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士禛,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于明崇禛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又字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享年78岁。王士禛于顺治十五年中二甲进士,后于康熙四十三年官至刑部尚书,为官颇有政声,又以诗立名,推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被时人尊为文坛领袖。然而这样的盛名掩盖了王士禛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的造诣,研究者们多关注其诗文的遣词造句甚至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士禛,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于明崇禛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又字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享年78岁。王士禛于顺治十五年中二甲进士,后于康熙四十三年官至刑部尚书,为官颇有政声,又以诗立名,推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被时人尊为文坛领袖。然而这样的盛名掩盖了王士禛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的造诣,研究者们多关注其诗文的遣词造句甚至是为官从政时的举措,却很少有对其书法作品的探讨和研究。王士祯的书学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家学与交游时期的综合影响,后期的为官生涯也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马宗霍先生曾在《霋岳楼笔谈》中称王士禛的书法为“诗人之书”,这个评价对王士禛可谓客观,王士祯以诗立名,在书法作品中也能够看到诗与书的内涵联系。
其他文献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特征是利用线条和水墨的变化,以取得线条和墨色相得益彰的效果。透过笔墨技法描绘具体的物象,抒发画家内在的审美情趣。“计白当黑”作为中国画的主要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其理论上的剖析,解读惠崇小景画中的留白,探寻其理论基础与美学哲学观念的关联性,以及以惠崇作品为例研究在中国画中留白原理的美的体现。本论文运用了美学、哲学、史论、图像学、符号学等学科知识,论述了惠崇小景画中留白的产生
唐醉石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篆刻和书法大家,韩登安盛赞其为“鼎革以后第一人”。他的篆刻初宗秦汉,复学于浙派的陈曼生、赵之琛等诸大师,继承了浙派印艺的绝学,融合了各派名家的精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开创了新浙派的先河,成为新浙派在湖北的杰出代表。他经历特殊、学识广博,心存高古、情随时代,书法精湛、印外求印,在文物鉴定、艺术收藏等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这些都滋养了他的篆刻艺术,使其终成一代宗师。他早年参
从古至今,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是审美主体。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造型吸收了西方素描的写实技法,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法,具有独特的现代气息和个人审美特色及民族风格,推动了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发展,是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代表。就笔者而言,从接触工笔人物画一直都是以何家英的人物画作为范本进行学习探究。笔者认为可以直接以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为例去探究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特征。本文主要从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集团几经更迭,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会造就一批以死报国的死节者与不食周粟的守节者,这些人往往被后世视为道德标杆与臣子楷模,为后世所称颂。在王朝更迭这种极为动荡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并非所有臣子都有决然赴死的勇气,也并非所有人都被赋予了独善其身的机会,他们将自我生命置于逝去的王朝之上,选择了入新朝为官,成为了为世人所不齿的贰臣。在中国历史上,贰臣现象始终是人们不愿直面却又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形式之一,既珍存下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脉络,又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之中,当代工笔人物画博采众长,打破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材料技法的单一性,在寻求突破中孜孜不倦的探索,逐渐摆脱原本衰败的局面,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和审美风貌,创造出更多富有个人观念性、独特风格化的绘画作品,在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中展现出全新的艺术活力。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花鸟画这个绘画门类从唐代开始萌芽,并在中国美术史上成为独立的画科。五代时得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同时在宋代达到发展的顶峰。赵昌生活在花鸟画发展呈欣欣向荣之态的宋代,良好的时代背景促进了他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他虽然不是画院的画家,但他和北宋初期画院的画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后来画院风格的转变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了解赵昌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赵昌的花鸟画
黑格尔认为:“满足心灵自由需要的创作欲望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起源。”在中国源远流长和灿烂的美术史中,我们不难观察到,旧石器时期对于石器形体形状的雕琢打磨到新石器时期的对于彩陶的各式花纹制作,人类开始觉察到自身或本我的时候,开始产生艺术表达的方式,这种意识是原始迹象的起源也是艺术发生的关键环节。中国水墨画是与时进俱进的,期间它不断创新绘画技巧和题材,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持着中国水
“冲淡”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其涵义已由最初关于人格性情方面的品评延伸至一种“冲和淡泊”的审美观念,并在元代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期,也是转折期,文人画在元代真正走向成熟,并被赋予了更广阔深远的内涵。元代出现了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他们不为物役,追求淡泊清逸的境界,重视自我性灵的抒发,往往投身于山林渔野之间,寄情于诗文书画之中。他
文章以清代《红楼梦》插图为研究对象,探讨红楼插图是如何再现语言文本的。首先论述关于“文”与“图”的典型意义下小说插图呈现了双重性质,即叙事性与绘画性。然后对清代《红楼梦》插图做梳理和归纳;接着从具体的红楼插图入手,从叙事的角度分析红楼插图是如何承载小说叙事的,它有自身的叙事特点和功能;另外再从绘画的艺术处理方面讨论红楼插图是如何通过绘画的手段来直观的展现小说面貌的;此后本文还从“黛玉”和“宝玉”两
写生是每个画家都熟悉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说学习绘画离不开写生。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写生在水墨人物画中的效能。第一章节解释了写生的概念和写生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并简要描述了水墨人物画写生的基本方式和形态。第二章阐释了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笔墨造型能力,训练观察感受能力,以及探索个性的审美语言。第三章是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写生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指出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应顺应时