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zj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的写作源于对当今全球化背景的思考。21世纪是一个需要强烈关注生态的世纪。著名生态思想研究者唐纳德·奥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论文强调的不仅仅是生态失衡的环境保护话题,它所关注的生态写作涉及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对自我、对所有生命存在价值的再审视。通过对民族作家生态写作的研究,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学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尤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生态写作对当今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关注远远超出其他的文学写作,它所折射出的人类意识、地球意义及文化意义体现了文学的终极追求。 西部与生态关系的课题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显得尤为严峻、迫切。少数民族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思想,在民间文学中的表现随处可见。当代在我国文坛中较早表现生态、至今还执着地在生态文学领域中努力耕耘的大多为少数民族作家,他们的笔下概括了我国大部分生态背景,从森林、草原、大漠、海湾到山林、高地不等,这方面的作品在境内外受到关注,越来越多地被评奖、翻译和出版。他们多为本土作家,怀着对生于斯长于斯故土的热爱,用关爱生命的目光重新打量这个包含了各类生灵的生态世界,从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前存在的生态失衡现状作出了各种反思和批判,表现出了生态责任感。 少数民族生态文学也提供了一个文化样本,它所涉及到的存在与占有的冲突、生命意识、寻找和谐等现象适应于所有民族和人类,因而具有普遍的文化意义。另外作家们表达了各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忧患生存,对人类中心主义矫情、贪婪、欲望、金钱崇拜、物质崇拜等行为的批判,于当下文学的内涵不无拓展意义,关注这类题材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进程是一个良好的推动。 目前对中国民族生态文学的研究或论述还比较滞后,但生态批评理论的介入可以赋予民族文学以新的意义。综观当前民族小说,在生态批评的视野中,绝大部分小说依然着重表现传统与文明、固守与发展的冲突,人类中心主义是明显的主题,还没有达到人的精神生态的升华,更不用说对整个生态平衡的关照了。少数民族由于传统和地域的原因依然保留着亲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民族文学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信息。对民族生态文学进行研究,能够促使民族文学对传统文化及人类生存现状作出新的审视。另外,对于在民族传统和人类共性两个吸引力作用下急需找到发展出路的民族文学来说,生态文学研究可以提供一个使其走出传统、走向现代的契合点,帮助它走上更为健康和更有生命力的发展道路,生态文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契合点。文学的目的在于沟通,不仅是人与人,也在于与万物生灵沟通,因此民族生态文学研究所提倡作家沟通精神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周围万物的认识,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现在的精神状态和未来处境。 在研究方法上,本作者努力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来发现、思考问题,联系人类学、生态学、民间文学、美学、心理学及当代科学等观点,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地综合研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注重掌握第一手材料,结合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和对作家的采访,以民族作家作品为依据,关注作家的生活史和创作史,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外生态批评理论,对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进行整体剖析。 经过充分的把握资料和比较研究,作者理清了少数民族当代作家生态创作的脉络,并发表了论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人与自然:乌热尔图的生态冲突》、《人与自然:中国少数民族当代生态文学创作概述》及《诉说生态背后的生命存在》等,对民族文学生态创作这个国内未有人触及的选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其他文献
某电厂一期(2×600 MW)1号煤粉锅炉实际运行中长期存在二次汽(再热汽)欠温、过热器减温水过量、水平烟道入口左右侧汽温偏差大的问题而对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带来了不利
提问是课堂的点睛之笔.由于小学生喜欢活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适当的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成为提高课堂
从1987年《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发表到2006年《兄弟》的面世,余华的小说创作始终体现出对存在问题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对死亡的反复谈论和深刻思考构成了余华小说的独特风格,由此形
学位
本文从中国新历史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关系入手,在认识到两者之区别的前提下,进一步将新历史小说置于“中西合璧”的文化系统中来考查其精神。同时,鉴于以往研究对西方文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日本民族特性的“杂种性”特征与集团主义的团体意识两方面着手分析可以看到日本高等教育制度中的一些特点。
本文介绍了猪炭疽三种类型的病变特征和鉴别诊断与处理方法.
《十月》是一本大型的文学期刊,集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于一体,刊发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当时拥有非常壮观的读者群体,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十月》诗歌专栏“十
亚瑟·韦利于1934年出版的《道德经》英译本在西方享有盛誉,堪称经典。他把《道德经》放到了整个中国思想体系中去考察,提出《道德经》这一哲学文本的翻译重在其思想内涵的传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陆游《南唐书》著成于淳熙年间,是陆游唯一的一部史传文学著作。全书共十八卷,其中有南唐三主本纪三卷,其他十五卷均为人物列传,总计一百二十八人。记录了从南唐烈祖李昪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