白进行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一样,CgAIF-1也具有两个EF-手型结构。BlastⅩ结果显示CgAIF-1与目前已报道的相关AIF-1序列高度同源,系统进化树显示CgAIF-1与近江牡蛎的AIF-1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马氏珠母贝、鲍鱼、海绵、栉孔扇贝等的AIF-1聚为无脊椎动物,这与传统的分类地位中太平洋牡蛎的分类地位一致。注射了CgAIF-1重组蛋白后,太平洋牡蛎颗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性的上调,而中间细胞和透明细胞的吞噬能力没有明显变化。另外,重组CgAIF-1蛋白能够诱导炎症因子IL-17、MIF和TNF mRNA的表达。组织分布结果表明CgAIF-1 mRNA在太平洋牡蛎所有的组织中都有分布,呈组成性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鳃,其次是淋巴和消化腺,而在闭壳肌中较少。此外,当太平洋牡蛎淋巴细胞受到LPS、PGN、poly I∶C、HKLM和HKVA刺激后,CgAI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在抵抗胞外细菌、真菌感染的宿主防御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太平洋牡蛎基因组的分析,我们鉴定并克隆了5个新型的IL-17基因,多序列比对显示太平洋牡蛎各IL17成员间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无脊椎动物的IL-17聚为一支,而其他脊椎动物的按照各个类型分别聚在不同支。结果表明无脊椎动物IL-17很有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基因,同时由于进化压力的存在,各自发展出各种亚型。染色体同线性分析表明,太平洋牡蛎6种IL-17基因分别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不存在串联复制现象。与人类的IL-17基因相比,太平洋牡蛎IL-17基因结构相对简单,其基因长度和内含子外显子个数都低于人类IL-17基因。用TRANSFAC分析IL-17基因启动子序列发现,IL-17基因启动子含有多个转录调控位点,包括NF-κB,Oct-1,C/EBP,STAT,GATA,AP-1等结合位点。qRT-PCR检测发现,CgIL-17基因在太平洋牡蛎的各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鳃中表达量较高。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包括poly(I∶C),LPS,PGN,beta-1,3-glucan,HKLM和HKVA都能够诱导CgIL-17的表达。在不同胚胎发育时期,CgIL-17广泛表达,且不同的IL-17存在表达差异。  另外,利用q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太平洋牡蛎CgIL-17R以及下游的接头分子CgACT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SMART结构域分析发现CgIL-17R和CgACT1均具有一个SEFIR结构域。ACT1通过SEFIR结构域与 IL-17R中的SEFIR结构域相互作用传递信号。qRT-PCR显示,CgIL-17R mRNA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在淋巴细胞、鳃和消化腺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性腺和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最低。CgACT1 mRNA则主要在鳃、外套膜和消化腺中表达。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验证了鳃和消化腺是CgIL-17R和CgACT1的重要合成场所。CgIL-17R mRNA在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卵到到8细胞时期表达量均较高,从囊胚开始表达量逐渐降低直到D型幼虫时期开始上调。同样的,CgACT1 mRNA广泛地表达于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在D型幼虫时期表达量显著性上调。当太平洋牡蛎原代培养的血淋巴细胞受到PAMPs刺激后,CgIL-17R和CgACT1在mRNA的表达量水平显著上升。重组CgIL-17-1蛋白体内刺激太平洋牡蛎,不但可以诱导免疫炎症因子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AIF-1),白介素17(IL-17),巨噬细胞迁移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mRNA的表达,而且还能引起IL-17R、ACT1和TRAF6 mRNA表达量的变化。RNAi实验结果表明,dsRNA可以有效地介导CgIL-17R表达沉默。在干扰过程中,IL-17R基因在消化腺、鳃和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在dsRNA注射7天后显著下降。同时,IL-17信号通路中的其他基因也相应下调。总体而言,在IL-17R mRNA的表达量被抑制之后,CgACT1和CgTRAF6 mRNA的表达量也呈下调趋势,表现出了类似的表达谱,证明了牡蛎中存在IL-17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其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克隆和鉴定了太平洋牡蛎CgHMGB1、CgAIF-1、5个CgIL-17、CgIL-17R和CgACT1全长cDNA。运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并探讨了它们在弧菌及病原相关模式分子感染中的作用,对其表达变化、亚细胞定位、细胞激活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阐明牡蛎抗病机制提供了相关资料,也为丰富和发展海洋软体动物免疫学内容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其他文献
盆地充填与构造演化分析表明,中扬子及邻区总体上经历了两大演化阶段:前印支期海相沉积盆地演化阶段及燕山-喜山期强烈的陆内变形、变位等叠加改造阶段。中-新生代形成的巨型
我以前支教的时候,班上有一个贫困生,当时那个男孩子只有十二岁,爸爸死得早,妈妈跟别人跑了,留下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他每天一起床,就得先做农活挑水做饭,然后急匆匆地赶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又要去放牛割草,把家里的事情都忙完后才能写作业。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体都没有发育好,却要和大人一样做农活,我曾经看过他割麦子的样子,戴着一个草帽,握着镰刀,一低头几乎就看不见他的人,烈日炎炎下他的动作缓慢却
期刊
印象主义起源于19世纪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创造性地将“光”“色”与感官美学相结合,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绘画流派。此绘画流派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中笔
本文在对软岩性质和软岩隧道施工中地压显现特点进行论述后,结合各个工程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了采用合理的掘进破岩工艺或技术措施的建议,从而达到安全高效地在软岩巷道中施
海葵目隶属于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类群之一,分布在从潮间带到深渊海底、从热带水域到两极海域的各种海洋环境中(包括海底热液和冷泉)。目前,全球已记录海葵目1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有效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逐渐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实际案例系统地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一、
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近年来,许多地方和部门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在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职位轮换和人员分流等项工作方面
随着“三讲”教育的深入开展,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思想正在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怎样才能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到实处,使讲政治发挥应有的作用呢?重视
热带西太平洋一直以来是气候学和物理海洋学的重点研究海域之一。此海域的海洋动力和海水属性,热力状态的变化与热带天气、气候变化过程变化以及我国的天气、生态、渔业、军事
2013年7月8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和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承办的“石磊戏曲创作与理论研讨会”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